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南汉广

周南汉广

东汉郑玄《毛诗笺》说:“纣时淫风于 天下,维江汉之域先受文王之教化。”
Hale Waihona Puke 宋代朱熹《诗集传》说:“文王之化,自近而 远,先及于江汉之间,而有以变其淫乱之 俗,故其出游之女,人望见之而知其端庄 静一,非复前日之可求矣。因以乔木起 兴,江汉为比,而反复咏叹也。”从此这 一说法,为人尊信,成为正统的说法。
(二)“神女遗佩”说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注释。见课本。
作品鉴赏
翻译全文。
《周南·汉广》的主旨
(一)“德广所及”说 《毛诗序》:“《汉广》,德广所及也。
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 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尤其是汉 儒,更是认为此诗是起教化作用的。
(三)“樵歌”说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 云:“‘翘翘错薪’数语终无着落, 岂虚衍哉?夫错薪非游瞩地,刈楚 亦与女子无关,乃不言采兰赠芍, 而云担柴刈草,岂不大煞风景?” 据此可知,他认为这是一首樵 歌:“此诗即为刈楚刈萎而作,所谓 樵唱是也。近世楚、粤滇、黔间, 樵子入山,多唱山讴,响应林谷,盖 劳者善歌,所以忘劳耳。其词大 抵男女相赠答,私心爱慕之情,有 近乎淫者,亦有以礼自持者。文 在雅俗之间,而音节自然天籁 也。”
三、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 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 “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 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 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
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 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 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 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
蒋立甫《诗经选注》认为《汉广》诗“是江 边人民的情歌,抒发男子单恋的痴情”。
《汉广》与《关雎》主题相类似,都是写 男子钟情于女子,但又求之不得的情形 下,只能想像和女子在一起时的欢乐场 景,最后仅能化作一唱三叹式的吟咏,借 以抒发诗人的无奈失落的情感,所以笔 者同意这种说法。
诗的结构与艺术手法分析
——刘向《列仙传》
齐鲁韩三家诗,用汉上游女的传说来 注解《汉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 对神的崇拜,但这种解说是不足为信的。
《诗经》是一部真实全面地反映周代 社会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其主要创作 特色是现实主义,而“现实主义的核心 即运用写实的方法再现客观世界”。
“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 娶必以燎炬为烛,故南山之析薪,车辖 之 析柞,绸缪之束薪,豳风之伐柯,皆与此错 薪、刈楚同兴。秣马、秣驹,即婚礼亲 迎御轮之礼。”由此可见,诗作是反映 周朝人礼仪风俗、婚姻恋爱的,而并非 人神关系的。
《诗经·周南·汉广》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诗经》概貌。 2. 体会本篇比兴手法的运用和重章叠唱的
表现手法形成的优美意境。 3.解读本篇表现的“可见而不可求”的情
境。
《诗经·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从外部结构看,《汉广》全篇三章,前一 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 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 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 的内在逻辑。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 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 薪的劳动过程。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 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 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 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 杂的情感历程。
钱锺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 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 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
方氏的“樵歌”说较前面两种而言,能从诗歌本 身的内容和情感出发,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但是 也有局限之处。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对“错 薪”、“刈楚”、“刈萎”等含义的理解不甚 清晰。
在《诗经》中“采薪”、“束薪”、“析薪”等 词语,大都是作为恋爱婚姻的隐语或象征的,与 当时的嫁娶迎娶有关,正如吕祖谦《家塾读诗 记》云:“析薪者,以喻婚姻。”由此可见,方氏 “樵歌”说是不够准确的。
(四)“情诗”说
近来不少学者突破前人桎梏,从诗之本意出 发,提出这是一首“男女相悦,求女不得”的爱 情诗,如:
陈子展《诗经直解》认为:“《汉广》当为江 汉流域民间流传男女相悦之诗。”
高亨《诗经今注》云:“一个男子迫求一个女 子而不可得,因作此歌以自叹。”
佘冠英《诗经选译》认为《汉广》一诗“写 出求女失望之情”。
《齐》、《鲁》、《韩》三家诗均用 此说,虽叙述文字不尽相同,但都向读者 展示了这样一个美丽神奇的故事: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 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 仆曰:“此间之人皆习于辞,不得,恐罹辱焉。”交甫不听, 遂下与之言,曰:“二女劳矣!”二女曰:“客子有劳,妾何劳 之有?”交甫日:“桔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汉水,将流 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为不逊也,愿请子 之佩。”二女日:“桔是柚也。我盛之以莒,令附汉水,顺 流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与交甫。 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 顾二女,忽然不见。《诗》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此之谓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