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名“花匠”
--是“剪枝”还是“捉虫”?
汶水小学杜建青
案例
记得刚开学时我们班有位叫xxx的男孩子,高高大大的个子,他很“勤”却也很“懒”,上课时,他很“勤快”的跟前后桌叽叽喳喳;但有时却很懒,他讨厌做作业,拖拉、潦草、错字连篇,本子破烂不堪,做作业时心不在焉“短斤少两”错误百出是经常的事情,毫无自我约束能力。
于是,刚成为一年级班主任的我,决定要树立一下我班主任的“威严”,“治一治”他的毛病。
我利用课间的时间,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了他一个新本子,平静地告诉他像他那么又脏又破的作业本必须换掉,而且所有的作业必须重新补起来。
他低着头,嘴紧紧地闭着,露出为难的神色。
我神情严肃,在他的作业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几个字,然后告诉他,要求有两个:把字写好,爱护好本子。
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他只好低着头在旁边写了起来。
我一连留了他三个课间,他的字稍稍有了一点改进,可其他地方离我的要求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呢。
原因分析
经过跟孩子母亲的交谈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父亲在孩子三个月大时就去世了,妈妈因为改嫁就把孩子留给了爷爷
奶奶,可想而知老两口是如何溺爱这个孩子的。
这孩子从小就自由散漫,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到了学前班连笔都不会拿,光上幼儿园就曾转学三次,孩子妈妈说孩子的厌学程度也让他们大伤脑筋。
我也曾单独跟孩子聊过,发现这其实就是个太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孩子,思想上并不坏,他并不是故意不完成作业,也并不是故意在课堂上说话捣乱,只是基础太差,太缺乏自我约束力。
以前在幼儿园里的一些不愉快的记忆让孩子对上学,对老师,对写作业都多少有些抵触情绪,这样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爱和鼓励。
个案处理
经过和孩子及其家长的沟通我们达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协议。
首先,允许他自愿做作业,可以全做,也可以选做,但可以不做。
其次,上课给他五次可以自由说话的机会。
他欣然接受,每次只要他认真完成一部分作业我就会表扬他,如果他能全部完成作业我会奖励他一颗星。
有一次我看到他下课没有立刻跑出去,竟认真做起题来,我当即表扬了他,并破例给他加了一颗星。
后来,我经常注意他,我把他的种种事迹,当典范进行大肆宣扬,在我的不断夸奖、引导下,他慢慢地开始写作业了,潦草的字迹也变得工整了,现在已能主动地完成作业了。
几次考试下来他有一开始的三四十分,到现在基本上能考七八十分了。
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要有“哪一朵花不渴望阳光雨露,哪一朵花不想茁壮成长”的想
法。
这部分孩子他们有过激的行为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有的是家庭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还有的是因受到师生的歧视所致的。
这时候,我们班主任就要成为一个聪明的花匠,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他们身上的缺点像剪枝那样生硬地剪掉,你得针对每一个个体,采用不同的方式:是“施肥”、还是“锄草”?是“浇水”、还是“捉虫”?你要有所选择。
对待这一部分孩子,要把更多的关爱送给他们,以激励为主要措施,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先让他们树立自信,有积极向上的欲望。
其实,这部分孩子外表看上去强势,内心其实是很脆弱的,他们用自以为是掩蔽内心极度的自卑。
所以如果老师能跟他们做朋友,从言行上重视他们,他们是更容易被感动的。
我的思考
以前曾听过赏识教育倡导者周弘的专题演讲,他的有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一定要赏识你自己的孩子。
”其实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不管他品行怎么样,他都会有优点的。
所以,我们老师要学会当伯乐,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想办法让他们的闪光点不停地闪烁,越闪越亮,而且还要让一个闪光点去点亮另一个闪光点,越闪越宽,最后形成一片光芒时,这个孩子就成了千里马了。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他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看到希望,增强自信。
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
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简短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让你的天空多一片色彩,让你的教育多一份睿智……”如果有人问:“你和学生是什么关系?”你可别简单地回答说:“师生关系。
”在与孩子相处中,你得扮演不同的角色。
有时候,我们是老师的角色,为学生传道解惑,教他们学习科学技术;有时候,我们是严父的角色,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我们对学生必须“严而有度”;有时候,我们是慈母的角色,特别是在关爱学困生和留守儿童时,你得像妈妈一样,用爱的温暖包围孩子,做到“爱而不溺”;有时候,我们是朋友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我们得蹲下身子,以平视的目光凝视孩子,在与孩子交流时,你得穿越时空隧道,让自己回到与他们年纪一般的岁月,将心比心,理解他们、包容他们,做到“真诚相待”;有时候,我们是学生的角色,别看孩子们小,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本领可比我们高
许多,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妨以学生的身份,虚心向他们请教,“不耻下问”,那么孩子们会为你的谦逊所折服。
教师的生活,总让人感到忙碌中伴着充实,奉献中牵着良知,平凡中感受着快乐。
尽管这份工作揪心而辛苦,但它带给我的心灵慰籍和快乐,也是教师生活中最鲜活、最美丽的。
做一个充满智慧的教育者吧,这会让我们的教育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