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最新中考历史材料分析专题拟试题(含答案)(20200420020527)

2018年最新中考历史材料分析专题拟试题(含答案)(20200420020527)

?1.历史素养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甲乙
(1)甲中为英国每年专利数的变化,分析其重要原因是?(1分)在此时生产变革中发挥重
大作用的机器是(1分)根据材料乙,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1分)
答:原因:工业革命;机器:瓦特改良蒸汽机;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务进行理性分析评判的能力。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丙丁
(2)说出材料丙的核心内容(1分)材料丁中,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梦想成为现实,与中国哪
一正确的革命道路有关(1分)后又通过哪一文件提高了农民的地位(1分)1978年中国农村再次变革的措施(1分)两段史料,丙更具权威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答:废除农奴制(1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丙为一手史料,具有客观、真实性(1分)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

盟友,是的。

但是,他们正在与
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同我们在二战结束
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3)概括材料戊的主要观点(1分)说出西欧与日本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
答: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或西欧日本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1分)原因:美国经济援助;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科教兴国;国家干预经济;(任两点2分)
(4)上述特性给我们学习历史史实,提供了哪些启示?(2分)
答:利用史料理解史实;利用时间和空间分析史实;注意多角度分析史实等(任两点,给2分)
?2.有位伟人说,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完成问题
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
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

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1)材料甲中经济改革对人民有哪些影响(1分)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1分)这期间中国人民创造属于自己模式有哪些有利的国际因素?(2分)
答: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1分)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1分)
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经济全球化;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任两点,给2分)
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维新派)带来
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大批文化人士及中央级文化团体、报刊移至重庆,重庆成为抗战文化的中心。

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在战火中成长,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的趋势
十分明显,这是文化为抗战服务的必然。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乙丙
(2)材料乙的评价与哪一史实有关(1分)作者认为这一事件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什么?(1分)指出材料丙抗战时期,我国文化具有什么特点?(1分)
答:史实:维新变法(百日维新)(1分)财富: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推动中国近代化(1分)
推动: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1分)
1863年1月1日起,凡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
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3)这段史料与哪一史实有重大关系(1分)概括材料丁的主要内容(1分)此文件包含哪些美国精神(1分)
答:史实: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分);内容:1863年1月1日,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
奴隶一律成为自由人。

或废除黑人奴隶制度(1分)精神:自由、平等、民主(1分)(4)上述材料中,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都有过杰出的历史人物出现,思考他们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分)
答:作用:杰出人物促进了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历史进步有决定作用(1分)
?3.历史学习包括史实的确认解释,规律的解释和价值认同等基本环节。

根据要求,完成探
究(12分)
应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

在新文化运动中,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而且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
初思想端倪。

——陈卫平《走出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误区》
材料一
(1)新文化运动前期批判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武器是什么?(1分)此时,已经将马克思主义
思想变成现实的人物是?(1分)写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1分)
答:武器(旗帜):民主、科学(1分)人物:列宁十月革命(1分)成果:毛泽东思想(1分)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改革措施引起的后果是改革设计者没有想到的,戈尔巴乔夫作为改
革领导者显然低估了改变旧体制和建立新体制的复杂程度,认为只
要按照过去的做法,下一道命令,事业就可以展开了。

——李永全《苏联改革历史回顾——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
材料二材料三
(2)材料二是基于哪一问题的讨论?(1分)用所学史实加以说明正方的观点(1分)材料三改革措施引起的后果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答:问题(模式):斯大林模式(1分)史实: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或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强国(1分)后果: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2分)(3)历史学习要发现和揭示规律的内在联系,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领域揭示
了世界的客观规律,推动历史的进步。

请分别写出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3分)
答: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经典力学。

达尔文,《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

(3分)
(4)历史学习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上述探究活动告诉我们,应该具备哪些人文素养(1分)
答:自由、平等意识;崇尚科学、造福人类;促进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任两点,给2分)
?4.中美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回答问题。

(12分)
[弱国被欺]
参加对中国出兵的有英、俄、法、美、意、日、德、奥等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
共同向一个落后国家发动战争,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一一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一
(1)据材料回答,美国直接参与了哪一次侵华战争:写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0—29年)华盛会议上美国伙同其他与会国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名称。

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4分)
答: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条约:《九国公约》。

(1分)政策(利益):中国对外门户开放,各国在华机会均等(2分)
[并肩作战]
1941年12月7日,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
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据材料指出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
大作用是什么?1937—45年,美国赞赏中国的理由是什么?(3分)
答:原因: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分)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1分)理由(原因):抗战是二战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