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下的幼儿园早操活动早操是在早晨实行的身体锻炼活动的总称,是幼儿园第一个集体活动。
它对调节幼儿一日活动情绪,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协调、准确、灵活,对锻炼人体的肌肉群,培养幼儿的协作水平、合群水平以及对疾病的抵抗水平,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
所以,早操活动应符合幼儿生长发育需要,做操时应使幼儿头、躯干、肢体、关节受到锻炼,从而使幼儿情绪得到一种愉悦振奋的调整。
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幼儿园的早操活动。
下面我将从六个大的方面和大家实行分享。
一、幼儿园早操活动的意义。
早操活动是幼儿园在早晨展开的、以基本体操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体育组织形式。
早操的内容一般包括体操、排队和变换队形、律动、基本动作。
科学、合理地展开早操活动,对增强幼儿体质、促动幼儿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1、有助于幼儿在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状态中开始一日活动。
在早操活动中,幼儿伴随着明快而熟悉的音乐,轻松、愉快地做着各种身体动作,能使神经系统彻底消除睡眠产生的抑制状态,激发和恢复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工作水平,提升整个机体的活动水平,使其逐步进入良好的活动状态,在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状态中开始一日活动。
2、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个性,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早操活动,能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还能培养幼儿参与、乐群、合作及群体意识,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
展开早操活动,能使幼儿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并使幼儿逐渐体验和理解到体育锻炼是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3、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增强身体抵抗水平。
早操能促动幼儿良好身体形态的形成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其动作发展得更协调、更灵敏;早操活动一般是在早晨实行的,气温相对较低,空气相对凉爽和清新。
这段时间坚持做早操等体育活动,能有效提升幼儿适合不同的气温变化。
可见,在早操活动中,能提升幼儿机体对室内外气温变化的适合水平,提升抵抗疾病的水平。
二、幼儿园早操活动的内容、结构和时间。
1、早操活动的内容。
小班要以徒手操和模仿操为主;中大班主要是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2、早操活动基本结构。
以前,一般为了达成一定的运动量,按照运动生理指标的要求,将早操分成三部分:准备部分、运动部分和放松部分,形成典型的三段式的早操结构。
整个活动呈“抛物线”状。
现在考虑到早操与幼儿体能之间的关系,早操与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之间的关系等等综合因素,逐步形成了五个基本环节:A、热身运动:如走、跑和变速跑等全身运动,达成热身的目的。
B、队列变化:通过队列变化训练,可提升幼儿在团体中了解与理解自身与团体的关系,增进幼儿的团体意识,并发展幼儿理解指令的水平;同时,队列变化与训练,也是热身运动的一种积极的延续,为幼儿的早操活动作好充分准备;队列与队形变化包括:速度的变化、切段分队走或左右分队走,如四路变二路,二路变四路,圆形等等。
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队列变化一般在中、大班实行,小班幼儿年龄太小,能够不涉及或是少涉及队形的变化。
C、操节:操节是早操的主要部分。
在早操训练中,不但要达成幼儿开始一天幼儿园生活时身体机能唤醒的目的;同时,早操也是幼儿运动的一种类型,需要通过一定的运动量,使幼儿在每日的早操中,逐步实现幼儿运动水平与体能的持续提升。
D、体能活动:利用身体或器材练习走、跑、平衡、跳和钻等等动作,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的协调性和运动水平。
E、放松活动:充分的放松,能够使幼儿以良好的身体与精神面貌,开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反之,如果早操的放松阶段没有作好,则可能会影响幼儿在早操后的活动;例如,过量的运动,可能使幼儿产生疲劳或亢奋,影响到正常的幼儿园每日的教学活动的安排。
3、早操活动的时间。
早操要达到一定的活动量,时间应得到充分保证。
一般来讲,小班早操时间为8-10分钟,中班为10-12分钟,大班为12-15分钟。
三、早操与幼儿的年龄特征。
对于不同年级的早操,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小班幼儿小肌肉及骨骼发育尚未健全,他们喜欢模仿可爱的小动物,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可为他们创编一些小动物的模仿操以及日常生活动作模仿操,如《小青蛙操》、《小鸭操》、《小熊猫操》、《爱劳动模仿操》等。
创编小班的早操还应注意以下四点:①操节不宜太长;②动作幅度不宜过大;③配上通俗、形象的儿歌或童谣;④早操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是8-10分钟。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肢体动作逐步协调,但控制水平较差。
可为他们创编一些动作简单易掌握的,富有儿童情趣或伴有音响效果的徙手操、轻器械操。
如《拍手操》、《响筒操》、《花环操》、《铃鼓操》等,一般每节为两个八拍,早操时间是10-12分钟。
大班幼儿的身体发展及生活经验都比小、中班幼儿有了很大水准的提升,可根据他们的水平创编一些富有艺术性的早操,如《球操》、《花篮操》、《绸带操》、《绳操》等,操节可适当增加,力度也可相对应增大,时间可适当延长为15分钟。
四、早操的编排(一)、音乐的选择。
音乐选择要有美感,音乐对于儿童的活动和运动是有直接的影响的,所以,音乐的选择需要重视;一般在早操中选择活泼的、明快的音乐较为合适。
音乐是早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早操的灵魂,音乐的好坏直接影响早操的质量,影响孩子做操的积极性。
可能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开学还不到两个月,孩子就对做操失去了兴趣,孩子们在做操时小脸上少了当初的愉快和投入,取而代之的是公式化,机械化的动作,更甚至于注意力早就被操场周围的事物所吸引,我们精心设计的早操难道已比不上熟悉的楼房和大树吗?追根溯源,我们发现,是孩子们对早操的音乐产生了厌倦。
但是,我们又不可能经常性地实行早操音乐的更换,所以,如何选择孩子喜欢的早操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纲要》中经常提到“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那么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才能让孩子听们听到后忘情得手舞足蹈?从而在学动作时更带劲儿,做操时更高兴。
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们,动感的音乐不一定孩子就喜欢,因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诠释和我们不一样。
怎样选择好的音乐呢?为了寻找到更多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我们平时就要养成收集好听音乐的习惯,听到好听的就想办法把它收索回家,并做好记录。
比如,我在休息时,上网时听到一首曲子,突然让我联想到它能够在某个时候使用,或者在头脑里出现一些动作,我就会把它标示好,当我需要的时候就不再那么着急了。
我想机会会送给每个人,但是成功只会选择有所准备的人的。
所以,每学期在早操编排前期,我不再是慌忙的购买碟子,而是将这个时间用在和孩子一起听我收集的音乐,如果这个时候你仔细观察,孩子们听到不同的音乐肯定有不同的反映,孩子们就是,他们越是喜欢的音乐,所表现得感觉就越激动。
比如:《桃花朵朵开》、《世界杯之歌》、《洗刷刷》、《七月火把节》、《最炫民族风》等这种充满激情,甚至疯狂的音乐,孩子听到时都会不自觉地跟唱,甚至还忍不住随节奏使劲的拍打小桌子,像这样的音乐,就非常适合用在开始部分,让人感觉到一听到音乐就想动起来,有时候不光孩子有这样的表现,作为旁观者的老师、家长也蠢蠢欲动,这说明,你的音乐选对了。
音乐在早操中起着口令、节拍的作用,所以在选择操节部分音乐时,应重视音乐本身的节奏和旋律,所选择的音乐要与早操风格、特色一致,并充分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达到动作与音乐协调统一的目的。
如:在编排“拳操”时,我们就选用“中国人”的音乐,这个音乐能充分体现拳操的特点,听起来振奋人心,孩子做起操来也特带劲儿。
其次,早操的音乐还应该注重音乐的整合,风格的统一,至始至终都应选择同一类型或同一风格的音乐。
最好不要将古典风格与现代风格的音乐编排在一起,这样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比如:根据你的器械,如绸带、绣花包、鼓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器械,我们就选用了民族音乐,那么,你在考虑到开始部分、走、跑、基本部分时,都应从民族类音乐实行选择,如:快乐的哆嗦、拔根芦柴花等。
总来说之,兴趣是幼儿参与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只有孩子觉得“有趣”了,才会积极投入的参与,才能谈及幼儿的发展。
在早操音乐的选择上,作为老师的我们,还需要更加地站在孩子的立场,聆听孩子的心声,注重孩子的兴趣,设计出孩子乐意参加的早操活动。
(二)早操的编排,要遵循以下原则:1、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水平都不相同,教师在创编早操时,要考虑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及实际接受水平。
2、要力求科学,注意动作的全面和整体性。
一套好的早操,必须考虑到幼儿身体各部分(上肢、下肢、颈部、腰部、腹背等)都能达到运动的要求,操节的动作编排较为全面,富有整体性。
在早操中,幼儿从安静状态进入活动状态,然后至活动结束后的安静状态,这是一个完整过程。
这就要求早操各环节必须科学安排、合理连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运动强度适当,以促动幼儿健康。
比如本期我园实行了创新早操比赛活动。
在编排大班早操时,我们先安排幼儿在雄壮有力的《运动员实行曲》中模仿小运动员踏步进场,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接着是在欢快活泼的音乐《》中实行热身运动;然后是在《最炫民族风》音乐声中,让幼儿做各种动作,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紧跟着是运动量较大的队列练习和器械操《绳操》,这时运动量增大,运动负荷上升;然后让幼儿在《》的优美音乐声中做放松形体训练,使运动负荷逐渐下降;这个编排基本上遵循了运动负荷强度“曲线上升——波形进展——曲线下降”的规律,巧妙地把各环节连接了起来,既激发了幼儿做早操的兴趣,又使幼儿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3、早操的运动量要适宜。
运动量反映在运动强度和密度上。
一般来说,早操的强度,以儿童平均心率140为正常;在早操运动最高时,可达到心率150-170;放松阶段为100-120;在早操结束五分钟后再测幼儿心率,幼儿心率应在80至90之间,五分钟恢复后要求幼儿心率达到正常状态;早操的运动密度通常在80%以上,因为在早操中,较少有等待时间;而且,早操不是体育课或体能训练,它要求幼儿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身活动与运动的目的,以达成为良好开始一天幼儿园生活做好准备目的;教师一般能够通过幼儿完成早操后的面部表情和出汗水准,来做一个运动量是否适宜的简单判断;如果运动量有过量的情况,则教师需要对早操做调整。
4、早操不能舞蹈化。
舞蹈的基本特征是柔美与舒展,具有欣赏的价值;但幼儿早操对于幼儿有增进幼儿体能和运动水平以及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的目的,故幼儿早操需要达成一定的运动量,无论是模仿动作或扩展动作,均应该有一定适宜的运动强度;早操舞蹈化,则常常无法提升幼儿体能等。
5、操节要合理。
早操的功能之一,是幼儿在一天开始之初,起一种唤醒的作用;幼儿在早操后,尚有各种活动。
这就要求早操在编排上,要做到操节合理;一般早操有6至10个运动小节组成,小班通常为6个运动小节,中班为6至8个运动小节,大班为8至10个运动小节;在节奏节拍上,小班使用2/8拍;中、大班使用4/8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