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答案-2011寒假中考语文教材

答案-2011寒假中考语文教材

【课前诊断习题】(2009重庆卷)1.答案:C解析:苦心孤诣.(zhǐ应读(yì)(2009黄冈卷2.答案B解析(A聒guō,C窖jiào,D拮jiã)(2009南通)答案:毅力、征服解析:以给名言中的拼音写出汉字,这种题型是比较少见,新鲜。

尽管形式新颖,但是他的考查的内容是一样的。

第一部分【2008年广东茂名中考题-1】—易答案C解析:( C 项“涸辙”错读为“涸撒”)【2008年河北中考题-1】—易答案B解析:(“痴”应读“chī”;“赐”应读cì)【2008年广州中考题-1】—易答案C解析:( A陨.落yǔn;B重蹈覆辙.zhã,拮.据jiã;D恪.尽职守kâ,憔.悴qiáo)【2008年佛山中考题-1】—中答案C解析:阴霾.(mái )炽.痛(chì)参差.(c hē)【2009年重庆中考题-1】—中答案:C解析:苦心孤诣.(zhǐ应读(yì)【2009年北京中考题-1】—难答案B解析:联袂(mâi) 遨游(áo)追溯(sù)【2009年黄冈中考题-8】—难答案 B解析(A聒guō,C窖jiào,D拮jiã)第二部分【2009年天津考题-1】—易答案 B解析锐不可当(dāng)匀称(chèn)毛骨悚然(sǒng)【2008年佛山考题-1】—易答案C解析:阴霾.(mái )炽.痛(chì)参差.(c hē)【2008年河北中考题-1】—易答案 D解析(“分外”的“分”读“fèn”;“捕风捉影”的“捕”读“bǔ”) 【2008年北京中考题-1】—中答案 C解析:茅塞.顿开(sâ)轩然大波.(bō)自给.自足(gí)【2008年北京中考题-1】—中答案C解析叱咤.应读:..抽噎.应读...ji..â)..(yâ)...慰藉.应读(...(.zh..à);【2007年湛江中考题-1】—中答案:B解析:予jǐ斟zhēn 堤dí尴gān 玄xuán第三部分【2007年广州湛江考题-1】—易答案:B解析:予jǐ斟zhēn 堤dí尴gān 玄xuán【2006年山东临沂考题-1】—易答案:C解析:(A倾qīng 茁zhuóB眸móu D颤chàn【2010年深圳考题-1】—中答案 B解析姊妹(zǐ)【2009年深圳考题-1】—中答案 D解析绮丽(yí)咬文嚼字(jiáo)草长莺飞(zháng)【2009年重庆考题-1】—中答案:C解析:苦心孤诣.(zhǐ应读(yì)【2006年天津考题-1】—中答案:C解析:游弋.(yì)【2008年广州考题-1】—难答案C解析:( A陨.落yǔn;B重蹈覆辙.zhã,拮.据jiã;D恪.尽职守kâ,憔.悴qiáo)字形【课前诊断习题】答案:C解析:相题并论应为相提并论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见义思迁应为见异思迁第一部分【配套习题】【2010湛江州中考题-2】—易答案:A解析:B 诲应为晦 C 栽应为载 D 霄应为宵【2009佛山州中考题-2】—中答案:A解析:B躁应为燥C 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D粗制烂造应为粗制滥造【2010年广州中考题-2】—中答案:2.D解析:(安详、籍贯、通宵达旦)【2009梅州中考题-2】—难答案:C解析:相题并论应为相提并论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见义思迁应为见异思迁第一部分【配套习题】【2007年湛江中考题-2】—易答案:D解析:恢-灰竞-兢坚-艰颈-胫籍-藉手-首【2009年重庆中考题-2】—中答案:D解析:A苍茫风起云涌 B禁锢、顾名思义 C仰慕、遮天蔽日【2009年湛江中考题-2】—中答案:C解析:A揭应为遏B 秀应为袖D临应为凌【2007年广州中考题-2】—中答案:B解析:应为甘霖【2008年重庆考题-2】—难答案: D解析:(充耳不闻B.喧闹因地制宜C.震撼笼统)词语:【课前诊断习题】2010年北京市答案: B解析:A:布.告:1. 遍告;宣告;布.局:下棋时从全局观点出发进行布子,(2).引申指对事物的规划安排。

C:情不自禁.:.禁:控制;忍俊不禁.:.不禁:无法控制。

D温故.知新黄冈市2010年答案:C.解析:A、响彻云霄:声音十分响亮.与前面的"名声"搭配不当.B、各得其所:意思是各如其所愿。

不能用在相互的配合中。

C、锲而不舍:做事坚持到底,有毅力。

用在此处恰当。

D、头晕目眩:头昏眼花,不符合语境。

第一部分【2010年天津中考题-2】—易答案A解析:系统和设施要和完善搭配;佩服:是对别人的才华或者精神品德而言,历史应该和悠久搭配。

【2009年北京中考题-2】—易答案 D解析A:应为“恻”B:应为“蔽”C:应为“焕”【2008深圳中考题-2】—中答案: D解析: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句子应该用“启事”。

【2010年重庆中考题-2】—难答案 D解析: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形容非常镇静这个词语偏褒义,而句子表达的是贬义,这与句子的语言色彩不符合。

第二部分【配套习题】【2010年梅州中考题-2】—易答案A解析:精神矍铄....:.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与....:是指年纪大的人,不能形容年轻人。

语无伦次句子意义不符合。

小巧玲珑...........是形容人的,而不能用来...........形容生活细节。

【2010年肇庆中考题-2】—易答案 B解析:不耻下问:是指上级对下属的学习,而小陈只是一位学生,谈不上是地位高的人。

【2008年广州中考题-3】—中答案 B解析:①“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

②“不务正业”:指不从事正当的职业;也指不注重甚至丢下本职工作,而去搞其他无关的事情。

“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

【2010年湛江中考题-3】—中答案: C解析:A“奋不顾身’’意思是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

,危,多用褒义。

感情色彩有误;开卷有益"指打开书本总有益处。

常用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有益处,司以得到有用的知识d 词意理解错误;C缸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

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正确;D“花枝招展’’指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漂亮。

词语对象用错。

【2009年广东茂名中考题-5】—中答案: B解析: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不合语境,可用“流连忘返”【2009年梅州中考题-2】—中答案:C解析:A:沁人心脾,沁:渗入。

吸入了清新空气或喝了清凉的饮料,像渗入内脏一样感到舒畅。

形容感人至深。

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B: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D:比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道路【2009年湖北黄冈中考题-10】—难答案: D解析:A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

与句子后面的意思重复了。

B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不能用于对待别人。

C慷慨解囊:意思是资助别人,不是自己花钱买东西。

D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它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病句修改答案【课前诊断习题】2009广东茂名答案:B解析:A搭配不当,“茂名”不是“季节”,可改为茂名的盛夏时节是个收获的季节。

(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否定不当,去掉“并非”或将“不无”改为“没有”。

2010黄冈答案:1.去掉“新格局”或者“的局面”2.成分残缺3.将“发展”和“传承”调换解析:1.新格局和局面语义重复;2.缺少宾语;语序不当,应该先传承之后才能发展2010重庆答案:4.(1)特征(2)应将“形成”改为“导致”(3)影响(4)调查和研究。

解析:第①处缺少宾语。

第②处搭配不当,形成应该和现象搭配;此处是想表达有什么后果,因此用导致较妥当。

第③处词语赘余影响和危害是同义,此处重复了。

第④处语序不当,先调查才能研究,此处语序不当【配套习题】【2010年广东肇庆中考题-3】—易答案:D解析:A:搭配不当,使命应该和承担搭配。

B:语序不当,应改为,一些阅读方法的掌握很有必要。

C搭配不当,约数和概数不能一起连用。

【2010年广东深圳中考题-2】—中答案:A解析:B:缺少主语C“渐渐”和“突然”搭配不当D:一面与两面不搭配,这是常见的错误句式【2010年广东湛江中考题-4】—中答案:D解析:A:一面与两面不能呼应。

应把前面的“能否”去掉,或者在“改善”前面“能否”。

B:否定不当,应该去掉“不”C缺少谓语,应在“更深”前加“有”或“有了”【2009年广东茂名中考题-4】—中答案:B解析:A搭配不当,“茂名”不是“季节”,可改为茂名的盛夏时节是个收获的季节。

(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否定不当,去掉“并非”或将“不无”改为【2009年广东肇庆中考题-3】—中答案:D解析:A:一面与两面不能呼应。

应把前面的“能否”去掉。

B:语序不当,应改为“引起广泛地社会关注”C:防止和不要的意义是一样,两个一起使用表示否定的意思,与句意不符合,否定不当。

第二部分【2010年广东茂名中考题-6】—易答案:B解析:A:语序不当,应该加强宣传,再起到教育的作用,应该为加强对考生诚信考试的教宣和传育;C:缺少宾语,应在句子后加上“的目的”。

D:搭配不当,知识应该和增加搭配【2006年广州中考题-5】—易答案:B解析:A:语序颠倒C:主语残缺D:不符合逻辑【2007年广东湛江中考题-4】—中答案:C解析:A:把能否去掉,使句子前后一致;B:定语几个修饰有歧义,表意不明确;D:语序不当,充分应放到发挥的前面【2006年天津中考题-5】—中答案:B解析:A:语序不当,应该将“发生”放在“频繁”之后,“都”删去C:缺少谓语,在“发布会”的后面加上“宣布”,D :一面与两面不能呼应。

应把前面的“有没有”去掉。

【2006年重庆中考题-5】—难(2)语序不当。

"这回”应放到句子的前面第三部分【2010年黄冈中考题-11】—易答案: 2.成分残缺解析:2.缺少宾语【2010年天津中考题-3】—易答案:D解析:A:语序不当,城市与建设应该调换位置B:由于介词引导句子,使得缺少主语,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句式。

C:缺少宾语【2009年佛山中考题-4】—易答案:A解析:B:搭配不当,关系词“即使”与“但”搭配不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