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运规划简本

水运规划简本

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简本)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二〇一一年十月编制单位: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办公室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参加单位:湖南省航务管理局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湖南省航务勘察设计研究院目录前言 (1)第一章水运现状 (9)第二章发展形势与水运量预测 (13)第一节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13)第二节腹地综合运输发展形势 (14)第三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形势 (15)第四节内河水运量预测 (16)第三章规划目标和发展思路 (20)第一节指导思想 (20)第二节规划目标 (21)第三节发展思路 (22)第四章船型发展规划 (26)第五章航道发展规划 (28)第一节航道布局规划 (28)第二节航道发展规划 (33)第三节湘桂运河开发利用初步方案 (37)第六章港口发展规划 (40)第一节港口布局规划 (40)第二节港口发展规划 (41)第七章支持保障发展规划 (42)第八章分期实施意见和实施效果展望 (43)第一节分期实施意见 (43)第二节实施效果展望 (49)第九章政策与措施建议 (49)附图:附图2 湖南省航道及港口现状图附图3 湖南省航道及港口布局规划图附图4 湖南省航道规划等级图附图5 2011~2030年湖南省内河航道建设项目示意图前言一、规划背景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境内水运资源十分丰富,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湘北边界,湘、资、沅、澧干流和众多支流贯穿全省14个市(州)地区,洞庭湖区航道纵横密布,是我国内河水运资源较丰富和内河水运较发达省区之一。

目前,湖南省航道通航里程位列全国第三。

近年来,湖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内河水运发展及有关规划的编制工作。

省人民政府分别于2003年11月批复了《湖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7年批复了《湘江干流航道发展规划》、2010年批复了《湖南省港口布局规划》。

上述水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相继出台,为近年来湖南省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政策依据,有效推动了以湘江、沅水及洞庭湖区为重点的高等级航道及规模化港区的建设和发展,全省主要航道的通航条件和部分规模化港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内河水运量持续快速增长。

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明确提出了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化内河水运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运输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力显著提高,水运优势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2号文件精神,加快湖南内河水运发展,加速将湘江打造成为“东方莱茵河”,更好地支撑促进环湖沿江地区经济发展和“四化两型”战略实施,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

同时,多个市州人民政府把发展内河水运作为提升本地制造业竞争力,加速当地经济更全面、更深入地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切入点来审视,依托长江、湘江、沅水等水运大通道谋篇布局,提出了很多沿江开发、产业布局、临港园区发展等设想,通过实施以港兴市、港园联动发展战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这充分表明,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新时期、新阶段的内河水运发展,湖南内河水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为抓住当前湖南省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战略机遇,更好地适应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内河水运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升水运服务质量和水平,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运资源,有效指导和促进湖南省内河水运持续快速发展,受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办公室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规划研究院)、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交通院)和湖南省航务勘察设计研究院(航务院)共同编制《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

本次规划是在2003年编制的《湖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和其他有关规划成果基础上,针对规划编制中的有关重大技术问题,分别开展了全省内河水运量预测、洞庭湖岳阳综合枢纽工程建设方案,以及资水、涟水、淞虎—澧资航道等重要航道提升航道技术等级等专题研究;结合腹地经济社会及水运发展新形势,研究提出了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发展思路,以及运输船舶发展趋势和规划意见;结合全省各航道、港口的自然条件、运输需求、发展基础等,开展了全省航道与港口的分层次布局规划方案研究,提出了全省“一纵五横十线”航道发展规划,以及未来一段时期湖南港口应着力把握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的发展规划意见;研究提出了全省支持保障系统规划,以及航道、支持保障系统、船型标准化引导等的分期实施意见和投资匡算;提出了保障本规划实施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二、规划范围及水平年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湖南省境内的内河航道、港口、运输船舶和支持保障系统。

2、规划水平年基础年:2010年规划水平年:2020年、2030年三、规划主要结论1、发展现状湖南省内河水运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2010年全省有通航河流373条,通航里程11968km(含长江),占全国总里程的8.5%。

从区域分布看,全省航道分属于湘、资、沅、澧等4个水系和洞庭湖区;从航道等级结构看,全省有等级航道4215km,其中Ⅲ级及以上航道875km,Ⅳ级航道460km,Ⅴ级航道135km。

有港口63个,生产性码头泊位1889个。

随着港航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和腹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全省内河货运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由2005年的8724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5818万吨,年均增长12.6%,其中煤炭、金属矿石、液体散货增长尤其迅速。

以长沙霞凝港区、岳阳松阳湖港区建设为标志,湖南港口及水运进入了加快发展和提升服务的新阶段。

水上休闲旅游逐步兴起,内河水运成为库区、景区、山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内河水运在促进腹地经济发展、推动沿江产业布局、支撑城市建设、完善综合运输、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腹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当前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仍存在着主要航道技术等级偏低、水运通江达海优势难以发挥,部分通航河流的梯级建设对水运发展兼顾不足,港口普遍较落后、规模化港区和专业化码头少,支持保障设施能力不足,船型标准化工作仍然艰巨等突出问题。

2、发展形势与水运量预测预测未来一段时期湖南省内河水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冶金、石化、电力、建材及装备制造业是内河货运需求较大的产业。

预测2020年和2030年湖南省内河货运量分别为29470万吨和42260万吨,主要运输货类是煤炭、矿建材料、金属矿石等大宗散杂货以及件杂、集装箱等,其中2020年和2030年煤炭运量将分别为3460万吨和6310万吨,矿建材料运量分别为12480万吨和13230万吨,金属矿石运量分别达3190万吨和4700万吨,件杂货运量分别为5127万吨和8647万吨,内河集装箱分别为120万TEU、250万TEU。

随着各水上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主要城市的沿江风光带打造及城市水上观光业发展,预计未来全省水上休闲、旅游客运将得到持续较快发展;同时,陆路交通不便地区人们的水上短途出行或客渡仍将有一定的发展需求。

综合分析,预测2020年、2030年湖南省内河旅客运量将分别为1300和1800万人次。

3、规划目标和发展思路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用20年左右时间,建成以长江为依托,以洞庭湖为中心,以“一纵五横”航道(“一纵”:湘江;“五横”:沅水、淞虎—澧资航道、澧水、资水、涟水)为骨干,以长株潭港口群、岳阳港和其他地区重要港口为枢纽,以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运输船舶为载体,以先进完备的支持系统为保障,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为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提供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水运服务。

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规划原则,研究提出了2011~2020年和2021~2030年湖南省内河水运2个阶段发展目标。

未来10~20年,将是湖南水运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推进湖南水运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期。

依据上述规划目标和全省水运发展实际,研究提出新时期湖南内河水运发展思路是:(1)加强骨干航道的建设和管理,着力实现主要水运通道的通达和通畅;(2)构建高效内河水运体系,着力提升内河水运的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水平;(3)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着力推动内河水运的绿色发展和平安运行;(4)促进港园、港城联动,带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4、船型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和沿江有关省市于2009年联合发布了《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将利用五年左右时间,使长江干线和主要支流干支直达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达到1000载重吨以上,船舶安全技术性能明显提高。

按照国家有关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的总体部署,结合湖南内河水运发展需求和内河船舶发展实际,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全省内河船舶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标准化、大型化船舶较快发展;(2)运力结构不断优化;(3)普通船队将在一段时期内淡出市场;(4)客运船舶继续向舒适化、旅游化方向发展。

根据各主要货类运输船舶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航道通航条件等,分别研究提出了矿建材料、煤炭、铁矿石、非金属矿石、液体散货等大宗散货,以及集装箱、件杂货等主要货类、主要航线的规划推荐船型。

5、航道发展规划湖南省航道分层次布局规划方案为:以长江、湘江、沅水3条高等级航道和资水、澧水、淞虎—澧资航道、涟水4条地区重要航道为骨干,以耒水、舞水、南茅运河、塞阳运河、渌水、汨罗江、浏阳河、藕池—华容河、酉水、马凌航道等10条具有较大水运开发价值的一般航道为基础,形成全省“一纵六横十线”的航道布局,实现对区域内中心城市、主要经济区、重要矿区、重点旅游景区、综合交通枢纽以及长江干线等周边航区的有效沟通。

考虑到长江干线航道的建设和管理由中央政府管辖,因此,未来20年湖南省内河航道发展重点是“一纵五横(不含长江)十线”。

规划高等级航道里程1623km,地区重要航道里程1011km,一般航道里程9334km 。

6、港口发展规划按照长江干线、湘江干流及两岸主要支流航道、沅水干流及两岸主要支流航道、澧水和资水干流航道、洞庭湖区其他航道等5个区域,综合分析各相关港口的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和依托城镇及腹地的水运需求等方面,结合2007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内河航道与主要港口布局规划》,研究提出湖南省港口布局规划方案是:形成以岳阳港、长沙港2个主要港口为核心,以衡阳港、湘潭港、株洲港、益阳港、南县港、沅江港、常德港、桃源港、津市港、泸溪港、辰溪港、邵阳港、资兴港、娄底港、永州港等15个地区重要港口为基础,其他一般港口为补充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