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卡万有图文化探析

唐卡万有图文化探析


展的基本,是万物生发之源;“一_一”代表自 然界中的地、月、坤;从数的意义上看:它表示 偶数;从两性生殖器官来看:代表女性。太阳 下去,月亮升起;月亮下去,太阳出来。太阳
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 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当然,八卦在矩阵、群 论、概率论中都有其数学解释,在此不多做阐 述。笔者仅将八卦与自然现象、物质属性、方
60
万方数据
西藏研究
2009年第5期
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分别还有一个类似的九宫 图2:九宫(局部)
图。其特点是用1~9这九个数字排成三行 三列,每行每列及其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之 和都是15(见图3),这个图如果以5为中心 逆时针转900、1800和2700,可再得到3个九 宫图,再分别对调第一行和第三行可以得到 另外四个九宫图。有诗赞美九宫:“四海三 山八洞仙,九龙王子一技莲。二七六郎赏月 半,周围十五月团圆。”【21这种纵横图在程序 设计、组合分析、实验设计、人工智能、图论、 博奕论等方面都受到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和发展。
6l
万方数据
唐卡“万有图”文化探析
一定真的出于伏羲、大禹时代,但也绝非出于 宋人的托古伪作,而是有所继承的。
据西藏的传统说法,在古代象雄以及吐
蕃,九宫一般被叫做岔q‘W,意为“九甲块”,
据称其来自宇宙的金龟,它除了指定四面八 方的意思外,还蕴涵有把握时间的规范、了解 宇宙的结构等意指,其词汇学的内涵与外延 意义与汉语相近。有关宇宙金龟的说法,可 在一些较早的藏文文献如《莲花生遗教》中 找到,据说这类传说都是引用了来自汉地的 文本,比如其引用的一篇名为《神变经典历 书》的文献,其中就有关于乌龟与九宫起源 的神话故事:“无所不知的文殊师利,为了众 生的利益,他变成了一只乌龟,从其四 肢出来了八卦,官叫九宫。”另外,《白琉璃》
ll l

坤 地 顺 北 西南 阴土 母 孝 腹 牛 棉 黄色 夏秋问
000

震 雷 动 东北 东 刚木 长男 仁 足 龙 竹 玄色 春
100

巽 风 人 西南 东南 柔木 长女 和 股 鸡 草 青色 春夏间
0ll

坎 水 陷 西 北 阴水 中男 义 耳 猪 木坚多心 黑色 冬
010

图7:先天八卦图
图8:后天八卦图
墨一

钐Ⅲ心 |l|- ◇兰三么
63
万方数据
唐卡“万有图”文化探析
八卦作为一套抽象的符号系统,由8个 繁衍。[1 3][141通过这两种简单的符号可得出
各不相同的符号组成,人们可以赋予它们各 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排列组合。如果取两画
种各样的内容,但最简易的理解法是被视为 为一卦,按照排列组合原理,这两个符号最多
“九宫图”深深地扎根在藏族的文化艺 术中,渗透于大量保存于西藏的唐卡、壁画、 风马旗中。1982年,崔成群觉先生在其《藏 族天文历法史略》一文中提到,在西藏传播 最广的历法有五行算法、十二生肖纪年法、八 卦、九宫等,该文注释13不但对九宫作了说 明,还画了6个九宫图;在韩书力先生的《西 藏风马旗》中,100多面风马旗中有6面中间 含有九宫图,文章对藏族九宫历进行了详尽 介绍,文中还有藏族神话中的宇宙生成图、西 藏九宫占卜盘、《白琉璃》中的“飞九宫”变化 图等;依据《白琉璃》描绘的行星和星宿唐卡 右边中间有9个九宫图。1999年6月出版 的《中国数学史大系》第六卷中的“藏族的数 学”一节,也提到了九宫图,等等。从天文历 法计算、罗盘卦卜、保护神、护身符到风马旗, 都能见到九宫图,而且都处于非常突出的地 位,对西藏的天文、历算、医学、数学等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另外,蒙古族古经《珠露海》中 的九宫图的数字不是用阿拉伯或蒙古文书 写,而是用藏文数字书写,很可能是随着藏传
2009年第5期
系的象征。
图6:Jk卦(局部)
南宋大儒朱熹的《周易本义》卷首附图 九张。其中有一张名为“伏羲/k圭i"方位图” (见图7),亦称“先天八卦方位图”,是由宋 人邵雍传出,旨在解释《易大传·说卦传》中 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 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诸说, 并说明其中所含的方位。另一张图名为“文 王八卦方位图”,亦称“后天八卦方位图”, (见图8)亦出自邵雍,认为乃周文王结合实 际,改进先天图的排列演化而成,旨在解释 《易·说卦传》中说的“万物出乎震,震东方 也,齐乎巽,巽东南也……”o【12 3后人称“先天 图”为“体”,“后天图”为“用”o
圈1:唐卡“万有图”
二一、、,‘九,宫目 图2是图1中间的一部分,称“九宫”(封
q’气≈),又称三阶纵横图或三阶幻方,在图1
[收稿日期】2009—06一Ol 【作者简介]王琼(1968一),湖南衡阳人,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高等教盲管理研究;罗布(1970一),藏族,西藏日喀则人,
主要从事西藏近现代史研究。
万方数据
西藏研究
佛教的传人而传到蒙古族中间的。归1不管怎 样,九宫图及其9个数字在藏族传统生活中 非常重要。在占卜时,给九宫图中的9个数 字赋予与人的命运等有关的具体内容,然后, 使每个数字与连续的12年相对应,于是9个 数字与108年相对应;还有一种算法,使9个 数字与八卦相对应,即过九宫图中心数字的 3个数字及与之相反的两个方向对应,这样 就完全确定了九宫图与八卦的关系。【l则上述 两个对应关系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四则运算 的,有的运算相当复杂。运算时,不使用笔纸 等用具,而使九宫图中的9个数字分别落在 食指、中指、无名指的三个关节上,然后完全 按照记忆进行推算。
发现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影子,展现藏民族非物质文化基础及独特的心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03(2009)05—060—08
电七电电电々电々电电々七电电弋电七七电七电弋女电电女电电★电弋弋弋女七弋七女女女女电★女电七
一、_刖●‘_茜-L
唐卡“万有图”(见图1),藏语又称“斯 巴霍”或“司巴护”,“斯巴”含有生死轮回的 意思,“霍”是汉语的假借词,意为图,故亦称 生死轮回图或六道轮回图。这幅唐卡中间画 有九宫,并环以八卦,周围用十二属相来相 配。最外层怒目獠牙的凶神就是掌管日月星 辰宿年月日时的“太岁星君”。上界中间为 文殊菩萨,右侧为金刚手菩萨,左侧为四臂观 世音;左上角为十相自在图,右上角为可防护 一切凶煞的回遮咒轮;左下角为回遮一切违 缘的遮咒轮,右下角为可增长善缘、福德的缘 起咒轮o[t】
西藏密宗视“万有图”为降妖伏魔、驱邪 隐恶的圣物。在藏传佛教各寺院重大的宗教 礼仪上、旧西藏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的升迁任 命以及民间婚丧喜庆等民俗活动上,都要用 它举场开道,以图吉利祥瑞。本文不探讨此 图的宗教应用,而是用数学的思维模式去认
识图中蕴含的九宫、八卦和十二属相,以期发 现藏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互渗的影子, 为研究和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思 路和新方法。
2009年10月 第5期
西藏研究
Tibetan Studies
No.5 Oct.2009
o∞罚曰回∞良馅圈衙
王琼 罗布
(西藏大学教务处,西藏拉萨850000)
[关键词】唐卡;九宫;八卦;十二属相;五行
[摘要]唐卡是西藏的独特艺术,不仅蕴含着藏传佛教的深奥哲理,更折射出藏民族文化的
方方面面。文章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对唐卡“万有图”中的九宫、八卦、十二属相进行探析,旨在
三 -一、√,L、卦l_
图6也是图1中间的一部分,称“八卦”
(骶Fq弱),这个带着神秘色彩的图案,在我
国影响颇为深广o《史记·日者列传》中说: “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交而 天下治”;《周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 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经现 代学者考证后认为,伏羲作/k圭l,只是一种传 说,不足为信;而文王作八卦倒是有可能的。 也有人认为八卦是由数字或图画文字或结绳 引导产生的(范文澜等),或认为是由龟卜文 或龟甲刻文所演化来的(冯友兰等),或认为 是生殖器崇拜时代产生的(郭沫若、赵国华 等)o【lu不管是谁作的八卦,它的产生、发展 及演变不可能是一个人的杰作,而是与人类 生产生活实际不可分割的。古人总结了自然 界万物的规律,认为万物均由天地阴阳交感 而成,形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地,天地生 阴阳,阴阳生万物的美学观。这与毕达哥拉 斯认为数是宇宙本源的观点颇为接近。八卦 正是由这一简单的“一”变化为复杂的“多” 而逐渐产生形成的,反映了天、地、人之间关
。冬一 ,{ ‘氐
——
一——
晤 I气 一司
图3:九宫数









有关“九宫图”的传说,出现于我国早期 出现的“洛书”,又称“灵龟图”,是一张由一 群黑点子与白空圈组合成的神奇图案(见图 4)。这种图案在什么时代,由谁首创,表达
图4:洛书
的是什么意思?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是伏羲时代,有神龟从黄河支流洛水出 现,背负“洛书”;另一说是大禹治水,立下大 功,上帝赐以《洪范九畴》,有人认为《洪范九 畴》就是洛书。《汉书·五行志》载:“刘歆以 为伏羲氏系天而王,河出图,则而画之,八卦 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阵之,洪范是
图5:藏族神话宇宙生成图
也提到了宇宙大金龟神话,按照其说法,在宇 宙开创之际,还没有天地八方等,仅有世间大 金龟,于是天神降伯阳(文殊菩萨)等用九刃 剑插于背部而出现9个洞(即九宫之格),由
此 一白出(现1毽9种叮颜气下色)和、9二个黑数(字司1(9见N气图习5)1o)【、三51碧即(:伊
司职)、四绿(q唏邪)、五黄(管献)、六白(§下
也o”南宋大儒朱熹认为图由邵雍传出,而追,现行之“洛书”实乃古 人之“九宫图”o 1275年南宋数学家杨辉在 《续古摘奇算法》中谈到了“洛书”的构造法: “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 载九屦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也o”现经出土文物证明,此图早在宋代之前 就有之。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中 的一个“太乙九宫转盘”,占盘正面排列着八 卦和五行;小圆盘所刻图形与洛书数完全相 符。这个小占盘中央刻有一圆点,围绕中央 -点,刻有“吏招摇也”四字.相合为五。环 绕中央之五,在四正方位上“一君”对“九百 姓”,“三相”对“七将”;在四维方位上二对 八,四对六。其九个数字,分布同于“洛 书”。p儿4 o这说明,早在汉朝初年就已流行与 “洛书”相同的图形,所以人们认为“洛书”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