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筹方法 教案

统筹方法 教案

统筹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理解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2. 学会分析简单的事理说明文,能筛选课文关键语句。

3. 能对生活事例进行合理设计,并能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进行口头说明。

4.了解说明文的常见样式。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次泡茶的不同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复习说明文知识
①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体裁。

②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及表达方式又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③______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
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________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从说明对象看,本文是一篇_________说明文。

2、生字注音:
复.杂( fù) 工序.( xù) 窝.工( wō) 效率.( lǜ) 灌.水( guàn ) 裨.益( bì)
3、结合原句解词
错综复杂:(纵横交叉)形容头绪很多,情况复杂。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大事办,有不值得这样做的意思。

临时而迷:遇到事情而感到迷惑。

不无裨益:不是没有益处的。

卑之无甚高论:没有什么高明的理论。

卑,接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俱,全都。

欠,缺。

4、简介作者
5、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什么是统筹方法,统筹方法有什么好处。

二、课上探究
1、整体感知
本文说明对象:统筹方法及其应用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一(1)概括介绍统筹方法的性质及应用范围。

二(2-5)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及其应用价值。

1层(2)用设问的方法,指出统筹方法的运用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2层(3-14)三次以烧水泡茶为例,具体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

3层(15)说明统筹方法在具体生产实践中不仅在时间问题上,而且在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上都能广泛地应用。

三(16)指出统筹方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2、课文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写泡茶喝,请从文中找出共写了几次,说明的重点有什么不同?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三次。

——第一次写了三个人不同的泡茶方法。

甲因为对泡茶的“工序”安排得好,节省了时间;而乙、丙都因为泡茶的“工序”安排得不好,浪费了时间,从而让人们初步了解统筹方法“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这个道理。

(第一次以烧水泡茶为例,说明应用统筹方法的主要问题是把工序安排好。

)——第二次写了泡茶的几个“工序”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只有抓住主要环节,才能找出安排工作进程的最佳方法。

(第二次以烧水泡茶为例,说明安排好工序的关键是抓主要环节)
——第三次写泡茶,写了泡茶时可将几个次要环节合并,并用数字表示任务。

说明在工作环节太多时,这样做很必要。

(第三次以烧水泡茶为例,说明应用统筹方法要合并次要环节。


请学生把烧水泡茶过程讲一遍。

(注意讲清楚工序)
3、精读一至七段,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应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什么?
②第三至七段除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③第二段的设问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文中两个“坐待”有什么含义?
讨论后明确:
——①应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把工序安排好。

——②文章除了运用举例子,还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甲、乙、丙三个人不同的泡茶方法进行比较,说明甲因为泡茶的“工序”安排合理,节省了时间。

——③设问句承上启下,点明统筹方法的运用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对下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用设问引起读者兴趣,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④文中两个“坐待”准确表达了乙、丙两种方法“窝了工”。

4、精读第十二段,讨论:
①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它分几层来说的?
——说明安排工序,必须抓住关键,才能合理解决问题。

全段分三层来说,先承前且退一步说“这些道理谁都懂得”。

这既切合读者心理,又为下文蓄势。

接着用“但”一转折,提出另一层意思:“临时而迷”的情况是“常常存在的”,说明安排好工序、抓住关键的重要性,然后进入第三层意思,举出“错综复杂”的近代工业生产中往往出现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安排好工序,抓住关键的重要性。

②本段第一句中的“这”和第二句中的“这些”分别指代什么?
——“这”指代上面一段中的“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
——“这些”指代本段中的“走路要用两条退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

③这段文字举了什么例子?除了举例子,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举了“错综复杂”的近代工业生产中往往出现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例子,还运用了打比方和引用的说明方法。

以“走路要用两条退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样一些浅显的生活常识来说明“抓住主要环节”是谁都懂的道理。

引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样的成语,来说明样样都齐备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5、总结课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下定义:准确扼要简明地说明了统筹方法的性质。

举例子:文中举烧水泡茶的例子,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使原本复杂的科学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作者从对烧水泡茶的三次举例中,分别讲了合理安排工序、抓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几个问题。

而这几个问题解决得好,就可以节省时间,使烧水泡茶这件事在时间上得到统筹安排。

这样也就使读者对统筹方法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


画图表: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对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及其价值均起到了言简意明的作用。

一次比一次简单,这样能把抽象的事理解释得具体而清楚。

用一张图表说明工序间的关系和所需的时间,是文字说明的图表化;第二张图表说明怎样运用统筹方法是第一张表的简化;第三张图表变文字为数字,是第二张图表的抽象化。

图表配合文字的说明,使统筹方法具体可感。

三张图表不断简化,由具体到抽象,让人们的思维随着作者的叙说不断升华。

作比较:作者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同时,还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对烧水泡茶三种办法的比较,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价值。

三、小结:
《统筹方法》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介绍和推广运用统筹方法改进生产管理而写的,他把一个相当复杂的科学道理说得浅显明白。

阅读事理说明文,要抓住文章说明的某一科学原理或方法,分析说明的角度或层次,理清文章脉络,筛选出提纲提纲挈领的关键语句。

同时领悟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四、布置作业:
1、巩固字词
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在处理某件事时,你是否不自觉地运用统筹方法节约了时间;在学习课文后,你认为应该如何运用统筹方法?该怎样运用统筹方法处理某件以前不曾做好的事。

学习了统筹方法的运用,你是否想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去尝试一下呢?只要有心,便一定会立竿见影,有所成效的。

请把你的体会和经验说给大家听听。

【示例一】
我在语文学习中运用统筹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前总是认为少做一点语文,短时间里似乎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好,所以总是把语文学习放在“尾巴上”,在当天各科作业做完后才做语文,这样语文学习的时间不能保证,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学习了统筹方法后,我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整:把语文学习放到日常学习的前面或穿插其中。

每天做作业的时候,有时先做20分钟的语文作业,然后做其他作业;有时把语文学习穿插在做其他作业之中,在静静地做完几道数理化题目之后,轻吟几首古诗,或欣赏一段文章。

这样不仅在时间上得到了保证,效果也好得多。

【示例二】
在考试的时候运用统筹方法,也能提高考试的效率。

一般情况下,我总是按照试卷上习题的顺序从头做到尾。

如果遇到难题就糟糕了,卡了半天才做出来,甚至仍然做不出来。

知道时间不多了,就急匆匆地往后做,这样便由于草率而错误尽出,更让人慌张的是题目未做完,教师就要收卷了。

经历了这样的教训,再用统筹的方法来改变自己考试的答题程序,就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形了。

首先还是按照顺序做题,当遇上难题,发现盲目发展一下子想不出来,就干脆搁下,继续往下做。

做完了回头再做难题。

这样就保证了考试的时间,也提高了答题的正确率。

【示例三】
在打扫教室卫生的时候,我们组几个人总是一齐动手,各负其责。

两个人扫地、一个人抹桌子、一个人倒垃圾。

只有扫地的人较单纯,扫一遍就够了,抹桌子和倒垃圾的至少得有两次。

因为扫地以后,桌子上又会沾灰尘,新的垃圾又成堆。

现在我们组运用统筹方法进行了合理安排:四个人一起扫地,然后两个人抹桌子,两个人倒垃圾,这样既不需要花多时间,也不要重复工序。

板书:
把工序安排好(第一次泡茶)
统筹方法的应用抓主要环节(第二次泡茶)
合并次要环节(第三次泡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