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管理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劳资矛盾状况加剧。
这样状况在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更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
本文首先论述了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中小企业频频出现的劳动关系问题却让人堪忧。
如农民工讨薪问题、矿难事件、黑砖窑虐工案等。
所以,对于如何构建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和谐劳动关系内涵
谐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在实现就业过程中与劳动者的使用方,从共同利益出发,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合作关系,并能通过有效的机制化解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和谐统一,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中小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劳动合同不规范。
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特别是外来工、临时工居多的小
企业中,劳动合同签订率至今仍然比较低。
有些中小企并没有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尤其是许多私营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签订劳动合同的比较少。
甚至有些小企业根本不签劳动合同。
第二,劳动报酬不公平。
中小企业劳动者工资普遍比较低,甚至有些小企业的劳动者根本无法得到最低工资制度的保障。
此外,一些中小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够规范,不能按时领取工资的现象经常出现,尤其是一些企业故意拖欠或克扣工资,使不少职工劳而无获,其经济利益受到侵害。
第三,劳动时间不合法。
一些中小企业不遵守国家关于劳动时间的法律规定,随意延长工作时间,职工超时加班问题比较严重。
甚至有些企业要求职工每周必须工作6-7天,平均每天工作长达10小时,而且不按有关法律规定对延长工作时间的职工合理计发加班工资或给予其他补偿。
第四,劳动安全保护不到位。
在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工人在恶劣的劳动环境、高强度的工作中,操作机器,工伤事故频发。
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措施不力,一些企业连基本的劳动保护用品也不发给职工。
这些是中小企业工伤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第五,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健全。
一些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双方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处于不对等状态,使企业内部难以形成适应市场化需求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在双方产生矛盾并发生劳动争议后,往往难以在企业内部协调解决,导致冲突激化。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第一,企业层面上。
其一,要改善员工的薪酬福利,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保证劳动者体面生活。
企业要制定有吸引力的工资薪酬,并建立工资与通胀挂钩、员工收入与企业绩效联动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农民工工资。
其二,要推行人性化管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员工精神需求,用心留人。
要创新、培育并发展企业文化,施行人性化管理,畅通员工申诉机制、重视员工满意度调查与反馈。
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
其三,要加强人文关怀,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按照合法权益,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劳动者有尊严地工作。
企业要执行国家加班工资标准、带薪休假制度,规范用工时间标准。
要积极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维护好农民工的居住、子女教育等切身利益。
第四,要重视员工培训,规划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路径,用“钱途”更用“前途”留人。
要帮助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各种在岗职业技能
培训和专业培训,增强员工的技能。
第二,政府层面。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还需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其一,要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减税力度,帮助企业为员工加薪。
当前在资金成本、人工成本、原材料等多种因素导致中小企业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来增加企业的利润,来增强企业为农民工增加工资的能力。
其二,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为企业员工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政府要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创新农民工培养模式,改革农民工职业技能教学内容,通过开办各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辅导班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其三,要建立健全劳资纠纷的事前预防和事后调解机制,推广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与调整处理机制,有效化解劳资纠纷。
第三,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工与市民在住房保障等方面平权,解决同工不同权和权利缺失问题,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结语:综上所述,规范企业行为,保障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是政府的目标,也是每一个社会公民和企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中小企业业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因素。
因
此,我们要大力加强构建中小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力度。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