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020届高考作文指导

1.2020届高考作文指导

新材料作文“当今教育状况”升格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针对现在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说:“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容许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现在的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全国第一名,他们忘了社会是多样性的,我们应该在多样性社会里面生存,这样才会有很多籍籍无名而又各具特长的人冒出来。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作文题源于一个社会热點问题:一方面,学业优异者必然是少数,多数是学业一般的中等生;另一方面,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杰出人才。

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学校、社会出现多元思维,形成激烈的交锋,这就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背景,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优秀作文的诞生。

写作时,考生既可以从赞成学者王汎森观点的角度立意作文,又可以从否定他观点的角度来立意。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1.因材施教。

适宜的教育使人的长处得以发挥,弱项得以弥补,而不合适的教育则可能使人偏离了方向,做一些无用功。

2.扬长避短。

万物都在发扬自己的特长来适应自然,适应优胜劣汰的社会。

若一味追求全面发展,追求第一,那无异于邯郸学步,最终遗失自己的本性。

因此,要选择一条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发挥我们的特长,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3.展现个性。

人,生而与众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价值,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体现自身的价值。

然而,却有太多人随波逐流,渐渐埋没了自我,以致能真正发掘自己优势的人少之又少。

4.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每个人的人生都独一无二,别人的成功永远属于别人。

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让别人为你鼓掌。

5.做最好的自己。

当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标准竞争的时候,只会有一个胜利者。

难道其余的人都是失败者吗?非也。

就纵向而言,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奋斗,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事业的成功者,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

6.踮起脚尖。

人要想获得成功,品味人生的甘甜,就要勇于“踮起脚尖”。

其实在很多场合,我们缺乏的只是勇气与自信,有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只要你愿意“踮起脚尖”去争取,去尝试,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就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与甘甜!7.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勇敢,也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经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坚持这种做人处世的原则。

要想发展,要想进步,要想创造辉煌,必须知其不可而为之。

【原作雏形】现代教育我看行对于当今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认为现代的教育状况存在弊端,多样性社会应容许非第一名的存在。

而我认为,现在教育所体现的竞争性有很重要的意义,适当利用,将会为现代教育带来极大的优越性。

在多数人眼中,教育的现状是单一死板,认为现代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而不容许有第二名、第三名的存在。

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他们只看到了现代教育机器化、功利性的一面,而没想到教育所带来的竞争性有极重要的作用。

想把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给学生一定压力,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习,在你超我赶的氛围中进步。

这样一来,竞争性使压力化为动力,让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

这就是具有竞争性的现代教育的优势所在。

现代教育所体现的竞争性给人以动力,让人有成材之心。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尽管现在的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第一名有些不现实,但这种“争第一”的思想却是可取的。

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由于天生的惰性,很难有上进心,如果没有外力的鞭策,可能会碌碌终身,终其一生只能平淡下去。

而现在的教育制度正如一种警示,一种敲打,驱使着这些人将自我潜能挖掘出来,将个人能力最大化,由外力鞭策到内心真正有动力,有了成材之心。

由此,他们将会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成为真正有用之人。

这种现代教育带来的竞争,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各行各业都需要改革创新,这就要求人才的涌现。

试想,这种每个人都要“争第一”的思想,推广到社会上,就业人士都有了竞争之心,都想成为成功者,那么社会将会涌现出各行各业的精英。

每个行业内都有适度的竞争,这样一来,竞争产生的动力将推动行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由此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使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建设更加富强、更加和谐的国家。

当然,学者王汎森的想法也不是杞人忧天,一旦竞争过度,把“成为第一”当成必须达到的目标,以致耽误终身发展也是不可取的。

对此,我们应当保护好竞争之心,让现代教育的竞争性发挥出最好的作用,让现代的教育适应多样性社会,让人才涌流成为现实。

题目范围较大并且空泛。

“现在教育所体现的竞争性”中的“竞争”与作文材料中学者王汎森的话联系并不紧密,有些脱节。

从正面分析“想把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的积极作用,但是文中“竞争性”一词不妥,且分析较为简略。

从反面分析“想把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的作用,但是分论点中“竞争性”作文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妥。

围绕着关键词“竞争”进行分析议论,但“竞争”一词不妥。

将“成为第一”与“竞争”联系起来,有些牵强。

【病文诊断】这篇作文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作文题目选取的角度较大并且较为空泛;二是作文开头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与作文材料联系不紧密,有些脱节;三是分析议论时,分论点的设置不太符合作文材料要求,有时分析不够透彻。

【升格建议】1.修改作文的题目及开头,使之与作文材料紧密联系;2.修改作文主体部分的三个分论点,使其与中心论点保持一致,保证内容的一致性;3.分析议论时,要突出重点,并能够对观点进行深入的议论分析。

【升格佳作】高标准要求未尝不可对于当今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认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多样性社会应容许非第一名的存在。

而我认为,以“争第一”这样的高标准去要求自己也并不是件坏事。

在多数人眼中,教育的现状是单一死板的,认为现代的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而不容许有第二名、第三名等的存在。

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他们只看到了现代教育机械化、功利性的一面,而不曾想,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竞争第一”正是一种高标准要求。

这种高标准要求如一种动力、一种警示、一种敲打,驱使我们将自我潜能挖掘出来,将个人能力最大化,由外力鞭策到内心真正有动力。

由此,我们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因此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军人物,正是现代教育的优越性所在。

高标准要求不仅存在于教育界,放眼社会,这种高标准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都需要革故鼎新,这就要求有新人才的补充。

尽管现在的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成第一名有些不现实,但这种高标准要求却是可取的。

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难改惰性,没有上进心,如果没有外力的鞭策,他们就可能会碌碌终身,终其一生只能平平淡淡下去,其才华不得展示,价值得不到充分实现,从而造成了社会人才的断层。

而高标准要求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激励各界的优秀人才带领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高标准要求更是为我们的人生建立了一个制高点。

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

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只有掌声,那么,还有谁会去奔跑?还有谁去开辟一条新道?还有谁去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因此我们要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道路的开辟者,成为被别人仰望的存在,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当然,学者王汎森的想法并不是杞人忧天,若把“高标准要求”当成“高标准结果”,而耽误终身发展也是不可取的。

对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标准,让高标准发挥出最好的作用,从而让人才不断涌现成为现实。

【升格点评】本文在保持论证不变、思路不变的前提下,修改了作文题目及开头结尾中某些与作文材料联系不紧密的语句,使之更符合作文材料的要求;三个分论点的设置都围绕着中心论点进行,步步深入,每個分论点论述时,能够结合分论点选用事例,简明扼要,并能够对事例进行深入的议论,分析透彻;作文结尾对材料进行辩证分析,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紧凑。

高考作文热点材料的应对策略近年来,高考作文密切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在材料上主要选新近发生的事情,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是民众讨论的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每一个社会热点都会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考生要找准热议的话题,进入讨论的核心,以求作文时紧扣话题不偏离。

1.政治热点类这类型材料主要展现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发展目标等。

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的材料以编年表的形式,有选择性地记录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所发生的标志性事件,接着展望2020、2035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宏伟发展目标。

再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材料内容: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中;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继续奋斗……与2018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的材料进行比较,考生会发现,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所给出的政治热点时间跨度更长,材料的五个时代节点,既有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也有对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展望。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从五个政治热点中选取一个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

应对策略:(1)考生要了解这一政治热点的内容,平时就要关注国家大事,否则就无从下笔。

(2)要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历史进程的角度分析这一社会政治热点的重大历史意义。

(3)要有身份意识,紧扣“青年、时代和国家”这一主线,从中国发展、中国精神、中国自信心、中国力量、中国梦这些方面出发,以开放的视角来展示自己的爱国精神和时代担当。

(4)注意文体要求,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要求或写演讲稿,或写信,或写观后感,且写作对象大不相同,有的是写给家人,有的是写给同学,有的是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设置交流语境,指定写作任务,明确写作指令,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大方向。

考场作文时,要能明确写作情境,具有写作主体(对象)意识,看清写作任务,完成写作指令。

政治热点类材料作文题是典型的时政作文题。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考生要关注时事,关注社会,要有“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理想,要有“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志向,更要有“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的豪迈气概,才能适应宏大社会时代背景下的高考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2.社会生活类这一类作文题目主要关注的是某一时期社会民生热点,如环境与保护、民主与法治、文明与素养等,或者陈述社会重点关注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或讲述生活中某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或突出社会突发事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