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及眼眶病变影像诊断

眼及眼眶病变影像诊断

一、海绵状血管瘤
鉴别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 神经鞘瘤 脑膜瘤 淋巴瘤
眼眶脉管性病变
二、颈动脉海绵窦瘘
是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的异常沟通,多由 外伤所致。 临床呈搏动性突眼,眼静脉因回流海绵 窦受阻而异常扩张。
眼球的支配神经: 动脉神经(第III对)支配上、内、下直肌及提上 睑肌和下斜肌 滑车神经(第IV对)支配上斜肌 三叉神经(第V对) 外展神经(第VI对)支配外直肌
其它神经
(七)眼球
眼球壁 外层:角膜、巩膜 中层:虹膜、睫状 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
眼球内容 眼内腔:前房、后房 玻璃体腔 眼内容:房水、晶状体 玻璃体
病、视神经挫伤等 眼内钙化和异物:定位正确 眼壁骨质改变:良性:眶壁扩大 恶性:骨质破坏
正常MR表现
正常MR表现
正常MR表现
正常MR表现
正常MR表现
异常MR表现
眼球壁肿块:T1WI较高信号,T2WI较低信号 眼外肌增粗:T1WI、T2WI中等或低信号,常
见眼格氏病,炎性假瘤 球后肿块:在脂肪高信号中,可见低信号肿
(八)其他附属器
泪器泪腺 泪腺:眼眶外上缘泪腺窝内,分泌泪液 泪道:泪点、泪小管、 泪囊及鼻泪管,排泄 泪液的功能
球后脂肪
检查手段及正常表现
X线:较少用,异物定位,基本被CT取代 CT:对骨骼的改变最佳,外伤;异物 MR:多方位成像,应用前景广(铁磁性异物禁用) 超声:应用最多 DSA:主要对于血管性病变 泪道核素:泪道疾病
有静脉石 CT:平扫密度均匀中等,强化显著,平扫与增强后肿瘤CT值相
差20HU以上,因充盈和填充的时间有异,有血窦出现,CT值 >100HU
MRI:T1WI中低信号,T2WI高信
号,肿瘤内可见低信号纤维间隔 (肿瘤在T2WI和增强图像上均为高 信号,因此需使用抑脂技术)
眼眶脉管性病变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C
+C
+C
海绵状血管瘤
约80%位于肌锥内,约10 %的病例肿瘤发生在肌锥外,另有10 %病例肿瘤涉及肌锥 内外 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光滑,眶尖部存在三角形脂肪间隔,尖端指 向颅内,此间隔为原发肌锥内肿瘤共有,而非海绵状血管瘤所特有
肿瘤较大时眼球前突, 近20% 的血管瘤可发生眼眶扩大和骨质受压吸收,极少数可伴
骨和蝶骨体。眶壁中最薄弱。
上壁:额骨、蝶骨小翼 下壁:上颌骨、颧骨、腭骨 内壁:上颌骨、泪骨、筛骨和蝶骨体 外壁:颧骨、
蝶骨大翼
(二)眶裂和视神经管
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构成,内壁是蝶骨体, 下和外壁是由蝶骨小翼根构成(视柱), 分隔视神经管 和眶上裂。
有视神经和眼动脉 通过。
眶上裂是位于蝶骨大翼和小翼之间的空隙, 其内侧有视柱与视神经管相隔。
眼上静脉、脑膜中动脉眶支、第Ⅲ、Ⅳ、Ⅵ 颅神经以及第Ⅴ颅神经的第一分支通过眶上 裂进入中颅窝。
眶下裂是眼眶和
翼腭窝、颞下窝之
间的通道,有第V 颅神经第二分支等
通过。
(三)眼眶骨膜和眶隔
眼眶骨膜覆盖在眶壁上,通过各种裂缝与覆 盖颅骨内面的骨膜即 硬脑膜相连。
眶隔是前眶缘的骨膜 的反折。分隔前和隔 后。
(四 )眼外肌
四块直肌起源于眶尖的总腱环,向前延伸, 逐渐散开,平行于眼球壁,形成肌锥。
上斜肌也起始于眶尖,紧贴眼眶上内壁走形, 抵达滑车,由滑车处折回,走向外侧。
下斜肌起始于眶下壁的内侧份近前缘处,向 外侧走形,正好位于下直肌之下方。
(提上睑肌大部分行程与上直肌平行,位于 其上方,抵止在上眼睑皮肤上。)
块,皮样囊肿,畸胎瘤为混杂信号 视神经肿块:T1低、T2高信号 钙化、异物和壁病变:不如CT
眼眶脉管性病变
一、海绵状血管瘤
中年女性多见 (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到一定年龄逐渐出 现症状)
多单侧 多位于肌锥内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眼球突出
眼眶脉管性病变
一、海绵状血管瘤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 1.包膜较厚,与周围组织较少发生粘连; 2.多为球形,少见分叶; 3.瘤体借助细小动脉和静脉与体循环联系, 窦腔内血液流动缓慢; 4.均质性,一般没有钙化
眼眶脉管性病变
一、海绵状血管瘤
CT表现: 球后肌锥内 类圆形肿块 境界清楚(有包膜) 平扫稍高密度 增强呈“渐进性强化” 眶尖“空虚”征:不侵及眶尖脂肪 眼肌、视神经、眼球受压推移
眼眶脉管性病变
一、海绵状血管瘤
MR表现 T1WI呈等信号(与肌肉相比) T2WI呈高信号 压脂序列:鲜明对比,边界更清
(五)眼静脉及眼动脉
眼上静脉起自于眼眶的前内部,然后向外 走形在上直肌下方,跨越视神经。在眶尖, 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会和进入眶上裂,汇 入海绵窦。
眼动脉:颈内动脉穿出海绵窦后,在前床 突内侧发出眼动脉,先居于视神经外侧, 再经视神经上方与上直肌之间至眶内侧。
(六)眼的神经
视神经:第II对颅神经,由视神经乳头至视交叉, 分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及颅内段。长约4250mm。
பைடு நூலகம்
柯氏位
侧位
正常视神经孔位
正常CT表现
正常CT表现
异常CT表现
眼球突出:常见眶内肿瘤、炎性假瘤等 眼环增厚:局限性见于肿瘤或视网膜剥离弥漫性
为炎性病变 眼外肌增粗:常为炎性假瘤或眼格氏病 球后脂肪密度增高或肿块:见于炎性假瘤或肿瘤 视神经增粗:见于视神经肿瘤,炎症、眼格氏
眼眶呈四棱锥形,眶前缘朝向前外,眶尖 指向后内方。
眼眶内有眼球、眼外肌及神经、血管、脂 肪等附属结构。
(一)眼眶壁
1、眶顶:大部分由额骨的眶板组成。眶顶的 后部部分由蝶骨小翼构成。
2、眶底:主要由上颌骨的眶板组成,其中也 含有颧骨和腭骨的成份。眶底很薄,分隔 眼与上颌窦。
3、外壁:前部有颧骨构成,后部是蝶骨大翼。 4、内壁:组成眶内壁的有上颌骨、泪骨、筛
眼及眼眶病变影像诊断
影像科 陈潭辉
日期:2015-11-18
主要内容
眼及眼眶的解剖 眼及眼眶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及其正常表现 眼及眼眶疾病
眼眶脉管性、肿瘤性及炎症性病变;眼球 疾病;眼及眼眶外伤、异物。
眼及眼眶的解剖
眼眶由额骨、筛骨、泪骨、蝶骨、颧骨、 腭骨及上颌骨7块骨骼构成,与鼻窦、颅前 窝、颅中窝毗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