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高压电力电缆冷缩中间头制作技术交底1技术交底范围10KV三芯截面25 mm2-400mm2的电缆冷缩中间头制作。
2设计情况根据设计图纸、设计标准、设计说明、电缆配长和现场实际情况具体而定。
3施工准备3.1作业准备10KV三芯冷缩电缆中间头制作施工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施工人员配备、材料准备及设备机具配置,现场复校各种设备,电缆电气测试完成,具备冷缩电缆中间头制作施工条件。
3.2材料要求3.2.1材料要求(1)核对施工现场配好到位的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尺寸、形状、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的材料一致。
(2)核对冷缩电缆中间头与需对接两电缆的型号、规格是否一致。
(3)说明施工所需材料的规格、型号、种类及质量要求。
(4)说明施工所需材料的制作、安装要求。
(5)敷设的电缆已进行测试,各项测试指标达到要求。
(6)未制作电缆中间头的两电缆端头标准、无破损。
(7)电缆井标准、完好、无损坏。
(8)收集出厂合格证、材料说明书。
3.2.2材料准备表3.2.2 材料准备图3.2.2 电缆中间头材料3.3人员配置表3.3 人员配置3.4机具准备表3.4 机具准备3.5技术标准3.5.1在开工前组织技术和作业人员认真学习10kV三芯冷缩电缆中间头制作技术数据和制作施工步骤,熟悉电缆规范和技术标准。
3.5.2落实施工安全措施,既有线监管、施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3.5.3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技术培训,并进行了技术交底。
3.5.4电缆中间头对接的两电缆及电缆头应保证可靠的电气性能、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足够的机械强度机械强度,并满足电气试验的要求。
3.5.5电缆中间头应导电良好,并能长久、稳定传输额定电流。
3.5.6电缆中间头的绝缘能承受电缆工作条件下的额定电压和瞬时过电压。
3.5.7严禁在潮湿有雾气及极度潮湿的天气下进行室外电缆中间头的制作。
若必须在潮湿天气时制作,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潮措施。
4施工工艺和方法4.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剥外护套、内护层、铜屏蔽层→套入中间头和铜屏蔽网→压接连接管→收缩中间接头→安装铜屏蔽网套及地线→恢复内护套→连接两端地线→缠绕防水胶带→安装钢铠带。
4.2施工方法4.2.1剥外护套、内护层、铜屏蔽层将电缆校直,剥外护套,长端剥去800mm,短端剥去600mm;留取30mm的钢铠,先用恒力弹簧固定,锯除后端口锐角用PVC带包裹;留取50mm内护层,剥去其余的内护层;剥铜屏蔽层A+50mm,剥外半导电层A长(A的尺寸见表4.2.1);铜屏蔽层断口绕两层半导电带,以防铜屏蔽散开;在半导电层断口用刀片倒角30度,用细砂带打磨倒角,使坡度顺利过渡到绝缘层(见图4.2.1)。
表4.2.1 剥外半导电层A值表型号1# 2# 3# 4# 适用截面25-50 70-120 150-240 300-400A(mm)150+0-5160+0-5165+5-0180+5-0图4.2.14.2.2套入中间头和铜屏蔽网按连接管长度的一半+2mm切除电缆绝缘层,将绝缘层断口切倒角45度,并打磨圆滑;从开剥较长的一端套入冷缩接头主体,较短的一端套入铜屏蔽网;将准备连接的两端电缆各相分别对齐,相位对准(见图4.2.2)。
注意:连接管为通孔型,禁止使用堵油型连接管。
图4.2.24.2.3压接连接管将线芯表面及连接管内壁的氧化层打磨干净,按规定压接;在连接管表面缠绕两层半导电带,尽量与绝缘层缠平;量两绝缘层断口间的距离,找出中心点D,从中心点D向外量B的尺寸(B的尺寸见表4.2.3)作为收缩定位标识,且收缩定位标识与半导电层断口距离为20±5mm;从中心点分别向一边铜屏蔽量300mm作为校验点①,向另一边铜屏蔽量B+100mm 作为校验点②(见图4.2.3)。
注意:1、导体连接后,延伸长度不得超过10mm;2、绝缘层表面不可有导电颗粒;3、半导带缠绕牢固,不可翘起。
表4.2.3型号1# 2# 3# 4#适用截面25-50 70-120 150-240 300-400B(mm)175 185 190 207图4.2.34.2.4收缩中间接头清洁绝缘表面,清洁时一定要注意清洁方向,要从绝缘层断口向外半导电层方向清洗,不可来回擦;在绝缘层表面均匀涂一层硅脂膏,将中间接头移至连接管部位,一端对准收缩定位标识,沿逆时针方向均匀抽掉衬管条使中间接头收缩(中间接头一端与定位标识齐平);当中间接头收缩一半时,量中间接头中心标志到校验点①的距离是否为300mm,如有偏差尽快用手将它校正过来。
中间接头收缩完后,量中间接头收缩末端口到校验点②的距离是否为100mm,如有偏差尽快用手将它校正过来。
同样方法收缩另外两相(见图4.2.4)。
注意:1、中间头收缩时,拉撕开的衬管条应尽快抽出中间头,防止压缩在里面;2、必须保证中间头两端搭接外半导电层20±5mm,否则,用手迅速调整。
图4.2.44.2.5安装铜屏蔽网套及地线先使用少量防水胶带将中间头两端口密封起来做防水处理,然后在装好的中接头主体外部套好铜网,在铜网外敷一条短的铜编织地线(地线两端要展开),用PVC带把铜网地线绑扎在接头主体上;用两只小恒力弹簧固定在铜屏蔽上,铜网两边要露出10mm左右;用PVC带将恒力弹簧包裹住;同样完成另外两相(见图4.2.5)。
图4.2.54.2.6恢复内护套用切下的填充物填充于三相的缝隙之间(不要搭在内护层上),再用PVC带将三相电缆简单缠绕一下,最后用透明PVC带将三相半重叠式的从A处缠绕到B处(PVC带要拉伸状态下使用);然后从电缆一端的内护层上在拉伸状态下50%搭接缠绕一层防水胶带至另一边内护套上(见图4.2.6)。
图4.2.64.2.7连接两端地线将长的那根地线两端展开,将展开的地线贴附在防水胶带上,并和电缆外护套搭接20mm;用大的恒力弹簧将地线绕一圈后将露出的地线反折回来再用恒力弹簧缠绕;另一端也如此;用PVC带缠绕,把钢铠及恒力弹簧包裹住(见图4.2.7)。
图4.2.74.2.8缠绕防水胶带用防水胶带从护套一端(搭接100mm左右)半重叠包绕线芯,涂胶一面朝里,缠到电缆另一端外护套,来回缠绕直至将配套的防水胶带全部用完(见图4.2.8)。
图4.2.84.2.9安装铠装带戴上橡胶手套,打开铠装带外包装口;(注意:包装打开后的铠装带必须迅速适用,否则将硬化。
)从一端搭接外护套120mm半重叠绕包铠装带至另一端,并搭接外护套120mm;然后回缠,直至将配套的铠装带全部用完,铠装带最后用PVC胶带临时固定,完成后最好30分钟内不要移动电缆(见图4.2.9)。
图4.2.94.2.10电气试验安装完毕后,进行电缆电气试验,主要包括直流耐压试验、绝缘试验(相-相绝缘及相-钢铠绝缘)、导通试验。
5质量标准5.1质量标准5.1.1电缆中间头应保证可靠的电气性能、机械强度,并满足电气试验的要求(直流耐压试验、绝缘试验、导通试验),导电良好、能长久稳定传输额定电流。
5.1.2电缆中间头端头的绝缘能承受电缆工作条件下的额定电压和瞬时过电压。
电缆中间头具有良好密封性和足够机械强度。
5.1.3严禁在潮湿有雾气及极度潮湿的天气下进行室外电缆终端头的制作,必须在潮湿天气制作时,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潮措施。
5.1.4电缆中间头端头的接地方式应该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满足施工标准的规定。
5.2质量问题预防及注意事项5.2.1冷缩电缆中间头的制作必须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的情况下进行。
施工场地应清洁,无飞扬的灰尘或纸屑。
电缆中间头的制作应在水平状态下进行。
5.2.2剥切电缆护层、钢铠和屏蔽层时不得损伤线芯绝缘,屏蔽层的端部要平整,不得有毛刺,且要清除干净。
5.2.3固定电缆中间头的时候,注意不要使电缆发生扭曲。
5.2.4按照《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中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填写质量验收记录。
6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6.1安全技术措施6.1.1施工现场显目位置应设置安全、质量宣传标语及安全警示牌。
6.1.2电缆中间头制作时应注意电缆防护工作和作业人员安全。
6.1.3制作好的电缆中间头要放置在平稳、牢固、安全地段。
6.1.4施工、制作地点应设警示标志,隧道内施工、制作应设警示灯。
隧道作业、夜间作业要有照明。
6.1.5施工中使用的机具应安放平稳,牢固。
6.1.6施工点应设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工作。
6.1.7制作电缆中间头开挖的沟、坑无法恢复需过夜的,应设警示标志,必要时派人看守。
6.1.8高架桥防护栏未安装时,制作电缆中间头的作业人员应走在轨道内侧。
6.1.9施工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不得赤脚与穿拖鞋进入作业区。
6.1.10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了解机械的构造、性能、操作方法,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6.1.11剥切电缆时应适用专用工具,不得直接用手,避免碰伤。
操作人员必须佩带防护手套、护目镜。
6.1.12电缆中间头进行电气试验前,现场应该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由施工、试验人员共同布置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
6.1.13临时用电工程的安装、维修和拆除,均应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电工完成,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施工,非电工不准进行电工作业。
6.1.14现场临时用的电力线不得使用裸导线。
6.1.15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46-2005),输电线路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各类配电箱必须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一锁”制。
6.1.16配电箱要能防雨,箱内不得存放杂物并设门加锁,专人管理。
6.1.17电焊机等各类电气开关和设备的金属外壳,均要设接地保护装置。
6.1.18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操作。
电焊时作业人员要戴防护面罩、绝缘手套、绝缘鞋。
6.1.19各种机具、车辆和材料要按指定地点有序堆放。
6.1.20做好施工场地内排水,保持场内清洁。
必须保持作业环境卫生,防尘、防潮。
6.1.21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分类妥善处理。
6.1.22施工完毕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6.2环境保护措施6.2.1应提前在施工点铺设尼龙编织布,以防止电缆中间头制作料碴污染道床、路基等。
6.2.2电缆中间头制作完毕,及时对施工区段环境进行清理,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净。
6.2.3施工制作电缆中间头的料碴及废弃物应及时分类妥善处理。
不得污染、堵塞道床、路基、河道,不得污染农田。
6.2.4作业完毕,及时对施工区段环境进行清理,做到人走料清场地净。
施工中的泥土、碴石,应妥善处理,不得污染和堵塞道床、路基、河道、污染农田。
6.2.5作业完毕,应及时对沟槽、管道恢复整齐完好。
6.2.6必须保持作业环境卫生,防尘、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