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函数
4·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一、总供给函数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两个特征
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 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二、劳动力市场
1.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水平 实际工资=W÷P 表示劳动的需求量与实际工资之间的关系。 Nd=Nd(W╱P)
AS
③ ②
①
0
yf
y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一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宏观经济的短期 目标:充分就业 和物价稳定。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 平时,即经济衰退时, 越是偏离充分就业, 经济中过剩的生产能 力越多,价格下降的 空间就越小。 在大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时, 即经济过热时,越是偏离 充分就业,生产能力越是 紧缺,产出增加的可能性 就越小,而价格上升的空 间就越大。
第十一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是经济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实际上就是经济社会的总支出。 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 成。
⑴
货币市场:
⑵
联立⑴⑵可得: y= 3640 + 960/P
二、总需求曲线
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除物价水平外,一切影响社会需求总量 的因素发生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 的移动。 导致总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具体因素很 多,其中政府支出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 主要考虑的因素,或者说,我们主要考虑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位置的 影响。
利率效应; 实际余额效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际替代效应。
0
y
二、总需求曲线
⑴利率效应
PLr iAD Pmr iAD
利率效应:由于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 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 的情况。
二、总需求曲线
⑵实际余额效应 P货币的实际余额 人们更穷了 C AD ; 实际余额效应: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引起 的货币余额真实价值的变动,对总需求 带来的影响。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 财政政策与总需 求曲线的移动
r LM0 r0 r1 E0
2. 货币政策与总需 求曲线的移动
LM1 E1
IS
0
P
Y0
Y1
Y
P0
E0
E1
AD0 0 Y0 Y1
AD1 Y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函数
1· 总供给 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 提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量。 即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所生产的产量。 基本资源—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 2· 总供给函数 表示社会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三、总供给曲线
2.短期总供给曲线
三、总供给曲线
3.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 曲线代表长 期总供给曲 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
三、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增加需求的 政策并不能 改变产出, 而只能造成 物价上涨, 甚至通货膨 胀
总结: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
P
①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资源 远未充分利用。价格水平 不变,总供给可以增加。 ②短期总供给曲线,资源尚 未被充分利用。总供给与 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③长期总供给曲线。资源已 经充分利用。无论价格水 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都不 会增加。
2.劳动需求函数
二、劳动力市场
劳动需求曲线
二、劳动力市场
3.劳动供给函数
表示劳动的供给量与实际工资之间的关系。 Ns=Ns(W╱P)
劳 动 供 给 曲 线
二、劳动力市场
劳动市场的均衡
三、总供给曲线
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三、总供给曲线
只要国民收入 处在小于充分 就业的水平, 那么国家就可 以使用增加需 求的政策来使 经济达到充分 就业的水平
一、总供给函数
3.宏观生产函数或总生产函数
y=Af(N,K)
y—总产出;A —技术水平 N—社会就业量;K—社会资本存量。 假定A,K在短期内为定量(常数):
y=f(N) 又称短期总生产函数。
一、总供给函数
潜在的就业量或充分就业量 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的条件下所有愿意 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潜在的产量或充分就业的产量 是指在现有的资本和技术水平的条件下, 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AD=C+I+G+(X-M)
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
2.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
描述以产量(国民收入)表示的社会需 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 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二、总需求曲线
1·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P AD
二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P
AD1 E0 P0 P1 E1 AD0 AD2 AS
P2
0
y1
yf y2
y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三、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滞胀指的是物价普遍 上涨,但同时,经济 却停滞不前,失业高 企,社会陷入一种不 景气的状态。
滞胀
二、总需求曲线
⑶国际替代效应
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国内物品 与国外物品之间的替代效应,对总 需求带来的影响。
本国P外国相对P 以国外物品 替代国内物品M 本国AD ;
二、总需求曲线
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产品市场:
已知 s=-1000+0.5y i=2500-240r 根据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s 可得: 0.5y + 240r = 3500 已知:M/P=1000/P l= 0.5y -260r 根据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 M/P=l 可得: 0.5y -260r = 100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