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与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与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

2012年第10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0,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10期)
Total No .310
收稿日期:2012—06—22
作者简介:姜国玉(197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理工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化学教学法,分析化学。

课堂教学与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
姜国玉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理工系,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阐述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牢固的专业思想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教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从教能力;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0—0067—02
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中小学师资的任务,只有
认准培养目标,突出师范特点,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特殊使命。

这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师院校教书育人的严格性和重要性。

一、巩固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
远大的奋斗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从现在的生源来看,进入专科级师范院校学习的学生高考成绩较低,
来到这里也只是为了混个文凭找份工作。

本身素质就低加上对所学专业没有热情,怎么能够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师范生呢?在接触学生之初即对其进行入学即入教的专业思想教育,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我把向学生介绍我校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介绍我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和优秀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对我校有较深入的了解,为学校能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而感到骄傲生自豪。

激起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同时结合就业前景的分析,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二、抓好师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新思想的传播者,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师表的崇高精神,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

使学生明确教师品德标准。

今天的师范生,明天就是教育工作者。

只有在学校期间严格规范他们的行为,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
:“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
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是最直接的也是无穷的。

三、从基本功抓起,努力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1.书写基本功;2.课堂语言基本功;3.分析学生基本功;4.解读教材基本功;5.引导启发基本功;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7.课堂教学设计基本功;8.组织教学基本功;9.教学评价基本功;10.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功。

这十项基本功如果单从教法课上完全掌握并得以巩固提高,因受课时的限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基于此在我系的校级重点课题《基于教师职业的高师理科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中提出了所有任课教师都是教法教师的新思路,借以将学生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渗透到所有的教学学科,所有的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如下尝试:
(一)书法能力的训练
从教授学生开始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从教基本素质的教育。

首先重新向学生介绍写好板书的重要性。

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一手好字是师范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的基本素质。

然后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钢楷,期末进行考核;每周写两遍初中教材中出现过的化学方程式;每天10分钟的时间用于粉笔字的练习。

笔者坚持每周为学生批改书
7
6
写作业,对存在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提出并指出改进的方法,对好的加以鼓励和表扬。

久而久之,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育教学中,教师是通过语言媒介来“传道、授业、解惑的。

”没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使有再多知识、再广学问,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授课时,我尝试使用了课前讲练10分钟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讲练的内容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也可以是其他内容。

在练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间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南方的孩子普通话较差,吐字不清、方言较重,我就调动普通话好的同学做小先生一对一的教学。

有的同学不敢在公共场合说话,我就利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机会锻炼他并适时鼓励,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刚开始学生不愿意接受这种讲练方式,准备不精心,讲解过程紧张、教态不自然、声音不洪亮、书写不工整、板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就都表现出来,我就及进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后面的学生吸取前面学生的经验教训,讲练效果越来越好。

(三)其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被安排到讲练的同学在课前要查找相应的资料,训练了使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讲前要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培养了收集整理能力,对整理得到的材料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和教学时间,训练了课堂教学设计基本功;讲练时要求讲练的学生组织教学了解下面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了组织教学的能力;同时讲练结束后要求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教学评价能力。

四、注重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合理有效的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潜能。

(一)认真组织学生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对于化学课的教学,要使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转化,学生实验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

1.抓住预习环节,提高实验针对性
实验前,要认真组织学生预习,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实验目的及方法、实验仪器及实验原理。

通过预习,使学生把学习过程自觉地变成我会学、我爱学、我想学。

2.实验课上精讲,开发学生智能
化学实验课,就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实验技巧,养成科学品质的过程。

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多种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验课中要注意删繁就简,讲难点讲关键点,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板书应清楚精炼,写清注意事项及关键点。

让学生在实验课上既有章可循,又不妨智力开发。

3.实验课要因人施教,提高学生素质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密组织,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分类指导。

作为引导者协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一些难点,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过程。

在实验中,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提高实验技能、技巧,促进智能的开发。

(二)联系生活设定实验题目,延伸实验活动
课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了全面的实验技巧。

然而课堂教学因离生活较远而难以上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

对于在课堂上已产生的兴趣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研究的机会,推进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

1.带着课题有目的地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依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设定一些研究课题,让学生带着题目开展实验活动。

如面粉中淀粉的检验和分析;增白面霜中成分的分析;葡萄酒的酿制;牛奶中含氮量的分析等。

通过这些与生活相关项目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探究的乐趣,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

2.走向社会,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拟定实验课题进行活动
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调研,如调查当地方造纸厂的污水排放方法;调查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对生活的影响;等等。

让学生将调研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参考文献]
[1]宋锡辉,宋余庆.师范生从教能力与基本技能培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4).
[2]孙鹏.高校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4).
[3]崔丽慧.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数理化学习,2011(10).
[4]徐萍.谈精读初级阶段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动态从教能力的培养[J].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5]江晓东.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S1).
8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