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状,到第二天情况才好转。 时,大家才都意识到发生了错误。
LOGO
目标二:
LOGO
目标二解读
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
医护人员之间有效沟通, 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LOGO
临床医疗工作是分别由几个不同的工作职责岗 位共同完成的,要保证每个环节安全无误才能最后 保证患者安全。
建立于完善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
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 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 、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 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 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 、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定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 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 师报告。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 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 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 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我国三级医院年平均发生医疗纠纷在
30起左右,全国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 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现象;
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对治疗结果不
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76.67%的 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
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用现象;61.48%的
二级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去世,患者家属在 医院摆设花圈、设臵灵堂等现象。
确保患者诊断、手术方案准确性与安全性
术前要求参与手术的医师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进行认真的术前 讨论,书写术前讨论和术前小结,明确标记患者的手术部位,并让 患者知道。
此外,主管护士也需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实行的手术有 充分的了解。
麻醉医师、手术接送人员、手术室护士也要求在接触患者时进 行再次的确认。
能执行口头和电话医嘱。
LOGO
6. 执行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的注射医嘱时不要把液
体瓶、安瓿遗弃,以作为核对时使用。
7. 建立双方查对制度,确保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
的正确实施,保证患者安全,同时确保医疗记录和 护理记录的一致性。
LOGO
案例 地塞米松与呋塞米
对病人抢救结束后,查看病人的化验单,发现病人是糖尿病病人, 此时,医生和护士对“地塞米松”和“呋塞米”这两种药产生了争执 ,医生说,他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呋塞米”,护士说,他下达的医嘱 是“地塞米松”,因此用的是“地塞米松”。
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对此要有严格 的管理措施。
LOGO
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做到正 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
措 施
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
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
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
LOGO
目标 五 目标 六 目标 七 目标 八
目标 四
目标 三
目标 二 目标 一
患者 十大 安全 目标
目标 九
目标 十
LOGO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LOGO
目标一解读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 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LOGO
措 施
LOGO
强调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
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 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
LOGO
欧 洲
欧洲医疗质量专题调查委员 会2000年估计:在欧洲的医院
,每10个患者就有1个患者遭受
应可预防的伤害以及与医疗护 理相关的不良后果。
LOGO
中 国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 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者 在500万人次,约19.2万人因此 而死亡,构成严重不良反应者
占13%。
LOGO
中 国
录下电话号码、医生的姓名、通话时间、医嘱的内容
等有关信息,应有两人接听核实,在急救时应听者复 述2遍后再做确认。
LOGO
4. 应在2h内完成已执行的口头医嘱或电
话医嘱的补记和转抄工作,医生离开现场
之前,应及时补记口头医嘱于医嘱单上并 签名,执行护士确认后方可离开。
5. 特殊药物,如剧毒,麻醉等药物不
药品说明书上表明“青霉素注入后,少量本品会从乳汁中分泌,哺乳
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另一位是人工受精3次才成功的孕妇, 来院做“保胎”治疗,医嘱是用“青霉素”的药品,却用了“铃兰欣 ”,在药品说明上表明有“孕妇慎用”字样。输错药后,两人身体均 出现当天体温突然升高,身体不断出汗等不适症状,到第二天情况才 好转。
措 施
在开据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 禁忌 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有预防输液反应措施,医 院能集中配臵或病区有配制专用设施
临床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药品 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LOGO
案例一
危险的药物过敏反应
一位老年患者因感冒给予青霉素和解热镇痛药治疗,3d后患者口唇部刺 痒发红,但患者认为是感冒将愈,口唇出现的复行性疱疹,经治医生也没有 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未意识到时过敏反应,继续治疗。2d后,粘膜水泡面积 扩大,全身皮肤出现红斑,这时方意识到是过敏反应。由于患者年老体弱, 加上用药时间较长,迅速出现全身广泛性皮肤水泡,后演变成表皮坏死松解 症,抢救近一个月,方转危为安。实际上,患者是由于青霉素迟发性过敏, 未及时采取措施而造成的。所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持续、严密不断的观察 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步骤和有效方法。
LOGO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主要内容
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职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 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
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
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手术患者均应佩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 核查。
LOGO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明明健康的左脚却因为做了延长术被拉长,反而加重了
畸形,主治医生表示,术前患儿被全麻,是仰躺在手术 台上的,进行手术时却是趴着的,因此造成手术做错了 脚。
LOGO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性
LOGO
目标五解读
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 的安全性
LOGO 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管理 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
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 序,且有签字证明
LOGO
案例二
写在了16床病人的巡回单上,治疗没错,患者发现后提
案例一
巡回单床号写对,姓名写错:护士将18床名字
对产妇和孕妇输错药遭索赔
出疑问。由于治疗没有错误,当事人及时向病人做出解
释工作,并给予赔礼道歉,病人表示理解。
2007年10月9日,京华时报报道,某大学附属医院的产科主任
向两个家庭做出道歉。起因是该院产科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 造成的失误,即是将住在同一病房的两人药品输错,其中一位是产 后不到2天的女士,医嘱是一种名为“铃兰欣”的药品,却使用了
的检验结果是,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 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
提供医师使用
LOGO
强调口头医嘱和电话医嘱的执行条件与过 程
1. 使用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对其限性要有正确 的认识,突出抢救时的急需,而不是整个抢救过程和所
有的抢救都需要,应尽量缩小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的使
LOGO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
报告制度
LOGO
目标六解读
建立临床实验室
“危急值”报告制
LOGO
定义:
危急值通常指的是检验结果非常异常,当出现这样检
验结果是,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师如不 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 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验数值称为危急值,危急值 也称为紧急或警告值。 临床检验“危急值”是异常结果中的特殊情况,其特 点是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其偏离程度足以提示 患者生命处于危险状态。
LOGO
目标三:
LOGO
目标三解读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
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 及术式发生错误
LOGO
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手
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措 施
多部门共同合作与执行“手术部位识别标
志制度
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与执行“手术安全核 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以及工作流程
LOGO
LOGO
目的:
对于“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的记录要求,是 为了确保“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避免口头报告所产 生的误差。
当危急界限值一旦出现,就要求检验科人员紧急通知负
诺和灵R16u,执行护士未与医嘱核对,结果向患者注射了16u的胰岛素,导
致患者出现低血糖。 案例五 要具备安全用药的意识:急诊护士在为患者输液时,发现医生为患
者开的“丙泊酚”输液自己从未使用过,然后请教高年资护士及门诊医生,
得知:该药属于麻醉类药品。护士安全用药的意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避免了一起事故的发生。
用范围和频率。
LOGO
2. 做好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的管理医 生是关键,应严格做到:清晰地读出药 物名称、剂量(不要用容量单位表示) 、用药途径,复读2遍以上确认。
LOGO
3. 护士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应清楚地复述2遍以上
医嘱并确保得到医师的确认,现场有第二个人确定听
到了同样的口头医嘱后,应直接记录下来作为口头医 嘱的凭证,以备核查,如果是电话医嘱,应准确的记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解读(20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