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执教:省福清元洪师学校附属小学玮瑜师:通过这一番了解,大家都笑了,认识了老师,也得到一份快乐!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看似平常的事,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会收获惊喜,获得快乐!──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几位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快乐的人。
(出示课件,描述)这些人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他们的成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他们的成就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更可贵的是:他们执着追求、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科学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她的名字叫玛丽居里,人们亲切的称她──(居里夫人)。
让我们怀着这份期待,开始今天的学习,准备好了吗?背挺直了,给老师一个微笑!好,上课。
【老师的课前谈话,字字珠玑,声声悦耳,多项任务并举。
其一,架起沟通的桥梁,消除恐惧心理。
在大礼堂这样大的地方上课,学生多少有些拘谨,课前老师与学生亲切交谈,用网名打招呼等这些都能让孩子紧的心情得以放松。
在放松的心境下,学生自然就愿意开口说话,对老师产生亲近感。
其二,课堂的新知,点燃求知火把。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关于“科学精神”的文章,课前交流借助图片让学生认识一些科学家,了解其精神品质,渗透单元“科学精神”的相关容,使学生对科学精神有个初步的印象,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样的课前谈话,轻松自然,就像启航的风帆一样,为学生的学习启航。
】教学过程:一、解题,质疑“美丽”师: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作家梁衡为此发表了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散文──看老师板书课题,请注意老师的运笔。
(师板书)注意这个百字,第一横要写得又平又稳,年字这一竖是关键,要写直。
好,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着课题,你会产生哪些思考?生:这是什么样的美丽?师:你抓住了关键词美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生: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师:你关注了“跨越百年”一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生:美丽如花儿一样,容易凋,为什么她的美丽却能跨越百年呢?师:多会思考的孩子,确实,美丽如花儿一样,容易凋,到底是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呢?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们还要关注──作者又是如何表现这份美丽的?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开始美丽的发现之旅。
【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课伊始,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课题的重点提出自己的思考,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带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接下来,老师提出学习目标,抓住“美丽”这条主线入课,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为完成教学目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感知“美丽”师:文章都预习过了吧?读了几遍?打个手势告诉老师。
这文章很长,看来你们预习得很认真!老师要检查一下。
写习惯。
通过捕捉表现“美丽”的语句,对“美丽”有一种初步的整体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为下一个环节再深入的研读做扎实的铺垫。
】三、精读,品味“美丽”师:让我们先来关注外貌的美,刚才那位同学已经告诉我们第二自然段重点写了外貌的美,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假如你是现场的一名记者,想给居里夫人拍一美丽的照片,你会选择哪个镜头?抓住关键词,写下你的想法。
(生自学,并批注,师巡视个别指导)师:(巡视中)老师发现一位同学在“淡泊”一词的旁边批注了“视名利如粪土”这几个字,简练又体现思考,值得大家借鉴。
师:好,让我们分享发现的美丽,注意:分享的时候,先把你找到的镜头读一读,然后再说说你的想法;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可以补充说明,也可以谈自己的不同见解。
好,谁先分享。
生1:“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我认为她的美丽体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年轻漂亮,一个是神色庄重。
师:不错,你抓拍到了一个美丽的镜头,关注了居里夫人年轻漂亮的外表,对于这个镜头,谁还想说?生2:我从“略显疲倦”这个词感受到玛丽居里平时工作很辛苦。
师:工作很辛苦,可她(生:仍然在坚持,从不放弃)你感受到的是一种(生:精神美)。
还从哪些地方发现居里夫人的美呢?生:(全班沉默)师:再读一读,这段话表达中藏着个秘密,发现没?生:我认为肃然无声说明了人们对她的尊敬。
师:你的眼光很独特,关注到了人们的表现,大家注意到了吗?这句话中藏着一对反义词(生:人声鼎沸──肃然无声),描述了人们的变化,同学们,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变化?不着急,再联系下文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生1: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师: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的,还有其他原因吗?生2: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师:也就是说,居里夫人的美丽与她对人类巨大的贡献有着紧密的联系,正是这样的美,让人们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我要表扬刚才分享的同学,你们的分享,让大家揭开了作者语言表达的秘密──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居里夫人美丽的外表,还从侧面描写人们的变化衬托了这份美丽,这样的表现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用我们的朗读来再现当时的场面。
看,居里夫人向我们走来了,一百年前──齐)生:(齐读。
)师:同学们,在这一句话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抓关键词,运用对比,还联系下文,从不同角度品味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并在读中感受了句子的表达效果,这样的学习很有意思,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分享你们发现的美丽吧。
生1:“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我从“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微微陷的大眼睛”感觉居里夫人很漂亮。
师:你选择的是一个特写镜头,关注了居里夫人的衣着和容貌的美。
生2:我从“坚定”看出居里夫人对科学坚定的信念,联系了下文,我从“淡泊”一词知道居里夫人视名如粪土的美好心灵。
师:这孩子很会思考,发现了隐藏在居里夫人的神情里一种精神美,一种人格美。
对这个镜头,还有发现吗?生3:我从看透一切,看透未来,感觉到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师:这个眼神怎么看出她为科学献身了?有不同意见吗?生4:让人感觉她善于观察,很有智慧。
师:智慧也是一种美啊!大家看这两段话,同样是写居里夫人的美丽,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最后,让学生运用以上学法学习第二个镜头,层层推进中丰富了学生对美丽的认识,切身感受到语言的表达效果。
突出体现了高度阅读教学的特点,实现了“得言”、“得意”、“得法”的效果。
这个环节的处理,老师显得有些着急,若能慢下脚步,在老师小结完第一个镜头的学法,让学生根据学习所得同桌交流刚才的学习收获,在交流中不断补充,丰富自己的理解,就能更好地落实到从扶到放的教法,实现“得能”的目的。
】四、自读,表现“美丽”师:(结合板书)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找到了美丽,还研究了作者是如何表现美丽的,并且,我们还体会了句子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非常好。
下面你们要自己学习3—6自然段,从作者描述的具体事例中,找出最能表现居里夫人最能表现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美或人格美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写上你的体会。
(生自学,批注)师:现在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收获。
注意分享的时候,先有感情地读一读你画到的句子,然后说说你的体会。
谁先来?注意:她读哪句,咱们都来关注这一句,好吗?生1:“实验室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的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我从这句感受到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的美。
师:你是怎么体会到这种美丽的?生1:我从“酸碱、点点烧痕、废弃的破棚子、烟熏火燎”这些词体会到的。
师:抓关键词,你体会得不错,大家都轻声读读这两句话,感受这份精神的美。
生:轻声读师:读着读着,你有自己的体会吗?生2:我从“点点烧痕”感觉这是很疼的,要是我,根本无法忍受。
师:是的,这是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2:(读)师:这就是品味语言,在反复的咀嚼中,他读出了自己的一份感动。
你还想说。
生3:我从终日这个词,想到居里夫人每天都这样工作。
师:等等,终日是什么意思?生(齐):每天师:终日不是每天,而是──(生4:一天中从早到晚)。
对,玛丽这样工作,仅仅是一天两天吗?生(齐):不是!师:那是──生5:三年又九个月师:把你的发现所在的句子读出来。
大家注意听,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生5:(读)师:从三个数字的强烈对比中,你感受到这0.1克镭来得──(生:很不容易)你们知道0.1克镭是多少?它比圆珠笔笔尖还要小,可就是这点镭的发现,为人类治疗癌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她为人类开启了原子核研究的大门。
此时,你们还觉得这0.1克镭小吗?它的贡献是──(生:巨大的),大到居里夫人愿意为之付出──生1:付出三年又九个月时间生2:美丽的容颜生3:青春师:是的,就是这点镭,它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在提炼镭的过程中,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着、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已深深打动了你和我。
文中像这样的描述还有很多,接下来,就让我们用朗读表现居里夫人的美丽。
生1:(读)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师:正是居里夫人美丽的付出,才有了镭美丽的放光啊生2: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师:那是居里夫人精神的美在闪光!生3: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师:这是多么高贵的人格。
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读,老师给大家一分钟,把你们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五、回旋读文,升华美丽师:同学们,居里夫人的一生是执着追求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回味着她一生的美丽,我们仿佛又看到一百年前,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音乐起)【点评: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老师在教学这一部分容时,并没有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剖析文本,解读居里夫人感人的事迹上。
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自己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感知语言表达的涵,体会人物可贵的科学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在集体感情朗读汇报中赢得情感共鸣,同时,习得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至于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待下节课进一步咀嚼升华。
这样的处理,充分体现了第一课时的教法,既落实了第一课时教学的实效性,又关注了学情的特点,做到一课一得。
】六、指导书写师:品味居里夫人的美丽,我们意犹未尽,现在到了展示我们自己美丽的时候。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今天要练写的字,大家都知道练字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