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各级管理人员职责1.现场工作总负责人:对所需工作全面协调,对本施工四方案进行审核。
2.工程技术总负责人:对施工质量进行技术交底以及把关,对本施工方案进行审核。
3.工作票负责人:编制施工方案,做好危险点分析;履行安全责任;填写工作票及办理工作票相关手续,负责对整个工作面现场工作人员的分配等,随时监护工作班人员遵守现场劳动纪律和安全工作规定,安排人员准备所需的材料、工具,若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工程总协调联系解决,必要时在指定专责监护人情况下可以参加工作。
4.安全员:履行安全责任,校核施工方案,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安全监督,及时指出并制止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随时监护工作班人员遵守现场劳动纪律和安全工作规定,若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工作负责人联系解决。
5.材料供应负责人:安排人员准备工作所需的材料、施工机具、仪器及仪表等。
6.质量检验负责人:依照本施工方案的相关规定,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把关及验收工作。
7.工作班人员:履行安全责任;认真服从工作负责人的安排,在得到工作负责人安全技术交底后,履行确认手续;发现现场安全措施不适应工作时,应提出异议;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技术规程和劳动纪律,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互相关心工作安全,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和不被他人伤害,并监督本规程的执行和现场安全措施的实施。
(四)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五)安全工器具配置安全工器具配置表(六)作业方法施工准备技术资料: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安全措施、施工方案;人员组织: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安全质量负责人和技能人员;机具的准备:按施工要求准备机具并对其性能及状态进行检查和维护;施工材料准备:导地线、绝缘子、压接管、金具螺栓等。
施工操作. 1在放线区段每基塔的塔顶均安装了一只两吨三轮朝天滑车,一级引绳置于滑车中间轮在上扬塔,应提前安置好压线滑车;在转角塔,应提前调整好滑车预偏角。
. 2 二级引绳:当作业区段的一级引绳全部放通后,通过塔顶的三轮朝天滑车,人工牵引一根二级引绳。
. 3三级引绳:二级引绳牵通后,使用专用小型牵张机牵引一根三级引绳,然后再利用这根三级引绳,以一绳牵三绳的方式牵引两次,牵通五根三级引绳。
每次牵通的引绳,将左右二根分两边放到导(地)线滑车内。
如果是双回线路,则一绳牵三绳的次数需要增加,在区段较短的情况下,有时也可采用一绳牵五绳的方式,以提高效率。
. 4走板过塔时,应缓慢牵引,以便走板顺利通过滑车。
牵引过程中,高空人员应注意观察,指挥调整各引绳张力,避免打绞情况的发生。
..5穿中:在进行最后一次一绳牵三绳的工作时,走板每到一基塔时,需将中绳从走板上解开并穿过塔窗,然后再连接到走板上,这根绳子,就是中相引绳,牵通后置于中相导线滑车内。
穿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a.各基塔上的高空人员提前准备好一根长10~15m的锚绳和一根同等长度的回牵绳;b.当走板通过塔顶时,将回牵绳系到中相引绳上,然后继续牵引 10m左右后停止牵引;c.用锚绳将中相引绳锚起;d.锚好后,牵引场缓慢将引绳松出,高空人员同时收回牵绳,直至走板返回到塔顶;e.解下回牵绳,拆开走板与中相引绳的连接器,将中相引绳穿过塔窗后再与走板重新连接;f.牵引场缓慢牵引,直至锚绳不受力后拆除锚绳,然后牵引场正常牵引。
全部引绳牵通后,便可牵引φ13mm钢丝绳。
放线滑车悬挂直线塔上悬垂放线滑车悬挂一般与悬垂绝缘串一起吊装。
悬垂绝缘子串及放线滑车吊装前应作下列检查:(1)悬垂绝缘子串及金具的组装符合设计图纸规定。
(2)放线滑车与绝缘子串连接方式可靠、正确。
(3)绝缘子碗头、球头与弹簧销之间的间隙配合适当。
(4)采用合成绝缘子串的应同时安装出线操作梯,以防合成绝缘子串受损。
(5)耐张塔转角小于30度时,每相导线横担端部悬挂一个放线滑车;转角大于30度时,每相导线悬挂两个放线滑车。
耐张塔的放线滑车,为防止受力后跳槽,应采取预倾斜措施,并随时调整倾斜角度,使导引绳、牵引绳、导线的方向基本垂直于滑车轮轴。
(6)经验算达到以下条件的杆塔应悬挂双滑车:1)加在滑车上的荷载2sin2ϕT N =大于滑车的承载能力时;2)滑车包络角2sin )]cos()[cos()cos(cos 2βθθθθθθϕA B A B A B -++-+=角度值大于30度时;悬垂滑车悬挂如下示意图:悬垂滑车悬挂示意图导引绳展放导引绳展放一般采用人力分段展放,在条件较差或者地方关系复杂的地段,采用动力伞或飞行器等进行展(采用动力伞或飞行器时需编制专项方案)。
导引绳分段展放完毕后,将各段连接升空,利用机动绞磨牵引更大规格的牵引绳。
用动力伞或飞行器展放的展引绳,利用机动绞磨逐级牵引更换直至牵引绳。
地线可直接用钢丝绳导引绳进行牵引。
牵引绳及导地线展放展放牵引绳及地线均采用机动绞磨展放。
展放牵引绳,开始时应慢速牵引。
待系统运转正常后,方可全速牵引,其速度应控制在40~70m/min。
当放线段内的地线或牵引绳展放到位后停止牵引,用卡线器将地线或牵引绳的前后端锚固在地锚上。
导线放线准备妥当且牵放系统连接好后,拆除牵引绳上的卡线器,并在机动绞磨前的牵引绳上安装钢质接地滑车,进行导线展放工作。
导线调平后,机动绞磨逐步增大牵引力和速度。
牵引力的增值一次不宜大于5kN,避免增幅过大引发冲击力。
牵引速度开始时宜控制在50m/min,运转正常后,控制牵引速度在60~120m/min。
当牵引走板接近转角塔的放线滑车时,应减缓牵引速度,并注意按转角塔监视人员的要求,调整子导线放线张力,使牵引板的倾斜度与放线滑车倾斜度相同。
牵引板通过滑车后,即可恢复正常牵引速度及正常牵引速度及正常放线张力。
当导线盘上的导线剩下最后一层时,应减慢牵引速度;当盘上导线剩下3~5圈时,应停止牵引,倒出盘上余线,卸下空盘,装上新盘导线,两端头做临时连接后将余线盘入线盘,继续牵引展放导线。
导线展放到位后,放线段的两端导线临时收紧连接于地锚上,以保持导线对地面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导地线紧线紧线顺序:先紧地线,后紧导线。
对单回路线路导线,先紧中相线,后紧边相线;对双回路或多回路导线,按先紧左、右上相,再紧左、右中相,最后紧左、右下相。
紧线系统布置如下示意图:2—卡线器;紧线系统布置示意图在本紧线段与上紧线段的衔接档内,进行导(地)线直线压接,拆除导(地)线的线端临锚,使导地线由地面升至空中等项作业,简称为松锚升空。
松锚升空应按下列步骤操作:在待紧线端的线端临锚前安装卡线器,尾端连接钢丝绳,通过转向滑车,收紧导线,使线端临锚不受力;拆除待紧线段及已紧线段的线端临锚。
收紧压线滑车组,使其受力后,再慢慢松出代替线端临锚的钢丝绳。
当钢丝绳不受力时,再拆除卡线器。
慢慢松出压线滑车组,使导(地)线升空;当压线滑车组松放到不受力时,拉动拉脱绳,使压线滑车翻转,解下压线滑车。
松锚升空的布置示意图如下:平衡挂线耐张塔平衡挂线及半平衡挂线的作业程序是:(1)横担两侧进行高空临锚;(2)割线、松线落地;(3)压接耐张线夹;(4)连接绝缘子及金具串;(5)平衡挂线或半平衡挂线;平衡挂线也称不带张力挂线。
挂线所需过牵引量用空中临锚收足,连接金具到达挂线位置时,空中临锚仍然承受锚固的导线张力(即过牵引张力)。
挂线工具只承受拉紧耐张绝缘子串及所带导线的张力,如果空中临锚收紧量不足影响挂线时,应补充收足,不得以挂线工具强行拉线。
同相两侧挂线后,同步放松高空临锚的手扳葫芦。
待临锚钢绳松弛后,方可拆除临锚装置。
1—导线;2—耐张绝缘子串;3—总牵引钢丝绳;4—起重滑车; 5—绞磨钢丝绳;6—地滑车;7—机动绞磨;8—地锚导线及地线液压施工液压操作(1)液压时所使用的钢模应与被压管相配套。
凡上模与下模有固定方向时,则钢模上应有明显标记,不得错放。
液压机的缸体应垂直地面,并放置平稳;(2)被压管放入下钢模时,位置应正确。
检查定位印记是否处于指定位置,双手把住管、线后合上模。
此时应使管两侧的线与管保持水平状态,并与液压机轴心相一致,以减少管子受压后可能产生弯曲。
然后开动液压机;(液压机的操作必须使每模都到规定的压力,而不以合模为标准,施压时相邻两模间至少应重叠5mm,各种压接管在第一模压好后应检查压后对边距尺寸。
符合标准后再继续进行液压操作)(3)对钢模应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有变形现象,应停止使用或修复后使用,当管子压完后有飞边时,应将飞边锉掉,铝管应锉成圆弧状。
管子压完后因飞边过大而使对边距尺寸超过规定值时,应将飞边锉掉后重新施压,钢管压后,凡锌皮脱落者,不论是否裸露于外,皆涂以防锈漆以防生锈。
(4)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钢芯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
第一模压模中心压在钢管中心,然后分别向管口端部施压;(5)钢芯铝绞线钢芯对接式铝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下图:直线压接管铝管施压方法(6)耐张管钢锚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下图,自凹槽侧开始向管口端连续施压;耐张管钢锚施压方法(7)耐张管铝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图。
边相引流把的方向应垂直向下;单回塔中相引流把的方向应水平指向塔身;耐张管铝管的施压方法(8)各种液压管压后对边距尺寸S的最大允许值为:S=×+式中D为管外径,单位为mm但三个对边距只允许有一个达到最大值,超过此规定时应更换压模重压;(9)液压后管子不应有肉眼即可看出的扭曲及弯曲现象,弯曲度不得大于2%,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不应出现裂缝,如有裂纹,应割断重接,飞边、毛刺及表面未超过允许的损伤,应锉平并用#0砂纸磨光,裸露的钢管压后应涂防锈漆。
(10)各液压管施压后,其允许偏差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试行)》SDJ226的规定,并认真填写记录,液压操作人员自检合格后,在管子指定部位打上自已的钢印,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在记录上签名。
(11)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或架空地线上只允许有一个接续管和三个补修管,当张力放线时不应超过两个补修管,各类管与耐张线夹、耐张管出口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5m,宜减少因损伤而增加的接续管。
(12)导线连接后的握着强度在架线施工前应进行试件试验,试件不得少于3组(允许接续管与耐张管合为一组试件),螺栓式耐张线夹的握着强度不得小于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0%。
钳压管和液压管连接的导线的握着强度不得小于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5%,液压管连接的镀锌钢绞线的握着强度不得小于镀锌钢绞线计算拉断力的100%。
(13)紧线施工应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全紧线段内的杆塔已经全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紧线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荷载验算耐张、转角型杆塔强度,并应装设临时拉线进行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