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第一章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变态:
2.孤雌生殖:
3.羽化:
4.多型现象:
5.孵化:
二、填空题
1、昆虫头部据口器着生位置可分为三种头式,即、和。
头部的附器主要有和。
2、昆虫最常见的变态类型有和。
3、昆虫的体壁由、、三部分组成。
4、昆虫的孤雌生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5、昆虫的趋性分为、、。
6、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和两个阶段。
7、全变态昆虫的幼虫有、、、四种类型。
8、昆虫的蛹可分为、、三类。
9、植物的抗虫性据机制不同可分、、三类。
10、引起昆虫休眠的环境因子是。
引起昆虫滞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是。
三、选择题
1、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是。
A、两性生殖
B、单性生殖
C、多胚生殖
D、卵胎生
2、下列昆虫中属于不全变态的是。
A、金龟子
B、种蝇
C、玉米螟
D、蝗虫3、昆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A、-100C——00C
B、00C——80C
C、80C——150 C
D、150C以上
4、蚜虫对反应敏感。
A、黄光
B、黑光
C、绿光
D、紫光
5、昆虫羽化后,性细胞就已成熟的是。
A、蝗虫
B、蜉蝣
C、蝽类
D、叶蝉
6、蜜蜂的蜂一生交配次。
A、1
B、2
C、3
D、多
7、昆虫第一大目是。
A、直翅目
B、鳞翅目
C、鞘翅目
D、双翅目
8、下列昆虫繁殖方式中不属于特异生殖的是。
A、两性生殖
B、单性生殖
C、多胚生殖
D、卵胎生
9、蝗虫、蝶蛾的幼虫等大多数植食性昆虫的头式属于。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10、昆虫胸足的节表面有许多感觉器。
A、转
B、腿
C、胫
D、跗
四、判断题
1、成虫雌雄两性翅的有无,虫体颜色不同,发声器官有无等是属于昆虫的第一性征。
()
2、昆虫产卵场所可产在地面、土层内、水中或腐烂植物内,也可产在植物及组织中。
()
3、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种昆虫在不同地区,发生世代数相同。
()
4、利用黑光灯诱杀昆虫的依据是昆虫一般趋向短波光。
()
5、、很多昆虫对光波的长短,强弱的反应不同,一般趋向于短波长。
( )
6、金针虫都喜欢在含水量高的低洼地活动。
( )
7、昆虫的世代数和生活史等同。
()
8、光主要影响昆虫的活动规律与行为,协调昆虫的生活周期起信号作用。
( )
9、一些电昆虫以长日照的出现为信息进入滞育(夏眠),另一些昆虫以短日照的出现为信息进入滞育(冬眠)。
( )
10、有效积温定律对于有滞育现象的昆虫不适合。
( )
五、简答题
1、昆虫体壁的功能如何?
2、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及局限性有哪些?
植保第二章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6.寄生性:
7.侵染循环:
8.单循环病害:
9.系统侵染:
10.病原物:
二、填空题
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性质可分两大类即和。
2、真菌一般具有生长发育的和繁殖后代的。
3、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反应(抗病性的表现),依其抗性的强弱有、、、四种表现。
4、病害的侵染过程一般分为、、和四个时期。
5、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
三个环节
6、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即有、、。
7、植物病害流行的类型有和。
8、植物病害的症状有、、、、。
9、病原物侵入途径有、、三种类型。
10、植物抗病性类型主要有和两类。
三、选择题
1、下列病原物引起的病害中具有病征的是。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非侵染性病害
2、病害的侵染过程中病原物在寄主的感病部位不断地产生繁殖体,构成各种特征性的病症是。
A、接触期
B、侵染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
3、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土壤条件4、大多数真菌侵入寄主的途径是。
A、直接侵入
B、自然孔口
C、伤口
5、在影响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各种环境条件中影响最大的是。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土壤条件
四、判断题
1、真菌的生活史都包括无性阶段与有性阶段。
()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体,无论简单与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3、局部侵染的病害,潜育期长,而系统侵染的病害,潜育期短。
()
4、、一般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就是下一生长季节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源。
()
5、病害也包括植物受到的虫伤,机械伤,风雹等伤害。
()
6、植物病害流行的三个基本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因素不具备,病害就不可能流行。
()
7、一般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就是下一生长季节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源。
()
8、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
9、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能传染的,而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
( )
10、凡是植物病害的发生都具有病理变化过程。
()
五、简答题
1、传染性病害具有哪些特点?
2、柯赫氏法则分哪几步?
3、病原物对寄主的致病作用有哪些方面?
植保第三章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3、什么是两查两定?(两查两定的内容是什么?)1、长期预测
2、中期预测
3、短期预测:
4、发生期预测
5、发生量预测:
二、填空题
1、植物病虫害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内容有、、、。
2、1975年我国就提出了的植保方针。
3、农业防治法的主要措施有、、。
4、三R是指、、。
5、生物防治法的主要措施有、、。
三、选择题
1、在病虫发生两个月前发出预报的称。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2、综合防治的基础是。
A、植物检疫
B、农业防治法
C、物理防治法
D、生物防治法
3、综合防治的前提是。
A、植物检疫
B、农业防治法
C、物理防治法
D、生物防治法
4、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是。
A、化学防治
B、农业防治法
C、物理防治法
D、生物防治法
四、判断题
1、虫口密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以不防治。
( )
2、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是开展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的基础。
( )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要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目的是什么?)
2、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有哪些观点?
植保第四章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杀菌剂:
2、农药混用:
3、致死中量:
4、除草剂:
5、农药:
二、填空题
1、除草剂按对植物作用的性质分和。
按杀草作用方式分和。
按使用方式分和。
2、农药慢性中毒引起的毒害,主要有农药的三致性,(即、和。
)以及有机磷农药的。
3、我国农药制剂名称中第一部分为,第二部分为,第三部分为。
4、常用农药浓度表示方法有、、。
而前者又分为、和。
5、常用农药剂型主要有、、、、、。
除此以外生产上尚有、、、等农药剂型。
三、选择题
1、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可以在上使用。
A、蔬菜
B、果树
C、中药材
D、森林
2、下列农药可以在蔬菜、果树、烟、茶等作物上使用的农药是。
A、高毒稳定的内吸性药剂
B、渗透性强的高毒农药
C、含重金属的砷、汞制剂
D、拟除虫菊酯类药剂
四、判断题
1、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使用间隔期应该是越长越好。
( )
2、过去农药的定义和范围偏重于强调对有害生物“杀死”,今天,人们并不注重“杀死”,而更注重于“调解”。
( )
3、农药交替使用的实际效果较好的是交替使用的间隔期超过有害生物存活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
( )
4、一种农药的致死中量或致死中浓度的数值越大,则它的毒性越高。
数值越小,则毒性越低。
()
5、一般最易从土壤中吸取农药的作物是胡萝卜,其次是草莓、菠菜、萝卜、马铃薯。
吸收难的作物是番茄、圆辣椒、卷心菜、白菜等。
( )
6、计算农药的稀释浓度或有效成分的用量,都要以农药的成分含量作为基础。
( )
7、通常性质稳定分解缓慢、残效期长的农药如有机磷农药易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对土壤的污染。
( )
五、简答题
1、农药混用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农药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混用?)
2、乳油的优缺点?(乳油的特性有哪些?)
3、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