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词汇专题研究第一讲词和词汇一、什么是词?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二)现代汉语词的辨识1、能单说,能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
2、不能单说,能充当句子成分的是词。
3、扩展法。
扩展法的要点是:在两个以上语言成分组成的语言单位中插入别的语言成分,如果得到的新的语言单位可以接受,则原来的语言单位就是短语:如果得到的新的语言单位不可以接受,或者意义有很大的改变,则原来的语言单位是词。
4、剩余法。
把句子中所有的可以单说、可以做句子的主要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也不是词的一部分的,也是词。
注意:1、在汉语词汇中,确实存在一些组合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江湖红花笔墨2、离合词的问题。
所谓离合词,就是指某些词可以被经常拆开使用的情况。
对于这类词应该认为:未扩展的是词,扩展了的都是短语。
(三)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词和语素的关系:语素的功用是构成词词都是语素构成的。
2、语素的分类(1)语音形式: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语言功能: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是指既可以充当语素,又可单独构成词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是指只能充当语素,不能单独构成词的语素。
(3)意义性质方而从意义性质方而分析,可以分为词根语素和附加语素两种类型。
词根语•素通常也称为词根,它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是组成新词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新词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
附加语素是附加在词根语素上表示某些语法意义或某些附加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附加语素又有词缀语素和词尾语素之分。
词缀是附在词根的前后或中间,表示附加的意义和尼语法作用。
词缀又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三种情况。
词尾语素是附加在词根和词缀或词根后而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缀,通常也称作词尾。
二、词汇(一)什么是词汇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和。
(二)词的总汇词的总汇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的特点。
2、基本词汇以外的词的总和就是一般词汇。
(1)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固有词。
(2)适应社会交际需要产生的新词。
(3)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的文言词和历史语•词。
(4)从方言中吸收过来的方言词。
这种方言词是指来源于地域方言的词,它们是普通话词汇中的成员。
(5)受外族语言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
(6)社会方言中的各种语词。
社会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是由于社会上各种不同行业和集团内部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
a行业语。
行业语是由于社会分工不同而产生的各行业集团的用语。
b干部腔、儿童语、学生语、老人语等所使用的一些个别词语。
3、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是语言词汇中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
但是另一方而,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发展,都是语言词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汉语中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宦结构,一般也可以称作熟语。
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等。
第二章造词法和构词法一、造词法所谓造词就是指创造新词。
它解决的是一个词从无到有的问题。
造词法就是创造新词的方法。
(-)音义任意结合法:就是用某种声音任意为某种事物命名的方法。
(二)墓声法:用人类语言的语音形式,对某种声音加以模拟和改造,从而创造新词的方法。
(三)音变法:是通过语音变化的方法产生新词。
(四)说明法:是通过对事物加以说明而产生新词的方法。
(五)比拟法:就是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的方法。
(六)引申法:就是运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意义引申的手段创制新词的方法。
(七)双音法:是通过双音化产生新词的方法。
(八)简缩法:是一种把词组的形式,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法。
二、构词法所谓构词是指词的内部结构问题,它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存在的词。
构词法是指词内部结构规律的情况,也就是语素组合的方式和方法。
构词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进行分析:(-)语音形式1、从音节的多少单音词多音词2、从音节是否重叠重叠式非重叠式(二)从语素的多少一个语素单纯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合成词(三)语素的性质和组合方式合成词1、词根+词缀(派生词)2、词根十词根(复合词)联合型偏正型动宾型补充型主谓型第三章词义一、什么是词义?词的意义内容就是我们所说的词义。
二、词汇意义跟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附加意义)。
(-)理性意义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叫做理性意义,也叫概念义,主要意义。
(二)色彩意义(附加意义)附加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表达人或环境所賦予的特左感受。
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时代色彩、方言色彩、外来色彩。
三、语法意义词的语法意义是指词的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
四、词义的特征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社会性、客观性和主观性、发展性五、语用意义是词义在各种语境中,在运用状态显示出来的各种意义。
语境,语言环境或使用语言的环境,可以分为三类:主体语境、客体语境和语言环境。
第四讲词义的聚合和组合第一节词义的聚合一、单义词只表示一个意义的词,就叫单义词。
二、多义词多义词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且意义之间有联系的词。
(-)多义词产生的原因和方法1、多义词产生的原因:客观事物具有普遍联系;人们对普遍联系着的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有着多方而的认识:符合语言经济性的原则。
2、多义词产生的手段:(1 )引申法(2 )比喻法(二)多义词的几种意义及关系1、原始义和派生义词最初产生时所具有的意义就称为原始义。
在已有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意义称为派生义。
2、常用义和非常用义在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总有一个是现在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这个意义叫作基本义。
(三)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四)多义词和同音词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同音词都是各自不同的词,它们的词义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多义词却是不管它有多少个义项,它都是一个词。
(五)多义词和同形词同形词就是指书写形式相同,但是语音形式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
三、同义词语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做同义词。
(-)同义词的类型1、等义词(绝对同义词):是指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都完全相同的同义词。
2、近义词(相对同义词):指意义相近的同义词。
(二)同义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1、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词,结果形成了同义词。
2、人们对事物的感情和态度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词,并形成了同义词。
3、词义演变形成同义词4、吸收方言词的结果。
5、接受外来词语音形式的影响造成的词,和不受外来词语音形式影响造成的词形成了同义词。
5、书而语和日常用语并用形成同义词。
例如:6、汉语词双音化的结果形成了同义词。
7、词序不同形成了同义词四、反义词:语言中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词就叫反义词。
(一)反义词的类型1、绝对反义词2、相对反义词(二)反义词的语言特征1、反义词在词性上必须相同2、形成反义词的单位必须是词3、反义词的色彩意义是一致的(三)反义词与多义词由于语言中存在多义词现象,所以在形成反义词的时候,优势可表现为词的对立,有时则只表现为义项的对立。
上而所讲的词义的聚合都属于是非层次关系的聚合。
五、类属义词六、亲属关系词七、等级关系词八、整体与部分关系词第二节词义的组合一、词义的组合要受到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的制约。
二、词义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三、词义的搭配还有考虑的词义的各种附加意义。
第五章词汇的发展一、词汇发展的原因(-)社会的发展(二)人们认识的发展1、在客观事物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认识的发展,人们可以对这些客观事物从不认识到认识, 从而创造新词。
有的是人们的认识由肤浅到深入。
2、由于认识的变化和感情态度的变化,人们还可以重新给事物命名。
3、人们认识的发展促进词汇的发展表现的另一个方而,就是认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从而促进新事物的发生,并从而产生新词。
(三)词汇系统内部的矛盾和调整二、词汇发展的概况(-)新词的增加(二)双音词增多(三)实词虚化现象的发展1、由实词类变为虚词类2、由可以充当词根语素的实词虚化成了词缀语素。
(四)造词和构词的发展1、造词法2、构词法汉语发展的早期,在词的构成方面,则表现为单音节词多,即使在双音词中,单纯词比较多, 在语素组合的方式中,则表现为联合式和偏正式的词比较多,动宾式的情况就很少,而补充式和主谓式则更为少见。
(五)同义词、多义词和抽象词语的发展(六)词义的发展1、词义的丰富和深化2、词义的扩大3、词义的缩小4、词义的转移5、义项的增多6、义项的减少以上谈的都是理性意义发展演变的情况。
此外,词义的演变也可表现为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七)旧要素的消亡1、旧词的消亡(1)旧事物的消【二引起旧词的消亡。
(2)事物名称的改变引起旧词的消亡。
(3)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的改变引起了旧词的消亡。
(4)词汇系统的调整与规范引起旧词的消亡。
2、义项的消亡第六章词典一、百科辞典(-)综合性百科辞典(二)专科性百科辞典二、语文辞典是解释说明语言词语的词典。
它说明词语的读音、书写形式、意义、语法特点、附加色彩等等。
(-)双语词典: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的词典。
(二)单语词典:解释一种语言的词的词典。
1、现代语言规范性词典2、用法词典3、同义词词典4、反义词词典5、历史词典、词源词典6、新词词典7、频率词典第七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说一、语法是什么?通俗一点说,语法是人们说话时所要遵循的一种规则。
语法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二、语法研究的方法(一)传统的举例说明法(二)穷尽式定量统计(三)事实全面,类型科学,多方参证三个平而(胡裕树、张斌、范晓)两个三角(邢福义)三、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四、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一)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二)以语序和虚词作为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四)有丰富的量词(五)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短语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思考题:有人认为汉语的语序重要,不同的语序会引起意义的变化,如“我早来了一我来早了”'‘不迫出去一一龙不出去”"出去跑一跑出去”。
也有人认为汉语的语序不重要,语序比较灵活, 如“我读过《红楼梦》一一《红楼梦》我读过”“客人来了一一来客人了”。
你是怎样看待汉语语序的价值的?第八讲语法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中国古代没有完整而全而的语法学,有涉及,但只是支离破碎。
(-)语法学的草创时期1898年,马建忠参阅西洋语法,写出了《马氏文通》,才标志着中国语法学的全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