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修饰名词之分析
摘要:副词, 是较为独特的一种词类, 有人称它是介于实词与虚词之间, 这种说法也未尝不是。
的确, 它比较活泼, 它既有虚词那没有实义的特性, 又有实词那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份的功能, 在语言表达
中还是相当微妙有趣的。
我们从教科书或常见的语法书上所获得的印象, 只是副词与名词无缘, 不能结合, 在句中只起着修饰限制作用并可充当状语之类的话语。
而事实上, 副词修饰限制名词, 包括代词、名词性短语( 以下同) 的现象, 在日常的交际语言中却时有可见, 其功能也大大超越书上所说的范围。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
一“副词加名词”的概述
现代汉语中对副词的定义是:“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动词或
形容词,但不能修饰作主宾语的名词。
”副词的主要功用是对谓词及整个句子进行修饰、限制或表达各种语气情态。
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副词只能修饰谓语,不能和名词组合,并且许多现代汉语教材也都把能否受副词修饰作为判定名词词性的一个标准。
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的运用,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 却存在着名词前加副词的现象。
副词修饰名词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表达形式, 在上个世纪30 年代就已相当普遍。
从鲁迅的.. 十分堂吉诃德.. 到曹禺的.. 顶悲剧.., 再到当前的.. 很淑女..、.. 都厂长了.. 等, 副名组合已由异端渐变为一种较普遍的新兴语言现象。
事实证明, 副名组合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有一定的使用范围, 尤其是近二三十年, 副名组合在口头语体
中、书面的文艺语体中被广泛地运用。
大量.. 副名结构..的出现, 反映了语言的社会性, 对.. 副名结构..存在的原因要结合汉语史来认识。
从历史角度看, 它不但不会消亡, 反有壮大发展之趋势。
二“副词加名词”产生的原因
(一)省略动词
有相当数量的“程度副词+ 名词”是由省略造成的。
如:李杰拿起了杜鹃的手,很绅士风度地吻了下去。
以上例子中“很绅士风度”省略了动词“有”。
(二)形容词空缺
形容词空缺是造成“程度副词+ 名词”的重要原因。
英语中, 一个词可以通过添加词缀等手段来改变词性,以满足充当不同句子成分的需要。
而汉语却缺乏形态变化,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名词没有相应的形容词形式。
为了表意的完整,便借用相关的名词来代替。
如,那男人的模样,很山东,车子上扭屁股一骑一蹬,更山东了。
(三)部分名词所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本身蕴涵着度量差是造成“程度副词+ 名词”的又一重要原因。
如:这是他们最美味的食品。
(四)名词中表示主观感受的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
表主观感受的词主要是“XX 气/ 味”之类(但不包括“福气”),另外还有一些,如“性感”、“书呆子”等。
如,你这身儿打扮太土气了。
三、“程度副词+ 名词”的构成
(一)、语法的副词修饰名词
例(1):只两尺布才两元钱仅仅三个学生来了
先看名词部分,名词都带数量词,可见,受副词修饰的是事物及其数量,不单单是事物。
在事物及其数量已很明确时,可以这么说:就老李一家,只张三自己会开车。
再看副词部分,例子中的副词起的作用多是限制事物及其数量的范围。
如:今天就你一个淘气;光书就有十箱;单单这一点就够了。
由此可说,名词带上数量词或者在事物及其数量已很明确时,能够受表范围的副词修饰。
而且这种副词用来表明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看法。
例(2):书架上光书,没有别的园子里净杂草炕上净人这一类例子由处所名词+副词+名词构成,当主语是处所名词或表处所时,宾语的事物名词只能用净或光来修饰,如果换成“炕上总都人”,则不合习惯。
所以处所名词+副词+名词这三个部分是互相依赖,紧密联系的,它表明某一地点普遍存在着某种事物。
例(3):都大人了,还这么不正经已经少先队员,还哭鼻子后天又中秋了
这类句子中,副词修饰的的名词都是有序名词,如这里的“大人”和潜在的小孩对应,拥有了顺序意。
再如“少先队员”,它和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构成一个顺序场,而如“星期一、中秋”等,其共同特征都在于是有序名词,所以有序名词入句可以直接受副词修饰。
此外,有序名词加上副词,显示了当事人对对象的主观评价,表达了一定的感情和态度。
例如:“后天又中秋了”表明说话人觉得时间过得快,带有某种惋惜感叹的意味。
由此可见,有序名词作谓语时可以受副词修饰,特别是时间名词单独作谓语,直接对某个时间加以表述时,可
以受某些表示时间迟早快慢的时间副词或频率副词修饰。
以上三个小类可以看出,语法的副词修饰名词,主要是充当主语、谓语。
它在使用中对语法习惯和语境等因素的依赖性很强,约定俗成起着很大的作用。
名词和副词的组合是有选择性的,副词多为范围副词或时间频率副词。
(二)、修辞的程度副词修饰名词
我们常说“很西藏”、“特雷锋”,而“很桌子”、“挺台灯”就不能接受和使用?我们可以说“你也太阿Q了”,而人们一般不说“你也太张三了”也就是说,名词内部可能有差异,不同名词在语法功能上也许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却不是每个名词都能进入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结构组合,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发现,能够进入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结构的名词,它们在语义上有一些共同之处。
这就告诉我们有必要对名词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区分不同性质的语义成分,看看哪类语义成分对进入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结构有决定作用。
词义分类: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
理性义:是指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它是词的逻辑内容,反映人们对所指事物的本质特征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抽象。
具体地说表现为词典中的释义。
名词的理性义体现了名词的事物义。
【农民】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女性】①人类两性之一,能在体内产生卵子。
②妇女。
【桌子】家具,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在上面放东西或做事情。
【台灯】放在桌子上用的有座子的电灯。
色彩义:又称附属义,它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是词的感性内容,表达人或语境对所指事物的各特点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例如:
(6)丹妮说:“你这人可真是的,又不是花你的钱,在我家,你吃剩的也不行,我就得让你改改这毛病。
不是我说你,你也太农民了。
”(张抗抗:《芝麻》)
(7)当她们同男人一起在商业场上竞争时,她们不希望自己看上去太漂亮,显得太女性。
(王火:《江教授、假洋鬼子和裘文婷》)农民所指的那类人含有“朴实、憨厚、土气、保守,节俭”等特点,例(6)中的“很农民”就含有土气,节俭”的意思,例(7)中的“太女性”就含有柔弱,娇小,没有阳刚之气的性质,略带贬义色彩。
这些意思都不是词的理性义所能包含的。
从以上例子和分析中可以发现,“农民、女性”这些词在使用时都含有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
描述性语义特征是指在名词语义内涵中其描写、修饰、陈述等作用的内容,是名词词义结构中表示特性的部分,如属性、特征、功能、特定表现等,也就是可以从词义本身生成的描写、修饰等的描述性语义特征。
它存在于民族文化、社会时代、人们心理等更广泛的背景中,积淀为某种性质意义。
一般来说,进入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结构的名词所指的事物都具有一
语法是从种种语言现象中抽象出来的,语言现象中出现不符合语法的现象是正常的。
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副词修饰名词”违反语法,
便明令禁止。
它的产生与存在已经说明了它的语用价值,我们所能做的是收集相关语料,分析这种用法的潜规则,解释当前这种“出轨”的语言现象。
“副词修饰名词”这一“不和谐”的现象恰恰反映了汉语是活的语言,他仍然在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