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特色与创新项目报告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特色与创新项目报告

专业特色与创新项目报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剖析特色项目报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日益复杂化,管理水平低下成为我国许多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一方面需要有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采用先进的生产经营技术;另一方面必须有高效的、科学的管理。

对于我们财经类的职业技术学院来讲,增设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面向全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工商企业管理实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本专业开设四年来,始终坚持新形势下高职高专的教育方向,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到我国行业的发展之中,努力探求行业的发展特点和运行规律,认真研究该行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变化规律,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案及具体运作的各个环节,以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要求。

在具体的行为过程中,特别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现场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学习与能力素质、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岗位适应性与发展持续性的有机结合。

据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四年的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一些专业特色。

特色一:一强化、三注重一强化即:强化学生考取专业技能证书的意识。

三注重即:注重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管理技能的训练;注重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的培养;结合阳光体育工程,注重强健的身体素质的形成。

(一)强化学生考取专业技能证书的意识满足市场的需要就是我们做课程设计、进行教学管理和确定培养方向的最终目标。

通过我们对企业的多次走访、多次地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座谈以及对大量信息资料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市场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是“高端人才看实践经验,中端和低端人才看技能证书”。

因此,对于建设高职类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来说,强化学生考取专业证书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专业致力于打造“以考取专业证书,带动专业学习”。

把专业学习和考取专业证书结合起来,使教学和考证相互促进,相互检验,教考相长。

我们的做法是:根据教学计划,在第四学期的期中(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都相继开设完毕),利用周末及晚自习时间,从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中选拔、组织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安排为期一个半月的中国职业经理人(CCMC)证书认证培训工作。

并且通过和新安人才网接洽,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的“三位一体”的认证模式。

另外,为了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行业和类别的认证,如:中国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物流师、会计从业资格、职业店长、报关员、ERP系统供应链模块认证等。

争取到06级学生毕业之时,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都能取得一项专业资格证书。

从第一届毕业生(04级)到现在的08级在校生中,逐步推进专业技能证书的考证要求。

对于06级及以后级别的学生,引导学生在毕业前拿到1个以上的专业技能证书。

截至到目前,04级有66位同学参加了中国职业经理人(CCMC)证书的认证培训,其中63位同学顺利通过,通过率为95.4%,获得技能资格证书的比率为53.85%。

05级54名同学当中,有39位同学参加中国职业经理人(CCMC)证书认证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2位同学通过全国职业店长的培训并获得证书;3位同学通过助理物流师的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5位同学获得会计电算化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6位同学获得普通话证书;39人获得计算机等级资格证书及4人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06级64名同学中截至目前,获中国职业经理人44人,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8人、助理营销师4人。

获得技能资格证书的比率较04级比率有大的上升。

说明学生也正在增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意识。

最后,在组织学生的考证时,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其有更多的能力考取更多的证书,我们利用市场营销的手段,同考证机构达成协议,即人数越多单人费用越低。

这样使许多学生能多次、多选择地考证,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成本和提高了考取技能证书的数量和比例。

(二)注重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管理技能的训练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我国清代学者郑观应曾说过:“商理极深、商务极博、商心极密、商情极幻。

”这便揭示了商学的特点及复杂性。

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的本质区别之一,是在观念上强调企业管理系统的整体化运作,在操作手段上强调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本专业通过4大模块几十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使学生完成对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同时,本专业十分重视校内外实训。

目前我系建立了供本专业学生使用的校内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室、创业模拟实训室和其他专业共用的实验教室(多媒体教室)3间。

为适应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的需要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校内实训室配备了企业经营管理物理沙盘及电子沙盘等多种设备。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并取得了省赛第三、第一和国赛第一的好成绩。

实训实验室还配备了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现有高配置PC机250台,应用服务器6台,拥有先进的电子教学平台,连接各种实验设备和演示设备,能够完全满足教师的各种教学和演示的需要,教学环境较好。

本专业拥有国内同类院校中较为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模拟系统、中国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平台等多套专业模拟仿真教学系统,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除了校内实训实验室之外,还依托安徽省商业经济学会,广泛与企业建立联系,与多家企业达成意向,建立了校外企业实训基地。

现已建立的实训基地有:新世纪商务酒店、安凯汽车公司、东方英才人力资源公司、智通人才服务公司和合肥康柏斯贸易有限公司等5家。

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

实训基地不仅拥有优良的硬件设备,还拥有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事一线和中高层管理的人力资源,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强劲的师资力量,能够满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要求。

有以上这些软硬件条件和措施作保障,以及我们在专业教学设计中突出管理创新思维培养的理念,充分保证了本专业的学生在基本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形成自身的鲜明特色。

(三)注重敬业精神的培养敬业精神是各行各业的在岗人员都必须具有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但是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刚走上工作岗位,一般会从基层管理工作做起。

基层管理工作岗位具有工作地点流动性大、工作时间变动性大、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强度相对较高及工作对象参差不齐等特点,这就要求它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敬业”、“吃苦”就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了。

本专业从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出发,积极推行以“敬业爱岗”为标志的一系列的教学、教研和校园文化活动,以树立学生的“先成人、后成才”的行为理念。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把敬业爱岗的素质教育内容融入到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当中,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

强调思想素质的教育要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加强知识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基本教育模式是:1.在入学教育中,我们针对很多学生对专业的模糊认识,进行专业的全面介绍,既讲清楚本专业的优势和美好的前景,又说清楚本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一些特别的专业要求。

使学生对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心理准备;2.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敬业爱岗教育,做到“言之有物”,形象具体;3.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为学生举行专题讲座,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辨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竞争的健康心态;4.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听企业管理人员谈体会、谈理想、谈未来的发展前途,激励学生的斗志;5.组织要求学生到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过去,看到现在,对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和对生活的艰辛有了新的理解;6.第六学期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管理最基层的工作情况,提高专业素质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7.结合毕业前的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校三年的思想收获,运用SWOT分析方法提练出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使其牢固树立“敬业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的理念。

(四)注重强健身体素质的形成身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本钱。

作为企业管理的从业人员,对体质的要求更为重要。

因为基层企业管理的许多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完成,也不是出入豪华场所同对方谈判,而是要下现场,要走、要跑、要动、要加班,没有一个相对健康的身体是难以胜任工作的。

因此,身体素质的好与差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

本专业除了强调学生要上好固定的体育课外,还安排和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

例如:1.结合阳光体育工程教育,每天安排固定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清晨6:30—7:10),多数学生都有较为固定的体育活动项目,既增强了体质,又培养了勇于战胜困难、团结合作等良好的精神;2. 同党、团组织、学生会等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号召学生广泛参与、全员参与,形成了人人有项目,人人“有一手”,人人有“辉煌”的场景。

例如班级跳大绳比赛、拔河比赛、院田径运动会等。

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得到了提高。

特色二:“拉”“推”结合,确保学生优质就业本专业的另一特色是按照企业需求来安排和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企业的“大单”(例如智通人才公司、格力公司)我们将采用“拉”的方式,使企业愿意来,且有信心大量聘用我们的学生;对于“小单”“零单”,我们将采用“推”的方式,使企业了解我们,对我们“产品”的需求形成“细水长流”、“绵绵不决”的态势。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同企业广泛接触,宣传本专业的优势,发现企业的需求,同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联系。

我们同多家大中型企业(如:智通人才、东方英才、真心食品、美菱公司等)达成共识,由企业根据需要提出“设计要求”,我们专业“绘制图纸”打造出“产品”。

2.系部积极运作与对我们学生有需求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参观、顶岗实习,校企双方不断进行信息反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对完善培养过程形成了一种动态的运行机制。

3.在专业教学设计落实和调整过程中,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做指导,由他们根据企业的实际提出改进意见,使教学的诸多环节紧扣生产管理的实际,做到“有的放矢”,防止空对空。

4.利用广泛的社会网络来搜集人才需求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