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B.兄终弟及C.大宗与小宗对立D.神权与王权结合2.右图是描绘集市生活场景的东汉画像砖。

在这一历史时期A.政府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B.“市”的交易时间已不受限制C.“坊”与“市”的界限已经被打破D.“市”内出现瓦子等休闲娱乐场所3.“(它)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材料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4.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这表明A.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 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C.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 D.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5.在近代欧洲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刷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A.促进了地理大发现B.推动了文艺复兴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打败了骑士阶层6.徐继畬曾说:“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掠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

”他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A.掠夺工业原料B.割占中国领土C.进行资本输出D.抢占商品市场7.1861年,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说明他A.反对三纲五常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倡导中体西用D.欣赏西方政治制度8.1896年初,清政府同意:“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

”这一措施A.有利于民族工业产生B.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C.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D.导致了民族工业萧条9.民国初年,扬州的新式婚礼上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要行三鞠躬礼。

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这一社会景象说明了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10.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此前,毛泽东的重要理论著作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B.《新民主主义论》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1.“战火江淮河汉飞,中原逐鹿夜军帏。

寒风血溅青旗散,雪地馍收昏卒归。

杜李邱黄哀暮霭,刘陈邓粟笑朝晖。

输赢不独人谋事,犹是天心厌蒋肥。

”这首诗描绘的历史事件是A.徐州会战B.淮海战役C.辽沈战役D.平津战役12.右图是1953年鞍山市选举委员会给潘永安的选民证。

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13.“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

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在此次外交活动中,我国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14.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5.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时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这是因为中国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发射了“东方红一号”C.培育出了杂交水稻D.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16.在新文化运动中,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A.陈独秀B.胡适C.蔡元培D.李大钊17.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过变成了工业国18.《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它是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罗马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C.调整罗马各民族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邦人关系的法律19.“(在英国)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从此,英国不再发生革命,和平与渐进成了社会变革的手段。

”这一现象始于A.“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D.1832年议会改革20.1787年宪法形成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二百多年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下列说法符合这一宪法精神的是A.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B.总统对立法无否决权C.三权分立但互相制约D.总统由最高法院任命21.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下列关于不同时期的人口流动现象,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全球移民的供应地也从欧洲转移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②“66 010移居美国的移民来自英国,大规模的向外移民源于经济的发展”③“在这一时期,国际人口迁移人数最多的是非洲黑奴”④“法国、英国从中国征集了近50万劳工作为其军事后援”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2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与它最终形成直接相关的是A.英国打败“无敌舰队”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提出 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23.英国学者皮尔森认为:“(他)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获得了成功。

”“他”的主要贡献是A.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B.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C.创立了相对论D.创立了生物进化论24.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B.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25.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漫画。

对漫画内涵的解读正确的是A.美苏核均势背景下的两极对抗 B.美苏之间爆发了直接战争冲突C.冷战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D.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共存与合作26.【加试题】《史记》记载,秦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项羽进入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当代考古学者只在相当于《史记》所记阿房宫前殿的位置,发现了夯筑过的地基和围墙,却根本找不到此处曾被大火焚烧的痕迹。

这反映出A.历史现象的判断必须谨慎B.历史现象必须经过考古印证C.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27.【加试题】“(1929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引文中的“独特实验”是指A.推行余粮收集制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启斯大林模式D.推行战时共产主义28.【加试题】鸦片战争后,西方人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式用于在华企业,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和财力谋取经济利益,在中国客观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材料意在说明A.鸦片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性B.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C.近代外资企业产生的原因D.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曲折性29.【加试题】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

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这段话反映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同时具有侵略性一面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30.【加试题】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伟大社会”施政纲领。

国会据此通过了包括“向贫困宣战”“保障民权”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立法四百多项,将战后美国的社会改革推到了新的高峰。

通过这一努力美国A.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C.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10分)“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材料二“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材料三“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指导思想?(1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1分)他何时实现了“创立民国”的梦想?(1分)为了保护这一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了哪一宪法性质的文件的制订?(1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1分)“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1分)(3)据材料三,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2分)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2分)3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材料二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