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的作用云南省禄丰县金山小学赵慧琼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说,成大事者更要注重细节。
细节,常常发生在不经意间,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细节,也常常不被人重视,但日积月累,小小的细节变成了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可以是一种陋习,也可以是一种修养。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热情、向上小学生更是如此。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
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我班的吴保年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
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
那是一天中午,我正在上课,一个同学忽然吐了一地,旁边的同学立刻捂住鼻子,转向一边,课堂顿时乱了起来。
这时,只见吴保年同学不动声色地站起来,走到后面,拿起扫帚和撮箕,不声不响地走到那个同学身边,很快把那个同学吐出东西清扫干净,又用拖把拖了一遍。
我被这一幕感动了,立刻在班上表扬了吴宝年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同学,帮助同学的好行为。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吴保年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
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为班级卫生监督员。
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鼓励的作用新宇是我们班刚转来的一个外地小朋友,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给人总有一种胆怯的感觉。
有一次美术课上,我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等我讲完画的方法和要求后,小朋友们都高兴地动起手画了起来。
我从第一小组开始巡视指导,每个孩子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当我指导到最后一组时,我发现新宇小朋友从开始到现在,他趴在桌上一动也没有动。
我连忙问他:“新宇,你为什么不画啊?”他说:“老师,我不会画!”从他那胆怯的眼光和简单的话中,我体会到他缺乏自信心,没有勇气,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
我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亲切地对他说:“新宇是个好孩子,很聪明,我们新宇只要动手画,一定会做画非常出色。
”听了我的话,他开始拿出彩笔动手画,我就站在旁边做着提示:春天有哪些景物啊,需要什么颜色啊,我一边提示,一边纠正他错误的地方,最后画完了,他拿给我看,说:“马老师,我这样画的好吗?”我赶忙说:“很好,我们新宇画的最棒!”我把他的作品给全班小朋友展览,并让他介绍自己的作品。
从这次以后,慢慢的,新宇主动和其他小朋友动手作游戏,每次上画画,手工制作课时,都非常认真,再也不说“我不会了”。
一段时间后,其他老师都说他变了,变得上课爱回答问题了,下课也爱活动了。
这是我意识到了表扬鼓励的作用,其实,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容易使用并且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但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教育方法。
我想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孤僻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充分的理解他,宽容的对待他,更要耐心帮助他,时时刻刻发现他们的优点,不断鼓励、表扬、激励他们,只要老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的灰心,增加成功的信心。
“很好,再试试。
”急切的鼓励能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就能让他获得成功的喜悦。
有了鼓励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就有了成功。
鼓励是家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儿童应多受鼓舞,使他们的学习心境保持喜悦。
这是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和遵循儿童教育规律的。
实践已经证明,一个人在愉快心境中学习,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思维,都会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提得好,鼓掌”——激励性评价教学案例这几天,一直在教学分数应用题。
今天正好是一堂练习课,我出了一道题目:小明看一本24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8。
请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解决。
像这种半开放题,我预设了这么几个问题:“第一天看了多少页?第二天看了多少页?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多少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多少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还剩下多少页?等”。
没想到同学们都兴致很高,不仅提出了上述问题,还提出了如“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几分之几?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几分之几?两天一共看了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等问题”我看已经超出了我原本的打算,所以决定鼓励一下,布置作业。
但正当我布置作业时,又有一位学生举手了,而且是一个平时不大举手发言的,成绩也不大好的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三天,小明应该从第几页看起?我脑子里第一个反映就是“哎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其实这类题型在本册第二单元测试中出现过。
我马上说:“好,经典,鼓掌!”又说道“同学们,这样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见过?”这时纷纷有同学想起来了。
在该同学的提醒下,我们又很好的巩固了这类题目,而且效果更好。
评析与反思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从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好的评价,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新课程强调:“评价要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加强以赞扬鼓励为主的肯定式评价,增强评价的正强化效应。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平等的伙伴,一个知心朋友,和学生共同组建一个融洽的学习共同体。
对学生评价时,尽量不用指令性、裁判式、批判式语言,而是尽可能挖掘他们的优点,进行肯定式评价。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把握激励时机的策略,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
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本人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激励性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
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
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
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在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激起学生思维的“一剂良药”,愿我们的老师们多一点表扬和激励,少一点批语和指责,我们的教学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无限的生机。
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用一种方法表扬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对表扬便不再有渴望,积极向上的热情也将逐渐冷淡。
为此,教师表扬鼓励的方法须常变常新,笔者有以下建议:1.小红花分类贴上墙。
为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成功、快乐,我改变了以往以成绩好坏做为评小红花依据的做法,把小红花分类,取名为“学习花”、“纪律花”、“体育花”、“劳动花”、“卫生花”、“进步花”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
2.选出“班级之最”。
我在期末以民主投票的方式评选出“班级之最”。
如:“习作最好的”、“朗读最棒的”、“写字最美的”、“计算最准的”、“跳绳最多的”、“最孝顺父母的”、“最关心同学的”、“最乐于助人的”等。
大部分学生都能荣获“桂冠”。
然后把获得“班级之最”称号的同学照片登在班级光荣榜上。
这样,既展示了学生各方面的特长,又增强了榜样的作用。
3.把口头表扬变成文字稿。
教师的表扬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还要让它变成文字。
为此,我精心地设计了书面表扬稿的内容,配上精彩的图案和鲜红的印章。
让学生把老师对他的鼓励和赞美带回家里,使其在家长那里再次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