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构图形式(用)
2.线条 A水平线 使人联想到广袤的天地,开阔、平静。有静穆、安宁、开阔之感。
许多风景画、包括海景、往往采用平直的水平线构图,并且有意保留这条视平线不受前景 物象的破坏,以体现景致的宽广。如图《去耕作的牛群》是柯罗最著名的作品,是足以反映画 家个性的代表作。画面展现的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朝霞初起,在清晨温暖的阳光下,一个农夫 正赶着牛群从地平线的远处徐徐迎面走来。大地好象还未苏醒,空气中充满着朝露的水气。牛 群走过扬起的尘土和还没有散尽的晨雾在阳光中融合在一起,衬托着牛群的身影。几道霞光, 将牛群的阴影投射在蹄下,土地则被描绘得带有感情,它的棕褐色的调子使人感到亲切。整个 画面通过水平线构图的运用,朴素而单纯,除了远处隐约地有几棵树和另一群牛群之外,几乎
三·构图的基本形式
1.几何形构架。 A三角形(一般指正置
的三角形)有有崇高、坚实 、稳定的感觉,建筑上的运 用如埃及的金字塔;长三角 形使人联想到矢壮,有向上 、飞驰、崇高的感觉,哥特 式教堂建筑的尖塔就是利用 这种感觉。如图:《蒙娜丽 莎》采用的是立三角形构图, 端庄典雅通过一个普通市民 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于自 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 向往。这幅作品的成功,很 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优秀的构 图方式。再如建筑摄影运用 此构图达到了崇高、坚实、 稳定和向上的视觉效果。 达芬奇
主体安排称运动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更能引人注目。
面最大的特点是“动”。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 点尽量地把主体安排成 运动的物体。运动的物 体更能引人注目。
(二)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 具有稳定性。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 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是人类在 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 。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 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均 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 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 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 面。
(F)W形构图 W形构图,具有极好的稳定性,非常适合人物的近 景拍摄。其在背景及前景的处理中,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运用此种构 图,要寻求细小的变化及视觉的感应。
(G)口形构图 口形构图也称框式构图,一般多应用在前景构图中, 如利用门、窗、山洞口、其它框架等作前景,来表达主体,阐明环境。 这种构图符合人的视觉经验,使人感觉到透过门和窗,来观看影像。 产生现实的空间感和透视效果是强烈的。
人、静物、景物都置身于一个虚 幻的世界中。远看整体感强,走 进看,又发现了更多色彩。丰丰 富富,整个画面生动,有变化。
ii)线的对比:即可以作为物象的边缘,又可独立的 表达一定的形象。 例如线的直与曲;长与短
iii)面的对比:在立体艺术中指的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在平面艺术中指两度空间的占有。
关于方与圆的对比,在多数以圆作为环境的形象中,方形易突出。反之 则圆形突出
圆形构图:
C“S”形 使人联想到蛇形运动,宛然盘旋。或者是来自人体柔和的扭曲,有
一种优美流畅的感觉。中国画山水,经常使用这种类型的构图,即“之” 字形构图,以构成景物纵深盘旋的情趣。如图风景构图迂回上升,将观 众视线顺S形引向上方。
S形构图:
人 物 形 体 所 呈 现 的 “
S”
放射构图与聚点构图:
与上相对的一种简洁中的节奏
与上相对的一种简洁中的节奏
方 面 都 能 体 现 一 种 节 奏 美 感 。
该 风 景 上 下 呼 应 , 有 紧 有 松 ,
从
各
另一种是节奏过分简单化。钟表声,火车行驶的震动声、如造型艺术中 的形象符号,同样大小,相等距离的反复,这类效果,为一般构图所不 取。
现以图形列举节奏变化如下: 7-1深浅的节奏变化。 7-2弧形线段大小的节奏变化。 7-3线段长短排列的节奏变化。 7-4空间分割,既是形的大小节奏变化也是疏密的节奏变化。
构图的原则
如果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就是变化统一。 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其
他规律,大抵都是从属于这个规律。 为了取得变化统一的良好效果,以下分三 方面阐述法则。
(一)对比
对比(此部分与平面构成相关内容相似, 故简述之) 在这里是指一种造型因素就其某一 特征在其程度上的比较。如:明暗色调这一造 型因素,它的特点是深和浅。线条有长短的对 比;形体有方圆对比等等。
(三)视点
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视 点是透视学上的名称,
也叫灭点。 要把视点说清楚,还得从视平线,地平线,水平线 这三条线上说起。视
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一条线。这条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 人站的高,这条线随着升高,看的也就越远,反之,人站的低 ,视平线也就低看到的地方也就近了,小了。
D.“V”形 如同旋转的陀螺,有微微晃动不定的感觉,是一种活泼有动感
的形式。如图 有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爆炸的形式,或是强烈的不 稳定的感觉。但从相反方向理解,有时又有集中的意味。
(E)C形构图 C形构图具有曲线美的特点又能产生变异的视觉焦点,画 面简捷明了。然而在安排主体对象时,必须安排在C形的缺口处,使人的 视觉随着弧线推移到主体对象。C形构图可在方向上任意调整,一般的情 况下,多在工业题材、建筑题材上使用。
中国画论里称之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等,都是指构图。 其中“布
局”这个提法比较妥当。因为“构图”略含平面的意思,而“布局”的 “局”则
是泛指一定范围内的一个整体,“布”就是对这个整体的安排、布置。 因
此,构图必须要从整个局面出发,最终也是企求达到整个局面符合表达 意图的协调统一。东晋,谢赫“六法论” 经营位置
A·点 线 面的对比
i) 点的对比:点连续延伸的轨迹成为线, 密集成片而成为面。由于疏密变化而转化 为明暗色调。点彩画派的作品就是例子。
这幅《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 》称得上是修拉的色彩科学实验 中的经典作品。点彩绘画是一种 很有意思的画法,道理并不深奥,就 和小朋友经常玩的拼图游戏有一 点像.一块块的颜色被分解了之后 就像一小块一小块的拼块.赤橙黄 绿青蓝紫等各种小色点被仔细地 排放在一起.慢慢的整张画的颜色 就丰富了起来,轮廓、形状……要 拼的图象也一点一点清晰明朗了 。 看修拉的画感觉很朦胧,好象
以上实例,不妨归纳为:色调的不均衡,可从调整形体大小进行 补偿;形体的不均衡,也可从调整色调的深浅进行补偿。两者在不可 变动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画幅边沿关系的改变,进行调整,这是最常 用的办法。
运动与倾向
,人们观察运动着的 物体,视点往往追随 着他的运动方向而略 为超前。因而在构图 中也往往需要在运动 前方留有更多的余地 。如图6.这种抽象成 独立的形式,就形成 所副图中的箭头构图 。
A·对称
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 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 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 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因 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 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 律的感觉。
B非对称式均衡
是一种感觉上的均衡:任何人都不可能准确判断画面上的物象实际重 量。因为纯数心理意义上的重量,按照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与 人的关系密切程度而定。大体次序:以人为重,其次为动物、人造器 物、植物、自然物质。如图3从物理意义上,无论如何是不均衡的, 因为左侧的树木无疑比比右侧的人物重的多,但因为人物的重要性, 所以感觉是均衡的。又如图4中的山石实际分量比马匹重,但马匹和 人们关系密切,所以也是均衡的。图四 ,另外这张图还体现出了构图 的远近关系—近处相比远处略现重一些,这也是天平原理的一个延伸
按照透视学的原理,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如:高山,建筑等 ,近高远低,近大远
小;在视平线以下的物体,如:大地、海洋、道路等,近低远 高,近宽远窄,向上伸
延左右两侧的物体。这样,以人的眼睛所视方向为轴心,上下 左右向着一个方向伸延
,最后聚集在一起,集中到一点,消失在视平线上,这就是视 点的由来。
一、构图形式
概论
一、定义 构图,从广义上讲,是指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 因此理应
包括一切立体和平面的造型,但立体的造型由于视角的可变,使其空间 占有状况如果用固定的方法阐述,就显得不够全面,所以通常在解释构 图各个方面的问题时,总以平面为主。
狭义上讲: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 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 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
①大小对比:任何一个均匀的构图中,能够打破其均匀性 的某一个部分,就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如在一个均匀的由 方块组成的画面中,要突出某一方块为主体,可以把它放 大或缩小,打破原来整齐的行列,使其周围空间发生变化, 产生差异。
如果把大小对比和明暗对比结合起来,则主体 更为突出。
激点,则这个刺激点具有更强的刺激强度,会形成注意 中心。
视点的作用是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一个点上。这个点 应是画面的主题所在,但它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根据主体的 需要,可以放在画面的上下左右任何一点上,不论放在何处 ,周围物体的延伸线都要向这个点集中。 如果一个画面中出 现了两个视点,画面就分散了,作为观众就不知摄影者所要 表达的主题在何处了。画面上只能有一个视点,这是摄影与 绘画在构图上的最根本的区别。绘画讲的是散点透视,而摄 影只能有一点,不然摄影的构图和画面就会乱。 在摄影作品 中出现两个视点,大致有下列情况; 一是把高大的物件放在画面中央,由于透视的关系,延伸线 向着相反的方向延伸,造成了画面的分割;二是想在一个画 面上表现多种活动,形成了多个中心;三是在选择 前景时没有留意物体延伸线的方向,不是相呼应,而是背道 而驰,这在视觉上也会形成画面的分割感。
点线面综合对比
对比的巧妙, 增强艺术感染力,反映和升华主题。 对比构 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 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可以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