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易错点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易错点

第一章
1、所有细胞(包括原核细胞)遗传物质为DNA。

2、水绵为低等植物,黑藻为高等植物,低等植物有中心体,高等植物没有。

3、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并指出新细胞可以从
老细胞中产生。

4、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其遗传物质DNA是环状裸露的。

5、生命系统结构一般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植物无“系统”这一生命层次。

6、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者宽度,面积需要平方。

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所以在
移动装片的时候是同向移动。

低倍镜使用粗准焦螺旋,高倍镜使用细准焦螺旋。

7、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是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后代,所以属于生物。

病毒有蛋白
质和核酸(DNA或RNA)构成,根据核酸的种类可分为DNA病毒、RNA病毒。

8、原核生物有细胞壁,其成分主要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为主要为纤维素和
果胶。

9、艾滋病患者不是死于艾滋病病毒,而是因为患者的淋巴细胞被艾滋病病毒大量破坏,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10、单细胞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

11、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但是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包含
相关的酶和色素就行)。

12、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第二章
1、注意题干中元素的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
划分的。

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
生命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任何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一定是水。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但数量最多的是氢原子。

3、三大物质鉴定实验:(1)鉴定非还原糖(如蔗糖)时:如果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后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2)脂肪鉴定现象观察
①若要观察被染色的脂肪颗粒,则使用显微镜。

②若要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则不必使用显微镜。

③制作装片时,细胞染色后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3)蛋白质鉴定
①若用大豆作材料,必须提前浸泡。

②若用蛋清液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黏在试管上不易刷洗。

4、无机盐不都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牙齿、骨骼中的CaCO3。

5、水既是细胞代谢的原料,参与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化合物的水解;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都有水的生成。

6、糖类不一定都提供能量:如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成分,它们都不提供能量。

7、脂肪和糖原都是生物的储能物质,且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化分解时均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

但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脂肪耗氧量多,放能多,产生水多。

所以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8、脂质中构成生物膜的不一定只有磷脂: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9、脂质都是小分子。

10、随着种子的成熟,种子中水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由水散失过多。

由此导致的细胞呼吸的变化及好处是细胞呼吸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有利于种子的储存。

11、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不同。

12、蛋白质的盐析、变性和水解
(1)盐析:是由溶解度的变化引起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2)变性:是由于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等因素导致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肽链变得松散,丧失了生物活性,但是肽键一般不断裂。

(3)水解:在蛋白酶作用下,肽键断裂,蛋白质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

水解和脱水缩合的过程相反。

13、ATP、核苷酸、DNA、RNA中“A”的辨析
14、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只是量不同,故强调“主要”而不能说
“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拟核区域,还有少量分
布于细胞质(质粒)中。

15、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一定有C、H、O、N,一般还含有S元素。

16、多肽和蛋白质的区别: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多肽,没有明显的空间结构,多肽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氨基酸无空间结构。

17、DNA一般是双链结构,某些病毒中存在单链的DNA;RNA中的碱基也能相互配对形成氢键构成双链,如tRNA。

18、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不同,故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19、常见化合物的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的产物
第三章
1、四种常考的“膜蛋白”及其功能区分
(1)糖蛋白:信号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

(2)载体蛋白:协助跨膜运输(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其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胞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用于主动运输等)。

(4)识别蛋白: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2、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则没有。

4、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因为其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能作为细胞的边界。

5、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6、有些细胞不只具有一个细胞核,如双小核草履虫有两个细胞核,人的骨骼肌细胞中
有多个细胞核。

有些真核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7、核膜、核仁在细胞周期中表现为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8、核膜和核孔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核孔虽然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但仍然具有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9、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中,核孔数量多,核仁较大。

10、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11、与细胞器有关的五个“误区”
(1)具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反例:真菌细胞、细菌等都有细胞壁。

(2)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反例:蓝藻。

(3)没有叶绿体或光合色素就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反例: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4)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反例:大多数原核生物都是需氧型的。

(5)人体内的细胞都可进行有氧呼吸。

反例: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12、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还能和高尔基体膜相互转化,是细胞中面积最大、联系最广的膜结构,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

13、与分泌蛋白形成的“有关细胞器”“有关结构”和“有关膜结构”
(1)有关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有关结构: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3)有关膜结构: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14、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一般认为不具有生物膜系统。

15、溶酶体的功能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16、生物膜使真核细胞区室化,对新陈代谢的意义:减少彼此干扰,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第四章
1、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比较
①区别: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

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②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

2、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是个综合效果,实际上水分子是双向移动的,只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

3、渗透平衡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绝对相等,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4、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

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都具有选择性。

5、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扩散(或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如神经细胞维持静息电位时的K+外流和形成动作电位时的Na+内流。

6、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可以说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7、物质跨膜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的胞吞、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8、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组成是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9、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且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10、温度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都有影响,其原因是温度影响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影响膜的流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