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教育学论文

比较教育学论文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杜威“从做中学”的理念比较【摘要】众所周知,杜威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19年至1921年,杜威在中国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讲学。

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也有他独特的见解,是对杜威的从“从做中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两种理念,有必要对从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加以比较。

以下我从理念的提出背景、内涵、提出目的、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比较。

【关键词】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继承与发展比较
一、提出背景比较
1861至1865年,美国爆发南美战争,当时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物质财富巨大增长,可是,工业革命的催化下,人与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的精神文化衰落,教育现状是:脱离儿童,脱离社会。

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从事教职的工作。

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方法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是他从改造传统教育的现实需要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思考做出的科学总结。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01期作者:周纪焕)
二、内涵比较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杜威的“做”可以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
动和科学探究三方面。

包括了木工、铁工、烹调、缝纫以及各种服务性活动,如经营管理物品、修理门窗、粉刷墙壁、安装水管等,并且在学校设置各种实验室、商店、菜园、邮局、法庭,同时充分利用化装、表演等活动形式组成儿童学习的情景与内容。

“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

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

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

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三、产生影响比较
杜威的从做中学:
一、建设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活动课就是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抓起,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3、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话动,让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是成功的体验者,从而巩固学生的兴趣。

二、成功的教学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要求我们教学话动中做到:1.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知识经验和生话阅历较少。

许多方面存在幼稚无知,但他们已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要经常征求、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善于采纳学生有益的建议,不断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

2.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不断地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实施因材施教。

3.尊重学生的劳动。

教师要不断钻研教学业务,认真备课。

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相长。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要讽刺、挖苦学生,更不应体罚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快、充实的教学氛围中掌握新知、发展智能、完善个性。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
该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播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二、以学定教,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课堂
三、在做中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鼓励质疑,让生成更具活力
(资料来源)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3315(2009)08- 036- 001
评价: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思想和实践,从政治上讲,它是为资产阶级培养接班人服务的;从哲学上讲,它是建立在实用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从教育上讲,它是实用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曾给我国教育思想和实践带来不好的影响。

尽管如此,这一教学思想和实践在反对旧的传统教学思想和实践方面起过积极作用。

这是应该肯定的,特别是其中有些合理因素是值得批判地吸取的。

(在此就不重复以前的分析了)这些合理因素之所以值得批判地吸取是因为它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

为什么一个资产阶级哲学家、教育家他能提出来有合理因素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呢?关键就在他从事多年的教育实践。

他看到旧教学思想和方法的缺点,他要克服这些缺点,于是通过实践他才创立了“从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体系。

这个体系中的合理因素与他的资产阶级立场世界观有相对的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的产生是他教育实践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