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狗-最终版课件PPT

天狗-最终版课件PPT

据《山海经•西山经》载:“又西 三百里,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 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 以御凶。” 天狗是古代人们对二郎神杨戬的哮 天犬的称呼,它不仅能帮助二郎神降妖 除魔,还能吞下整个月亮。
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不懂得日食、月食是天 体运行形成出了很多具有神 话色彩的传说,我国民间就流传着“天狗吞 日”“天狗吞月”的传说。 郭沫若《月蚀》:“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 真好象遇着甚么灾难的一样。全村的寺院都击钟鸣 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在冥冥 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食了,击钟鸣鼓便是想 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 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 这些都是古代人们在没有科学解释的情况下的 一些举动,郭沫若说“我是一条天狗”,那么作为 一个新时代的了解日食、月食真相的人,他要向我 们传达什么信息呢?我们来一起了解这首诗。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 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 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己久 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 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 沸腾、燃烧起来。于是,“在一九一九年的下半 年和一九二〇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 作爆发期”(《创造十年》)。《凤凰涅槃》、 《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 《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 时代旋律的诗歌,都是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 的。《天狗》也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二.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怎样的思想和观念?
1.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 2.他曾这样说“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是神的表现”, “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少年维特之烦 恼· 序引》)。这就可以解释,这首诗中为什么多次出现 了“月”“日”“星球”“宇宙”等词语。 3.郭沫若诗里的科学观念与泛神论思想是相辅相成的, “X光线”“电气”“神经”“脊髓”“脑筋”等科学术语的 使用,可以视为一种科学观念的表现。 4.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均开阔了诗人的眼界,激发了 他的想象力,有助于他的诗里包容宇宙万物,从而使其 诗风雄奇、健美。
三、大:本诗所用的词都是“大”词,气 势非常宏大,视野也十分开阔,这与作者 的诗学观念和泛神论思想是紧密相关的, 这一点上面已述。 四、此外,“我便是我”这句在诗中出现 两次,不仅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也在语感 上前后呼应、相互印证,突出了“天狗” 的自信与自我完成。
郭沫若(1892~1978),原名 郭开贞,号尚武。我国著名的科 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 家、革命活动家、诗人。1906年 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 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 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 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外 国作家的作品。
有诗集:《凤凰涅槃》、《地球, 我的母亲》、《炉中煤》等。 有历史剧:《王昭君》、《卓文 君》、《屈原》等。 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 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 诗歌等。
三.如何理解这首诗中的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1.这首诗的整体手法是拟人,“天狗”形象的塑 造能够生动地展现充满豪气的自我精神。 2.拟人手法也便于诗人进行富于想象力的夸张: “天狗”的“吞”“月”“日”“星球”以及“全 宇宙”, “天狗”的“飞奔”“狂叫”“燃烧”乃至 “剥皮”“食肉”“吸血”“啮心肝”,就变得十 分自然、合理。因此,这首诗的拟人是巧妙的,夸 张也是合理的。
一.“天狗”形象有几重含义? 二.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怎样的 思想和观念?
三.如何理解这首诗中的拟人和 夸张的修辞手法?
一.“天狗”形象有几重含义?
1.在这首诗里,“天狗”形 象具有双重含义。 2.它既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 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大我 ” (民族与时代新人)。 3.又是一个热忱、坦荡和叛 逆的“小我”,是“大时代中 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 露”(见《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 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 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 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 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品味语言
一、单色的想象:全诗围绕关于“天狗”的形象展开,“ 月”“日”“星球”“全宇宙”以及“烈火”“大海”“ 电气”等,是为了凸显“天狗”形象而使用的,均属于相 似或相近的语词。 二、单调的结构:这首诗全部以“我”为起端,一泻千 里,因而句式的近似是此诗的显著特点。除“我”在句首 的大量使用外,第一节连续四个“把”字和四个“吞”字 ,第二节连续五个“是”字和四个“光”字,第三节连续 三个“如”字、三个“在……上”句式以及“剥我的皮 ”“食我的肉”“吸我的血”“啮我的心肝”四个词组, 均显示为一种单一的结构。
写作背景介绍: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 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 报· 学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 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 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 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 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 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 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