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教材分析】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苏联人民奋起保卫祖国。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巧妙地同敌人周旋,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赞扬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

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不绝于耳,一个危险中充满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

【课前准备】1.收集苏联卫国战争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收集夜莺资料,了解夜莺。

3.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文章拟人、排比、双关、前后照应等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从课题切入,抓歌声主线,抓关键语句。

2.选取重点语段,采取多形式朗读感悟,重视分角色朗读,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机智。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主义精神。

2.感悟文章拟人、排比、双关、前后照应等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长文短教、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一、读课题,从课题切入课文: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3课夜莺的歌声,齐读课题。

生:13、夜莺的歌声师:这里的“夜莺”指的就是那种会唱歌的小鸟吗?生:不是,指的是一位苏联小男孩。

师:对,是一位苏联小男孩。

生:“那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呢?生:指的是小男孩给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声音。

师:指的是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吹的口哨声。

师:再读课题。

生:13 夜莺的歌声(从课题切入,直奔主题,为实践长文短教迅速拉开序幕。

开篇提纲挈领,简洁明快,既让学生明了文中的夜莺指的是什么,又为第四环节深究课题,为升华主题铺垫。

)师过渡:写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

二、品析、朗读感悟课文。

(一)抓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相机理解重点语句,感悟,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师:“夜莺的歌声”到底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用浪线勾画,并用你喜欢的符号标注。

勾画、标注时,请用铅笔。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师:“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生1:四次师:那你说说,你找到的到底是哪四次?生1:第二自然段的,“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了起来。

”是第一次。

师:找得非常准确!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不仅回答正确、清楚、完整,还说出了句子所在的自然段,这样再长的课文,听的人也会非常清楚。

掌声送给她!那第二次呢?生1:第十一自然段“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

接着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师:找得好!接着说。

生1:第三十七自然段“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

”这是第三次。

“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有什么两样。

”这是第四次。

师:这两个句子,在一处出现,应该算一次。

不错,你找到了三次,都非常准确,再一次把掌声送给她!还有吗?生2:第二十自然段,“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师:好,非常准确!掌声送给他!还有吗?仔细找找看。

生3:二十九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师:找得好!生4:第三十四自然段,“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林中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师:很好,我们找出了六处出现“夜莺的歌声”,我们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标上序号吧。

生标注序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齐读句子。

生:(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了起来。

师: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生:小男孩学夜莺叫的声音。

师导: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然进攻苏联,罪恶的战火烧跑了人民,烧焦了树林,烧毁了村子。

满目疮痍的村子变得格外安静,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这样的安静,静得让我们的心有种沉重的感觉,用课文里哪个词最能反映当时的这种情景?生:沉寂!师:能把它换成“寂静”吗?为什么?生:不能。

沉寂,静的程度更深。

师:对,“沉寂”静的程度比“寂静”静的程度更深。

而且,我们还感受到,沉寂的静,是我们所不喜欢的、不想要的静。

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小黑板出示:寂静平静宁静沉寂1.小船在( )的湖面上行驶。

2.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 )。

3.美丽的草原,夜晚多么( )啊!4.枪声打破了林中的( )。

(1.齐读词语;2.生自填;3.交流汇报;4.齐读句子。

)(设计辨析近义词填空练习,适时拓展,有效辨别,扎实理解、灵活运用。

)师:夏日,本是充满活力,最为活跃的季节,但这里却是异常的沉寂。

你能从一自然段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让人伤痛的沉寂?生: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

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师:夏日是树木最具生机、最有活力的季节,可是连最应具有活力与生机的树木都因战争而变得垂头丧气。

这个句子把树木当成什么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这个句子把树木当成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请你能用朗读,把战后村庄的破败沉寂读出来。

注意基调低沉,语速缓慢,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一自然段。

师导: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惟妙惟肖的夜莺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在战后村庄的上空显得格外悠扬。

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小夜莺为什么会在这里歌唱?生1:诱敌上钩师:歌声为什么停了一会儿?生2:他发现敌人了师:又为什么以新的劲头唱了起来呢?生3:小夜莺想好了对付鬼子的办法,准备把鬼子带进埋伏圈。

师:对,小夜莺已经胸有成竹,他想好了对付鬼子的办法,要把鬼子带进埋伏圈。

接着来看第二处。

齐读句子。

生读:(2)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

接着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师:课题写的是夜莺的歌声,为什么小夜莺还要学杜鹃叫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生:不同的声音传递不同的信息。

师:对。

传递信息的时候,杜鹃叫代表的是什么信息?生:鬼子有两挺机枪。

师:面对凶恶的敌人,小夜莺异常镇定,思维缜密,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巧妙地为传递信息做准备,麻痹敌人。

你看出了小夜莺的什么品质?生:临危不惧,机智勇敢。

师:真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板书:机智勇敢师:一二大组齐读第三次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生:(3)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师:句子里出现了几次“有时候”?生:句子里出现了三次“有时候”。

引读师:小夜莺有时候学生:夜莺唱师:有时候学生:杜鹃叫师:有时候生:弯下腰去拾球果师:谁知道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在一起称什么句子?生:排比句!师:非常好!从这一组排比句里,我们看出小夜莺是什么样的人?生1:活泼可爱生2:活泼可爱、机智勇敢师:小夜莺用外表的活泼可爱来麻痹鬼子,让鬼子觉得他是年幼无知的孩子。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过人的胆量和智慧,真是有志不在年高读啊!齐读句子,读出对小夜莺的赞美之情。

生齐读第三处句子。

师:谁来读第四处句子?生读:(4)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师:为什么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生:他们离埋伏圈越来越近了。

师:第五处,(5)“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林中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师:为什么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生:歌声传递的信息,游击队早就听清楚了,听明白了。

师:歌声传递的信息,游击队早就听清楚了,听明白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学生沉思一会,无人举手。

)师提示:假如此时小夜莺突然不唱了,会怎么样?生:鬼子就会起疑心。

小夜莺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敌人,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师:是啊,小夜莺一方面要麻痹敌人,稳住敌人;另一方面,他也在为即将取得的胜利而兴奋,所以他还是那样兴致勃勃。

师:第六次,(6)“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

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有什么两样。

”师导: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小夜莺又开始歌唱了?生: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

师: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着谁似的。

他在望什么,等什么呢?生:他在望德国鬼子,也在等德国鬼子。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

师:他在望德国鬼子从村外那几条路上来没有,他在等着鬼子来——送死!师:他为什么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呢?生:为传递信息后隐藏做准备。

师小结:胆大心细,思维极其缜密!师导:唱着悠扬的歌儿,胸有成竹地等着鬼子来送死。

这该是一种多么惬意,多么自豪的感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三四大组来试试吧。

生三四大组读第六处句子。

师:文章结尾有个泡泡“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大家黙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师:读完后你感觉到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的有联系很——生:很密切师:像这样,文章的开头为结尾做铺垫,结尾又印证、补充了开头,这种结构叫前后照应,又叫首尾呼应。

板书:前后照应(抓歌声主线,提纲挈领,线条简洁,思路清晰。

有序有效推进,践行长文短教。

将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主要表现手法的感悟,巧妙融入其中,浑然天成,别有韵味。

如歌的行板,似夜莺的歌声不绝于耳,如诉如泣。

一阵阵,一声声轻叩孩子们的心扉,唤醒他们的灵魂。

)(二)抓重点句段,感悟小夜莺热爱祖国的精神,机智勇敢的品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小夜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师指板书生读)生:机智勇敢的人!师:小夜莺机智勇敢,是因为他要拯救生他养他的祖国母亲,因为他——生:热爱祖国!(师板书:热爱祖国)师: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黙读3-24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语句,勾画出来。

汇报交流:生:(1)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师:面对凶狠狡猾的敌人,孩子能像平常一样地快活,像平常一样的镇定自若,你看出了孩子具有什么品质?生1:他有胆量!师:不错!有胆量!生2:他很勇敢!师:对,勇敢,机智!你来读读,把你的体会读出。

生读,再齐读。

师:还有表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语句吗?生:(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师:这里的麻雀、乌鸦、猫头鹰,指的只是树林里的动物吗?生:不是。

指的是德国鬼子。

师小结:小夜莺凭借自己天真的话,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谩骂敌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