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第一章总则1 项目概况日照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8°35′-119°41′,北纬35°05′-36°00′,东临黄海,西靠临沂,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总面积5348平方公里。
海岸线99.6公里。
现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54个乡镇、街道,2981个村居,总人口281.7万。
2 目的、任务全面完成日照市市辖二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约222.9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区及建制镇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为扎实开展城镇土地调查各项任务打好坚实基础。
共包括八个测区,总调查面积约222.94平方公里。
测区A:约21.2平方公里,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日照北路中心线,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西至同三高速东侧铁丝网,及测区界址点座标。
测区B:约27.1平方公里,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临沂路中心线,沙墩河西岸,南至迎宾路中心线,西至日照北路、日照南路中心线。
测区C:约50.1平方公里(暂未扣除万平口等水面面积),北至山海路南侧路沿石及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沿海岸人行道外侧,南至海曲东路中心线,西至临沂路中心线,沙墩河东岸,北半部西至青岛路东侧路沿石。
测区D:约21.5平方公里,北至铁路(含铁路)、迎宾路,东至沙墩河、西宁路中心线,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西至测区界址点座标及铁路(含铁路)。
测区E:约50.8平方公里,北至海曲东路中心线、深圳路南测路沿石,东至沿海岸人行道外侧,南至三亚路北侧路沿石、南沿海路北侧路沿石。
西至沙墩河、西宁路中线及测区界址点座标。
测区F:岚山区驻地,包括岚山头街道办事处、安东卫街道办事处建成区,面积约34.6平方公里。
测区G:东港区镇驻地约11.48平方公里,其中南湖镇驻地1.38平方公里,三庄镇驻地1.07,河山镇驻地1.05,涛雒镇驻地2.4,西湖镇驻地0.38,陈疃镇0.70,两城4.5平方公里。
测区H:岚山区镇驻地约6.16平方公里,其中,碑廓镇驻地1.44,虎山镇驻地里0.57,巨峰镇驻地0.93,高兴镇驻地1.61,黄墩镇驻地0.83,后村镇驻地0.78平方公里。
实际工作成交量以实测面积(测区内无需测绘的水域和山体范围由甲方根据实际情况划定)进行计算。
3 技术路线按照《日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和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充分利用已有基础测绘成果和资源,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RTK、全站仪、外业数字测图软件等先进技术,进行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建立数字化地形图数据库。
3.1 基本要求所有用于生产的仪器设备均应通过质检部门的检定;充分利用RZCORS系统运用网络RTK进行图根控制;充分利用日照大地水准面精化数据获取图根点高程;利用统一的CASS二调城镇版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编辑、属性入库,建立满足要求的数字线划图数据库;AutoCAD平台选用2004版本;建筑物(房屋、围墙、路沿石等)的特征点点位中误差为±5cm。
3.2 数学基础采用的平面坐标系、高程系和投影方式与日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要求的一致。
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任意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9°10′;1985国家高程基准。
4 技术标准第二章地形测量的基本要求1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地形图采用50㎝×50㎝正方形分幅,图幅编号按西南角图廓点坐标整公里数1/4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500地形图取至0.01㎞(如061.25-506.50)。
2 地形类别的划分平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以下的地区。
丘陵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6°(不含6°)之间的地区。
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25°之间的地区。
3 基本等高距与高程注记取位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为0.5米,图上高程注记注至0.01米。
平坦地区和城市建筑区,可不绘等高线,只用高程注记点表示。
4 1:500数字地形图的精度依据《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第3.7条,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下述规定。
4.1 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建筑物(房屋、围墙、路沿石等)的特征点相对于邻近网络RTK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小于±5cm。
图上其它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4.2 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0米。
4.3 等高线插求点高程中误差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丘陵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山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2/3。
4.4 仪器的精度要求和检验外业数字测图和图根控制测量所用全站仪的测角精度应不低于5″,测距标称精度应不低于II级测距仪的精度。
对于所用的测绘仪器、工具,要求做到及时检验和校正,经常维护和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第三章控制测量1 一般规定1.1基于网络RTK布设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RZCORS)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3㎝;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5㎝。
1.2图根点(包括高级控制点)的密度,应以满足1:500数字地形图测图需要为原则。
一般不应低于12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20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加密,每处均应有设站点、定向点和检核点,应保证每幅图有4个以上固定点(应建立点之记),以用于过程检查和最后成果验收。
1.3图根点应根据土质选用埋石、水泥钉、钢桩等稳固标志。
埋石适用于土质松软的地点;水泥钉适用于地面铺装材料为砼的地点,水泥钉长度应不小于60㎜;钢桩适用于地面铺装材料为沥青的地点,其规格为:长度=100㎜、Φ=10㎜。
2 图根控制测量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最大程度的采用网络RTK技术布设图根点,经多个时段测试,确实卫星信号状况不良,不能进行网络RTK作业的地区,经甲方同意可采用一级图根导线方法布设,但数量不能超过图根点总数的10%。
实测点相对于图根点距离不能超过150m。
2.1采用RZCORS系统进行图根测量采用日照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进行图根点加密时,应使用三脚架固定接收机,并精密对中,按2时段独立观测,每时段观测数据不少于15个历元,两次观测成果平面误差应小于2厘米,高程误差应小于3厘米,取中数为最后成果,否则需重测。
在使用时适当采取检查措施,避免成果出错。
2.2图根导线测量当因各种因素采用网络RTK方式布设图根点密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静态GPS布设的图根点作为起算点布设一级图根导线。
确实因为地形条件限制导线无法闭合时,可布设不多于2条边,总长不超过160m的支导线。
支导线首站要联测两个已知方向,边长要进行双向观测,角度测量左右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25″。
图根导线的边长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方法。
每条边观测l测回,读两次数。
两次读数差:Ⅱ级仪器应小于10mm,Ⅲ级仪器应小于20mm。
3.3图根点的编号采用网络RTK布设的图根点编号如下:第1标段的三个测区分别为A1、A13、B1、B26;第2标段为C1;第3标段为D1、E1,第4标段为F1其他方式布设的图根点编号如下:起算点号为A12,布设图根点号依次编为1A12、2A12、3A12;起算点号为D21,布设图根点号依次编为1D21、2D21。
3.4实测点编号以在起算图根点点号基础上加支号的方式依次编号,如起算图根点号为A36,在其上所测的实测点依次编号为A36-1、A36-2。
3.5图根高程控制测量对采用RZCORS技术测量的图根点,仪器高丈量两次求平均数,量测到毫米。
其高程利用日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解算。
对以图根导线方式布测的图根点,其高程应采用图根水准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方式测量,其精度应满足下表规定。
3.5.1图根水准测量图根水准可沿图根点布设为附合路线、闭合路线或结点网。
图根水准测量应起迄于不低于四等水准精度的高程控制点上。
当水准路线布设为支线时,应采用往返观测,其路线长度不应大于2.5公里。
当水准路线组成单结点时,各段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3.7公里。
3.5.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附合路线长度不应大于2.5km,布设成支线不应大于1.5km。
仪器高、觇标高量取至毫米。
其路线应起闭于图根级以上高程控制点。
注:① S为边长(km),Hc为基本等高距(m);D为测距边的边长;②仪器高和觇标高(棱镜中心高)应准确量取至毫米,高差较差或高程较差在限差内时,取其中数;③计算三角高程时,角度应取至秒,高差应取至毫米。
3.6图根点精度控制措施每点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在限差范围内时,取平均值为成果,并计算网络RTK的中误差。
困难地区,电磁波干扰影响大的地区,沿海地区,大面积水域附近,采用以下措施消除和减弱干扰:一是延长观测时间;二是提高接受信号仰角;三是采用扼流圈或大地形天线;四是改RTK为快速静态观测20分钟,采用RZCORS数据进行后处理;五是图根导线起算点采用静态GPS观测45分钟的,采用RZCORS数据进行数据后处理。
网络RTK观测后,从手簿中调出WGS-84的经纬度和大地高,整理成标准格式后采用日照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进行改正,获取正常高。
当困难地区采用快速静态观测方法时,获取正常高为:在后处理时采用WGS -84条件下的三维约束平差,再采用WGS-84平差后的大地成果和日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进行改正。
第四章地形要素的表示方法及取舍原则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等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应按现行的《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执行,在表示方法和取舍上注意下述规定。
1 测量控制点基础地形图上应准确表示所有高级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
各等级控制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网络RTK点等级相当于二级导线点表示。
2 居民地和垣栅⑴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⑵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并注记建筑结构和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