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中医病因病机思路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中医病因病机思路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相关古、现代医籍进行整理及专家问卷调查,明确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病因病机。

方法:通过手工或数据库查阅有关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古、现代医籍进行整理及专家问卷调查,得出其病因病机的统计结果,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中医病因病机。

结果: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病因病机结果发现,风、痰、火、瘀是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病位在脑,病变常涉及肝、脾、肾三脏腑。

结论:通过对文献研究及专家问卷调研,得出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中医病因病机,可用于临床辨证施方。

关键词:假性球麻痹;脑卒中后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116-02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思路初探△
杨孝芳*徐莹**崔瑾*施杨婉琳*
△贵州省科技攻关课题资助:黔科合s 字[2007]1051号
*贵阳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550002)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252500)2012年2月5日收稿
假性球麻痹是由于各种脑部疾病损伤双侧皮质延髓束所致
的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功能受损,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1]

属于祖国医学的“喑痱、失音、噎膈”等范畴。

本研究是在前期文献研究和专家调研的基础上,对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得出系统、规范的中医病因病机。

1文献研究
1.1古医籍文献研究1.1.1研究对象:明清以前公开出版的中医古籍,以“言语不利、吞咽困难、发声困难”为主要症状描述的,假性球麻痹类似病名为主要内容的章节。

1.1.2研究方法:在超星数字图书馆网站、贵州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查寻到相关中医古籍,查找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为主要症状描述内容的章节,对有关内容进行文字识别并下载。

1.1.3统计分析:按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频率指某现象的发生次数k 与该现象可能发生的总次数n 之比,计算公式为:频率=k/n ×100%。

统计软件采用SPSS 13.0。

1.1.4结果:本次共纳入77部中医古籍,其中,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类似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描述,共有19种记载,其中排在前6位的病因病机结果见表1。

表1排在前6位的病因病机
1.2期刊文献研究1.
2.1研究对象:1979~2009年中国期刊。

①符合并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以脑卒中(假性球麻痹)为第一诊断;②治疗方法以针刺治疗为主的研究文献;③国内正式发表省级以上期刊。

1.2.2研究方法:①1979~2009年维普数据库、1994~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各库交叉检索,互相补充。

各库分别用“针刺、中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为关键词检索,对相关内容的章节下载。

②排除非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的文献。

1.2.3统计分析:按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

但是,病因病机部分首先按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而后对得出的病机因子进行指标(R 型)聚类分析。

统计软件采用SPSS 1
3.0。

1.2.4结果:共统计出338篇期刊文献,病因病机共22种。

其中痰
瘀阻络、肝肾亏损排在首位,两者占了总频数的24.26%,出现率在5.0%以上的病因病机见表2。

表2病因病机出现率
2专家调研
2.1研究对象及方法:国内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有研究的知名专家,或担任过省级三甲医院神经内科、针灸科或康复科主任,或5年以上的副主任医师共43名。

对专家进行问卷信访咨询,结果请专家划勾、填写。

2.2统计分析:按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 1
3.0。

2.3结果:其中病因部分:七情所伤28票,纵酒恣欲27票,饮食劳安逸24票,风寒暑湿燥火16票,跌扑所伤5票,还有2人提出痰浊血瘀。

病机部分:风火痰虚瘀37票;肝肾虚衰,精血不能上荣髓窍20票;风邪入脏,窍闭神匿15票;心脾肾三脏三经受邪14票;风寒客于会厌7票;肾虚痰热5票;心脾二脏受风邪4票;其他有1人提到肺脾肾三脏受损。

3病因病机内容制定3.1研究对象:“77部中医古籍、338篇针刺相关期刊文献、43位专家调研”三个部分中统计出的中医病因病机结果。

3.2研究方法:关于假性球麻痹中医病因病机的论述,所有的文献都认为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是多病机因子性疾病。

为方便探讨假性球麻痹的病因病机,将文献的观点分解为肝阴虚、血虚、肝风、风、痰、火、气逆、气郁、血瘀等单一病机因子。

3.3统计分析:病机因子首先按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而后对得出的病机因子进行指标(R 型)聚类分析。

统计软件采用SPSS 13.0。

3.4结果与分析
3.4.1频数分析结果:文献有关于假性球麻痹中医病因病机的论述,所有的文献都认为假性球麻痹是多病机因子性疾病。

为方便探讨假性球麻痹的病因病机,将文献的观点分解为寒、风、肾虚、脾气虚、肾阳虚、肾虚、纵酒等单一病机因子。

其中以“风、痰、火、纵酒、寒、血瘀、脾气虚、肾阳虚”等八大因子最为多见,出现频率超过50%,见表3。

3.4.2聚类分析结果:对上述病机因子进行指标(R 型)聚类分析,聚为3类,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风、痰、火、瘀为第1类,属于常见的实性病机因子;肾虚、血虚、脾气虚为第2类,属于主要虚性病机因子;饮食、气郁、肝阴虚、燥等聚为第3类,为少见的病机因子。

综合分析结果归纳本病病因病机为,外受风寒之邪、纵酒淫逸、痰瘀阻络等为本病常见的致病或诱发因素;肾阳虚衰、心脾两
病症
频数(率%)肾气虚弱4(0.0519)心脾二脏受风邪3(0.0390)风寒客于会厌
3(0.0390)风邪客博,则气脉闭塞不利2(0.0260)淫邪搏阴,心脉闭滞2(0.0260)痰涎壅盛
2(0.0260)
病因病机频数(率%)痰瘀阻络44(13.02)肝肾亏损38(11.24)风火相煽23(6.80)气血逆乱22(6.51)气血亏虚
18(5.33)
2012年4月
虚是假性球麻痹发病的病理基础;风、痰、火、瘀是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病位在脑,病变常涉及肝、脾、肾三脏腑。

表3单一病机因子
4小结
从古至今,对假性球麻痹病因病机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首先,在中医古籍中有一些疾病病因病机的描述,与假性球麻痹有相近似之处,但无完全相对应的疾病,且只能在仅存的古籍中找到对其描述的只言片语。

如《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中曰:“或饮食不节,酒色过度,忽中此风,言语蹇涩,半身不遂,”就提到了饮食、酒色是诱发因素。

还有《丹溪治法心要》中说:“口眼歪斜,语言不正,口角流涎。

此皆因元气平日虚弱,而受外邪,兼酒色之过所致。

”其中就论述了本虚标实的致病理念。

到了近现代,人们对本病的认识纳入了西医的理论,再次重新审视本病,对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等各方面的理解更透彻。

有专家[2,3]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情况描述的很详细,其陈述为风、火、痰、瘀等因素阻滞经络、上扰神明,阻闭咽关舌窍,经气不通,气血不畅所致,病性为本虚标实。

本研究后期全国知名专家回馈的结果,是对本病病因病机的一个很好补充。

总之,中医规范化是对中医学术系统整理、统一规范、全面提高的过程,已成为了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中医的诊断方法为中医学所特有,故应立足于建立自己的科学标准以提高临床诊疗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是目前的发展方向,希望此结果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对探讨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以及中医的规范化研究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苏毅,李佩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2(11):1029-1031.
[2]郎茂林,罗俊.会厌逐瘀汤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09,47(15):158-159.
[3]王显达,邢越.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5):64-65.
病机频数(构成比%)病机频数(构成比%)病机频数(构成比%)
风188(15.47)肾虚41(3.37)外邪20(1.65)
痰120(9.88)肝阴虚39(3.21)暑16(1.32)
火82(6.75)虚38(3.13)湿16(1.32)
纵酒71(5.84)气虚37(3.05)燥16(1.32)
寒62(5.10)饮食35(2.88)肝风12(0.99)
血瘀57(4.69)气郁33(2.72)肾气虚10(0.82)
脾气虚50(4.12)情志32(2.63)肝阳亢5(0.41)
肾阳虚48(3.95)气逆32(2.63)外伤5(0.41)
血虚47(3.87)心阴虚29(2.39)湿热1(0.08)
肾虚44(3.62)肺气虚29(2.39)
1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