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教育调查报告【篇一:中职生满意度调查报告】中职生满意度调查报告摘要以东部发达地区城市中等职业学校为背景,调查显示,中职生整体满意度较低,影响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为推进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中职生满意度,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导向;完善校内实习实训设施,加大中职生企业实习实训力度;优化职校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专业课教材的职业针对性;密切职校与社会的联系,探索有特色的职校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职生;满意度;中职教育;改革满意度主要来自对顾客的研究。
满意度的kano三层次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满足(satisfied)、渴望(desired)、惊喜(surprised)[1]。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切实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从满意度的角度分析,满足中职生教育需求是衡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开展中职生满意度问卷调查,不仅有助于有效把握中职生的心理预期,提升中职生满意度,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而且可以及时发现中等职业学校的优势与问题,推进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满意主要是指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需求被满足后的愉悦感,是个体对需求对象或服务的事前期望与实际使用对象或服务后的实际感受的相对关系。
如果用数字来衡量这种心理状态,这个数字就叫做满意度。
这里,中职生满意度则主要是指中职生对中等职业教育若干重要方面的主观态度体验。
本研究中,以南京市若干中职学校中职生为样本,采用自制的中职生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并以调查统计结果为主要依据,提出若干教育改革建议。
一、调查方法在深度访谈、专家咨询、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中职生满意度调查问卷。
【篇二:职教师范生教育调研报告】教育调研报告(2015届)题目:农村职高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策略农村职高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策略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也是教育事业发展、完善的30年。
但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虽有投人的增长,却远远低于需求,发展缓慢。
如果说农村教育是薄弱地带,那么农村职教的问题尤为突出,表现在学生身上,主要是这几个方面:职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心理大量存在,毕业后就业困难。
由于主、客观条件造成的特殊影响,许多农村职高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或心理行为问题。
其实,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非现在才有,只不过今天的问题更为严重,更为突出。
一、调查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关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基本上是以普通中学的城市中学生为研究主体,而对于农村职高生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在指导农村职高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显得针对性不强,对于广大农村职高生来说,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以农村职高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学习、个性、就业等方面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不但能使一大批学生的学习意识、道德意识、价值观念等等得到改变,能对目前农村职高中的主流群体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也为造就成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
二、农村职高生的心理问题(一) 学习心理出现偏差1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职高学生没有考虑学习的目的,认为学习只是为达到家长的要求,认为家长以后能养活自己。
而对学习的意义没有产生更高的认识。
另外,社会就业压力形成的“读书无用论”也影响着农村职高学生安心学习知识和技能,使部分学生有一种混日子的消极心态,习惯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缺乏进取心。
2.学习动力不足农村职高的培养目标是为振兴当地经济培养中初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除少数进入对口高等职教深造外,绝大多数设有了升学的压力。
新生在不了解职高学习的情况下.易于受“学技术不过百日之工”的传统认识影响,抱着“学好专业技术就行了”的打算,大多数学生缺乏高起点、高标准的目标理想,不自觉地放松自己。
缺乏上进的动力。
3.学习习惯不良农村职高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其基础较差、能力没有较好地训练和发展。
一些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发展不成熟,尤其在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性方面表现突出,不能长时间地保持精力与意志于自己的行为上,不善于控制和支配宜己的行为。
在长期的行为过程中,消极一面得到强化和巩固,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不良行为习惯使农村职高学生学习效果欠佳。
(二)个性品质发展不良1意志薄弱,畏难心理重进人农村职高的新生,近年的独生子女比例已达60%,他们从小得到家庭的疼爱,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上的依赖性,离开双亲的呵护.很难面对自立自主的学习生活,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此外,一部分学生意志比较薄弱,怕吃苦,怕困难。
学习上不求上进,很贪玩,不愿面对考试和其他压力。
2.自信心不足,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初中毕业生面对高中阶段不同学校的升学选择,最后被录取进入农村职高的新生是各类高中阶段学校中成绩差的学生。
从某机构对98级农村职高新生的调查证实,他们当中80%在初中阶段属于“成绩差”的学生。
有的职高生对自己的选择缺乏信心,少数职高生是带着怀疑和不解走人职校的,这也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往、成长不自觉地缺乏信心,在自信心不足而竭力维护自尊的同时,部分职高生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总感到一切不如人,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总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失去了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3.易冲动,心理易偏激有些职高生容易冲动,遇事易偏激,容易走极端,表现出某些越轨行为,甚至完全不计后果,但事后往往又表现得十分后悔。
由于明辨是非水平低,自控能力差,加上职高办学的开放性,近年来学生违规违法行为日趋严重。
有些学生私藏凶器,甚至与校外闲杂人员交往、勾结进行敲诈勒索、打群架等。
这类学生在违规后,因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家长的责骂和同学的冷落,心灵被扭曲,使他们不愿改正自己的缺点,甚至是非模糊,情绪消极。
4.畸形的消费心理一部分职高生生活浪费、贪图享受,经常向父母提超越家庭条件的过高要求。
互相请客、过生日、买高档服装、化妆品,互相攀比,虚荣心强。
还有的吸烟、酗酒、赌博,进“三室一厅”、早恋、泡网吧。
据苍南职业高中校长介绍,该校90%男生和10%女生吸烟,其中有的烟龄在三年以上。
大量的农村职高生的父母在外打工,对子女的爱只能用寄回的金钱来填补,这使职高生形成了另一个畸形的消费心理。
近年来学生中因不良消费行为而引发的事件明显增多,而同时,学生在品行方面变坏的开端几乎都与消费行为变化相关联,这一切都表明,消费心理的失衡已严重的侵害这一批学生的健康成长(三)就业心理失衡大部分职高学生既有升学的愿望,又有对求职的担忧。
有一部分学生希望继续升学,但又担心自己成绩差而考不上大学,少数学生自信经过努力升学有望,却又顾虑家贫无力负担日后的读书费用;许多同学同时还担心上了大学后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因而显得忧心忡忡。
相当多学生最大的困惑与烦恼是就业的困惑,来自农村的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科技工作,希望能留在城里找到其他工作,但面对激烈的竞争,又表现出信心不足,认为自身素质差。
社会不重视职高生,无法与他人竞争。
三、干预策略加强对农村职高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其克服已有的心理障碍。
是目前教育界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 激发学习潜能教育聘用离退休优秀教师和农业科技人员,开设新兴专业、农村实用技术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对学校教师进行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培训。
使教师改变传统对差生斥责或放任自流的教育方法,尊重差生、满足差生的自尊要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师要善于发现、发展、培养和激发学生,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自尊心,学生自尊重的需要一旦满足就会产生持久的积极性,增加对学习的热情。
(二) 增强自信心教育1参观农村致富典型,请优秀毕业生作报告。
让学生感知农村职高培养应用型人才,振兴农村经济的作用。
2.进行“现代人才观”专题教育,举实例阐明“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让学生坚信就读农村职高前途光明。
3进行心理学辅导。
由心理咨询专业教师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带普遍性的心理问题,集中讲评并进行开导。
在克服学生消极心理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力不差,差在少勤奋、少毅力、少自主等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改变的。
(三)培养良好习惯教育。
1.培养自我管理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班级自主管理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比如:值日班长竞选制、班委会轮流管理等管理模式,可以使学生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使其责任心和自觉、自制的品质得以发展。
通过班级自主管理,学校纪律和制度就会变成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或者是行为的底线。
2.培养文明守纪的习惯。
针对农村职高特点,邀请当地驻军指战员,对学生进行守纪教育。
并且安排学生进行军训,克服学生任性、散漫的陋习。
3.培养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习惯。
进行军训,封闭式的艰苦训练可以使学生强健体魄,增强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行亲子行动,通过周末、假期,与家长共同一天劳动,体验家长的辛苦及收入的不易;还可进行勤工俭学体验活动,学生利用所学专业做兼职,体验赚钱的辛苦。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队伍。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而有效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从中发现需要重点关注、帮助的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农村职高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家庭贫困,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影响,很多学生有自卑、烦躁、忧郁及悲观等人格障碍。
进行心理咨询是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通过开展个别咨询、电话咨询等,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做好后进生、家庭贫困生、言行异常生等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
(五)加强法制观念教育农村职高一般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学校周边社会环境复杂,学校周围的小卖部、书报摊点、桌球室、录映场、网吧等处往往是学生不良习惯的滋生地。
加之部分学校管理松散,许多学生与社会闲杂人员聚集在一起,常做出一些违法的事。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鉴别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减少学生发生违法行为的一项治本措施。
坚持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治相结合,自尊自律;坚持学校内治与周边地区治理相结合,齐抓共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的综合治理网。
采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学生违法行为的发生,使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
【篇三:中职生心理调查报告】宁波大学中职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班级: 12财本1班学号: 124150419 姓名:屠旭凤专业名称:财务会计教育(师范)调查学校简介——鄞州职业高级中学鄞州职业高级中学坐落在宁波国家高新技术园区龙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