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率失常护理常规

心率失常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正常心率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100/min(成人)。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激动次序的异常。

临床上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一般护理
(一)按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饮食给予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防便秘;避免饱餐及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三)心律失常发作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时应保证充足的体息和睡眠,休息时避免左侧卧位,以防左侧卧位时感觉到心脏搏动而加重不适。

(四)密切观察病情,监测心率、心律变化,及早发现危险征兆。

及时测量生命体征,测脉搏时间为lmin,房颤患者同时听心率。

如出现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R-on-T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监测电解质变化,尤其是血钾。

(五)备好抢救器材(如除颤器、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及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其他抢救药品。

(六)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防止毒副反应的发生。

(七)行介入治疗前应向患者讲解介入治疗如心导管射频消融术或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目的及方法,以消除其紧张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并做好介入治疗的相应护理。

专科护理
(一)用药护理
遵医嘱准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观察疗效。

根据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给予相应的护理,如利多卡因可致头晕、嗜睡、视物模糊、抽搐和呼吸抑制,因此静脉注射累积不宜超过300mg/2h;苯妥英钠可引起皮疹、WBC减少,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WBC计数;普罗帕酮易致恶心、口干、头痛等,故宜饭后服用;胺碘酮可出现胃肠道反应及心血管反应,如心动过缓、Q-T延长,长期服用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故给药时须定期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若血压下降、心率慢或不规则应暂时停药。

(二)心电监护
对严重心律失常者进行心电监护,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师,并行紧急处理。

心室扑动和颤动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应立即予非同步电击除颤,心脏骤停者协助医生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三)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测量脉搏、心率时应计数Imin;房颤患者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脉搏与心率,并记录。

(四)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方法,即兴奋迷走神经,包括诱发恶心、呕吐;压迫框上神经;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呼气;按摩一侧颈动脉,切忌双侧同时按摩。

(五)射频消融术后平卧8~12h,严密观察伤口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肢制动,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起搏器植入术后平卧4~6h,指导患者术肢勿过度外展及上举。

(六)外科射频消融术后停留临时起搏导线接临时起搏器者,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及临时起搏器的功能,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健康教育
(一)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如情绪紧张、过度劳累、急性感染、寒冷刺激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浓茶和咖啡)等及防治知识。

(二)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戒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及感染,以防止诱发心力衰竭。

(三)讲解遵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

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嘱有异常时及时就诊。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需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应严密监测INR在1.5~2.5之间。

(四)有晕厥史者应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有危险的工作,有头昏、黑矇时立即平卧,以免晕厥发作时摔伤。

(五)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脉搏的方法、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应对措施及心肺复苏术,以便于自我监测病情和自救。

(六)对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讲解自我监测与家庭护理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