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

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

目录一、试验段工程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编制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试验目的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施工部署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人员、机械、仪器配置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施工填筑区段划分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1、填前处理错误!未指定书签。

2、施工放样错误!未指定书签。

3、填料筛选错误!未指定书签。

4、插杆挂线布置网格错误!未指定书签。

5、布料错误!未指定书签。

6、摊铺碾压错误!未指定书签。

7、压实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试验段压实度预设碾压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质量保证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安全保证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一、环保、水保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

土方填方及土石混合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一、试验段工程概况我部承建国家高速公路网G85重庆至昆明高速公路嵩明(小铺)~昆明高速公路第七合同经开区段的工程,里程桩号为K46+300~K52+476.35。

本标段路基挖方量为139.5万方,填方量为95.22万方。

试验段定于K47+805~K47+929左幅段路基填方,填方量为6730.5m³。

此段路基采用分离式路基设计,单幅宽度为16.75m,设计速度为100, 最高填方7.059m。

该试验路段长124m。

填筑最宽处达87m。

本试验段路基处在红粘土特殊路基处治段落内,属于低填浅挖段,所以试验段施工前采取超挖换填0.4m片石加0.4m碎石处治。

二、编制依据1、《国家高速公路网G85重庆至昆明高速公路嵩明(小铺)~昆明高速公路第七合同经开区段K46+300~K52+476.35两阶段施工图纸设计》第五册第二分册、第二册共五册。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F10-2006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F80/1-20044、《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范》 E40-2007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E60-2008三、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段施工,总结出一套土方路基填筑合理施工的人员、机械配置方式;2、通过试验,确定一套适合该填料控制松铺厚度、碾压工艺、人机组合、沉降差、压实质量的施工方法;3、最终确定一套可靠的施工控制方法及填筑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节约成本,达到质量控制与经济效率最佳化的目的。

四、施工部署1、试验段工期安排本试验段计划于2015年3月25日进行试验段第1层的施工,3月26日进行试验段第2层的施工。

2、试验段里程试验段桩号:K47+805~K47+929指导施工范围:K47+245~K52+476.353、施工部署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组织召开土方路基试验路施工技术交底会议,参加人员包括现场技术、质检、试验、施工机械驾驶员、施工员工组长及参与施工等人员,会议阐明试验路的目的、各部门职责、注意事项等,并重点介绍土方路基填筑施工机械操作的每道工序及人员机械组合方式,确保土方路基试验段各项指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五、人员、机械、仪器配置1、施工主要人员配置表项目部量队配备4人,由于志存担任队长,队员:于建波、张兰君、李航、祖晓鹏,负责本试验路段的测量放样工作。

项目部试验室配备4人由田少发担任实验室主任,组员:谢安武、张现桥、吕新燕、王海英,负责本实验路段的实验工作,为本路段实验目的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

4、主要测量仪器配置表六、施工填筑区段划分土方路基试验路段填筑按四区段划分1、布料区段2、平整区段3、碾压区段4、检验区段按四区段进行作业,每个区段的划分并不是一直固定,每个区段的第一道工序完成并检验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如此反复循环。

七、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图合格材料1、填前处理在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作业前,用装载机清除原路基填筑面不合格土料,对原地面土进行试验,按试验结果控制填前的压实质量。

采用震动压路机反复碾压,碾压后整平检测压实度、平整度等各项指标,对路基填筑材料(K48+600右侧取土场),土壤应按每5000m ³或在土质变化时取样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土粒比重、含水量、重型击实、土的强度( )试验,以确定所取土压实时土的最佳含水量和土的最大干密度(试验室测定填料的指标)。

采用重型击实对本标段的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土的标准击实试验:①选用重型标准击实仪一套,采用干土法进行击实试验。

②将击实筒放在坚硬地面上,在筒壁上抹一薄层凡士林,在筒底上放置蜡纸或塑料薄膜。

③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

小筒按三层法时每次倒入800~900g,按五层法时,每次倒入400~500g。

④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击数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

⑤第一层击实完成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各层土的击实。

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5。

⑥用修士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干净筒外壁,称重,精确至1g。

⑦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样测其含水率,计算至0.1%。

⑧取不少于5个试样,将试样搓散,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率递增,拌匀后进行其他含水率试样的击实试验。

⑨当试样中有大于40的颗粒并且大于40颗粒的含量小于30%时,先取出大于40的颗粒,求出大于40颗粒的百分率,把小于40颗粒部分做击实试验,按公式计算出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进行含石率校正。

⑩根据结果整理后附:土的鉴别分类、土的最佳含水率、土的最大干密度。

完成土的标准击实后,同时还要对材料的承载比()进行试验。

通过试验得出材料的颗粒组成、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材料的承载比()以及材料的膨胀量选用填料。

填前处理要求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0%。

原地面坑、洞、穴等,在清出原地面不合格填料后,用合格填料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93%。

根据设计要求,本段路基属于红粘土段路基处治,在压实后的原地表上先铺筑40厚度片石,然后再铺筑40厚度碎石。

碎石不得掺有软质和其他杂质,粒径宜为19~63,碎石含泥量小于10%,片石尺寸不可以小于300。

2、施工放样试验段基底各项指标检测合格后,用全站仪间隔20m放出路基中桩和边桩,用石灰撒出边线、中线,以及试验段起讫桩号处的两横断面方向线。

3、填料筛选液限小于50%、塑性指数小于26、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方可直接作为路基填料。

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填料需要使用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同时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床,不得直接填筑于浸水部分的路及冰冻地区的路床。

填料路基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符合下列要求:铺筑前首先用挖掘机将填料翻挖筛选,选取填合格填料装运。

4、插杆挂线布置网格假设松铺系数1.21,以30的松铺厚度插杆挂线,根据每车运输方量为20m³,松铺厚度为0.3m计算:√(20÷0.3)=8.16m,在路基平面上沿所放桩位用石灰划出8.1m×8.1m 的网格,控制填筑宽度(包括超宽碾压0.5m)和松铺层厚。

5、布料为保证松铺厚度由专人指挥运土车辆向事先划好8.1m×8.1m的网格里布料,运输车辆采用自卸汽车,每车运输量为20m3,车辆8辆。

在料场配备2名技术人员,控制填料规格并负责料场的安全工作,严禁将不合格填料运入路基填筑范围内。

6、摊铺碾压6.1先采用推土机沿事先挂好的标线对填料进行粗平,然后用平地机中平,最后用人工拉米字线进行精平确保平整度。

6.2摊铺整平后用水准仪测量每个高程沉降控制点松铺厚度标高并记录。

7、压实7.1碾压原则:先边后中、先外后内、先慢后快、先静后振,沿路线纵向碾压,相邻轮重叠1/3~1/2。

7.2碾压方式:首先采用20T压路机沿纵向按进退式进行静压1遍,碾压速度控制在不大于4.0,每次重叠1/3~1/2轮迹,碾压时直线段沿边缘向中间纵向进行,前后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大于2.0m。

第2遍采用20T压路机弱振,碾压速度控制在不大于4.0。

第3遍开始用20T压路机强振碾压,碾压速度控制在不大于4.0。

7.3碾压过程控制:a、铺料前原地面高程测量并记录→松铺后高程测量并记录→静压1遍后高程测量并记录→之后每振动碾压一遍测量一遍高程并记录。

b、通过以上高程记录计算出具体达下路堤填土压实质量要求的碾压遍数与松铺系数。

如总碾压次数到达八遍试验结果仍不符合下路堤压实质量要求,则查找原因进行返工。

7.4检测:碾压过程中,按照不同的碾压遍数进行压实度、含水量、高程的检验,检验压实后的厚度,并做好记录。

压实度检测程序:①根据填料,选用合适的灌砂筒,若填料是含石填料,则选用内径150,总高360的灌砂筒。

②随机抽样,选一块40×40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

③将基板放在平坦表面上,当表面的粗糙度较大时,则将盛有量砂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桶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

取下灌砂筒,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准确至1g。

④取走基板,并将留在试验地点的量砂收回,重新将表面清扫干净。

将基板放回清扫干净的表面上,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砂筒一致(直径100)。

在凿洞过程中,不可让凿出的试样丢失,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放在已知质量的塑料袋内密封。

试洞的深度与标定罐高度接近或一致。

凿洞完毕,称量此塑料袋中全部试样质量,精确至1g,减去已知塑料袋质量后,即为试样的总重量。

⑤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在铝盒中,测定其含水率。

样品数量:对于细粒土,不少于100g;对于粗粒土,不小于500g。

⑥将基板安放在试坑上,将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间(储砂筒内放满砂至恒量),使灌砂筒的下口对准基板的中孔及试洞,打开灌砂筒的开关,让砂流入试洞内。

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

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准确至1g。

⑦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的粗糙度不大时,则不需放基板。

在试洞挖好后,将灌砂筒直接对准放在试洞上。

打开筒的开关,让砂流入试洞内。

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

仔细取走灌砂筒,并称量剩余砂的质量,准确至1g。

⑧仔细取出试筒内的量砂,以备下次试验时再用。

若量砂的湿度已发生变化或量砂中混有杂质,则应重新烘干过筛,并放置一段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后再用。

⑨整理试验结果,后附:土的鉴别分类和状态描述、土的含水率、土的湿密度、土的干密度。

每碾压完成一遍,项目部试验室试验人员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基板、灌砂筒、案秤等实验器材对碾压好的路基段落进行压实度试验,记录好每次试验数据,通过试验数据来指导本标段同类路基施工,确保本标段路基施工质量。

7.5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F10-2006试验方法,采用灌砂法检验压实度时,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检查频率为每1000㎡至少检验4点,不足1000㎡时检验4点,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再增加检验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