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植物资源调查概述
植物资源调查级别:
分国家、省(市)和局部区域不同级别。
植物资源调查性质:
分为普查性、专业性和生产性不同性质。 普查性:包括所有重要植物资源
专业性:如仅调查药用植物资源
生产性:对一两个重要种,以生产地建设为目的
第一节 植物资源调查概述
二、植物资源调查应注意的事项
(1)有正确的思想方法,遵循辩证唯物注意原则,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善于分析矛盾,具有时间动态观念,历史地、发展地分析问题,要熟悉国家有 关政策和有关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律法规,从调查地区的全局出发。 (2)掌握植物资源及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明确植物资源调查的 科学方法,制定周密的调查工作计划,在对调查地区植物资源的自然状况,利 用状况和市场状况作出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调查重点内容。 (3)植物资源调查是认识自然的过程,以制定植物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 应与生产和保护的需要紧密结合,要注意防止脱离生产实际的单纯资源调查。
有植物生物量百分比,并不断累加样方计算累加后平均相对量,以
取样数目为横坐标,相对贮量值为纵坐标作图,得到取样数目与野 生植物资源某种的相对贮量特征关系曲线。
第三节 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详查)
内容:主要有种类及其分布和生态环境,不同区域植物资源 的贮量和更新能力等。 一、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调查 采集标本—记录—了解资源情况—编名录 腊叶标本
东北林业大学本科课程
植物资源评价: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植物资源
的自然现状和利用现状的综合分析,对区域植物资源的开 发利用潜力和现状科学的判断,进而为制定区域植物资源 的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东北林业大学本科课程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植物资源调查概述 第二节 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四)取样数目
它取决于研究对象的性质和所预期的数据的种类。一般来说,取 样数目越多,代表性越好。取样误差和取样数目的平方成反比。
取样数目可在确定最小取样面积的基础上,用取样数目与野生植
物资源某种的相对贮量特征关系曲线确定。具体做法:是用最小面 积取样方测定野生植物资源储量,换算成相对量,即占取样单位所
• 在一片森林地上设若干定距垂直线(借助地质罗 盘用测绳拉好)。在此垂直线上定距(比如15m 或30m)设点。各点再设短平行线形成四个象限 。在各象限范围测1株距离中心点最近的,胸径大 于11.5cm的乔木,要记下此树的植物学名,量其 胸径和圆周,用皮尺测量此树到中心点的距离。 同时在此象限内再测1株距中心点最近的幼树(胸 径2.5~11.5cm),同样量胸径和圆周,量此幼 树到中心点的距离。有时不测幼树,每个中心点 都要作4个象限,在中心点(或其附近)选作1个 1m2或4m2的小样方,记录小样方内灌木、草本 及幼苗的种名、数量及高度。
(二)调查工作阶段 是通过对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贮量等实际调查,掌握植物资源自 然状况第一手资料的过程,是调查工作的基本阶段(本章第二、三节)。 (三)总结工作阶段 内业工作,主要工作内容系统调查所得到的各种原始资料、采集的各 类标本和样品等。按照专题分类装订成册,编出目录,数字统计,绘制 成果图件,对资源现状、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开发利用潜力和保护管 理等做出科学评价,剔除建议和意见。编写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本章第 四、五节)。
第二节 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源自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
路线调查
访问调查 野外取样技术
概括起来就是点、线、面、访问相结合的综合调查发。
一、现场调查 分为踏查和详查 (一)踏查 也称概查,是对调查地区进行全面概括了解的过程。从全局
来讲是认识整个调查地区,选择重点取样区域的过程;从局部来讲是认
第二节 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访问调查
是向调查地区有经验的干部、生产技术人员、采集者和集贸市场及收 购部门等,进行口头或者书面的调查。
植物资源访问调查记录表
访问日期: 植物学名: 证据标本号: 采集人: 被访问者姓名: 年龄: 俗名: 采集日期: 职业(职务、单位) 科名: 采集地点:省 县 乡
东北林业大学本科课程
第三章 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植物资源调查:是以植物科学,包括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学、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等,为基础理论指导,通过周密的调查
研究,了解某一地区植物资源的种类、用途、贮量、生态条件、
地理分布、利用现状、资源消长变化及更新能力,以及社会生产 条件等,挖掘新资源,揭示植物资源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植物资源调查是制定区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计划 的第一手资料
和保护管理状况作出科学评价,进而在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指
导下,制定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植物资源的总体生产计划。 意义:对摸清区域植物资源家底,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并
为医药、食品及其他工业生产部门提供持续稳定的原料供应,以及对地方
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提高人民经济收入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在调查路线上的主要工作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做样地, 并作一定数量的样方,记录植物资源种类的 各种数量要素,主要包括密度、盖度、高度、 生物量、利用部位生物量、植被类型、 地形条件和土壤条件。
在调查路线上
应按照一定的距离,随时记录植物 资源种类的分布情况和多度情况并采集 植物标本和需要做实验分析的样品。
顺序 1 2
3 4 5 6
面积/m2 1/64 1/32
1/16 1/8 1/4 、、、
种类
将以上获得的结果,在坐标纸上以面积作为 横坐标、种类数目为纵坐标作图,可以获得 群落的最小面积
一般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的结构越复杂, 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越多,相应地最小面 积就越大。例如在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群落,最小面积至少为2500m2,其中包括 的主要高等植物高达130种;在东北小兴安 岭红松林群落中,最小面积约400m2,包含 的主要高等植物有40余种;在荒漠草原, 最小面积只要1m2左右,包含的主要高等植 物可能在10种以内。
植物资源名录
第三节 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植物资源贮量调查
主要调查一些重要、有开发潜力、供应紧缺或已受威胁的资源种。
(一)植物资源贮量的调查方法 一般采用样方法,按照调查表记录有关内容,主要包括样地地理坐标、样
地与样方号、样方面积、调查地点、时间、群落类型、以及样方内植物的
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利用部位生物量、物候期、生活力、生活型、 胸径、冠径等。 1.调查样地总记录表
落环境接近。
(二)取样技术 1.主观取样:主关判断选取“典型”样地。迅速快捷,但是无法对其估量进 行显著性检验,因而,无法确定其置信区间,应用的可靠性无法事先预测。 2.客观取样:概率取样,可计算估量的置信区间和进行样本间的显著性检验, 可明确知道样本代表性的可靠程度。尽可能的采用客观取样。
第二节 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般客观取样有以下3种:
(1)随机取样
(2)规则取样 (3)分层取样
(三)取样方法
无样地取样:是指没有规定面积的取样,如点四分法。 有样地采样:是指有规定面积的取样,如样方法、样带法。
样方法: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一种
最基本的取样方法。一般采用正方形样方。草本:1-4m2 ,灌 木16-40m2,乔木和大型灌木100-200m2,取样数目一般不能
第一节 植物资源调查概述
2.调查工作的筹备 (1)仪器设备的筹备 (2)交通工具 (3)野外医药保健用品 3.人员组织与责任分配 组成专业调查队,按照调查内容分组,明确责任和任务。学科专业人员 与具有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
4.制定调查计划
明确调查范围、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制定调查计划。
第一节 植物资源调查概述
分为路线间隔法与区域控制法两种
1.路线间隔法 是植物资源路线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在调查区域内按路线选 择的原则,布置若干条基本平行的调查路线。调查路线间的距离,因调查地 形和植被的复杂程度,植物资源分布的均匀程度,以及调查精度要求而决定。 2.区域控制法 当调查区域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植物资源分布不均时, 可按照地形划分区域,分别按选择调查路线的原则,采用路线间隔法进行调 查。
管理的总体生产规划为最终目标,因此,植物资源调查应与资源评价紧密结合,
第一节 植物资源调查概述
三、植物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
(一)准备阶段的工作 1.资料的搜集分析 (1)搜集调查地区有关植物资源调查、利用和生产企业等现状和历史资料。 分析了解调查地区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及利用情况,以及以前的调查结果。 (2)搜集调查地区的有关植被、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文字资料和图件 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地区植物资源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 (3)搜集调查地区有关社会经济状况的资料,分析了解植物资源生产的社 会经济和技术条件。
第三节 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植物资源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五节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 植物资源调查概述
一、植物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为了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并能做到合理采挖,继续利用,
必须首先对全国、各省、乃至不同的区域进行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掌握
调查地区植物资源的种类、贮量和生态地理分布规律,了解植物资源利用 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生境条件:
习性: 根: 花: 体高: 茎: 果实: 胸径: 叶: 种子: 发育阶段:
海拔高度:
多度:
用途:
市场销售情况: 加工处理方法 备注:
利用部位:
利用方法:
第二节 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四、取样原则、技术与方法
(一)取样原则 1.二个步骤:先踏查后详查,即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2.三个一致:外貌一致、种类成分一致、生境特点一致 3.五个接近:种类成分接近、结构形态、外貌季相接近、生态特征接近、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