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观察多媒体课件)
无偿献血照片; 爱心捐献照片;
关爱照片; 救助照片。
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
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不求学生的回答多么准确,只期用此达到引领活动之目的。)
水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永远离不开水,水被称做人类生命的甘泉,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一方面生活用水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却是大量地浪费水和污染水。为了珍惜水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以中学生的名义向全区人民发出以下倡议:
1. 在社会上进行节约水和保护水的宣传。
2. 树立节水意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 学会分享
师生共同学习探讨: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把“我的”当成“我们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分享”经历谈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能分享的东西不仅仅是物质的,有时候精神上的分享更难能可贵。)
教师着重指出,“分享”与“合作”的关系;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合作求双赢。
展示课件:师生阅读感悟。
3. 洗衣物时经常用
A. 肥皂192人占24%
B. 洗衣粉608人占76%
结论:大部分人都使用洗衣粉,少部分人使用肥皂,说明大部分人没有注意洗衣粉对水质的污染问题。
4. 处理剩余菜汤的办法是
A. 倒进洗手间80人占10%
B. 扔进垃圾桶520人占65%
C. 其他办法280人占35%
结论: 有一些人把剩余菜汤直接倒进洗手间里,对水质造成了污染。
展示学生自制“珍惜水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书。
珍惜水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最近,我们在参观污水处理厂和考察沙河时发现,由于人口增长、人为污染,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每天至少要产生50万吨以上的城市污水,而其中至少又有10万吨以上的污水因来不及处理而直接排放到了沙河的下游河段中,这些流入河流中的污水对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自身健康正造成极大破坏和威胁……
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社会生活中,善待他人其实也是在善待自己。如果人人心里都燃起一盏爱的明灯,用爱来照亮别人,那我们就都能拥有一份爱的光明。
3. 学会助人
说经历谈感受:生活中自己接受别人帮助或帮助别人的经历及当时的感受。
学生说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体验那双份的快乐。
展示课件:设身处地,移情训练。
在你回家时,遇到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呻吟,身旁还有一些血迹……
你正在小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了,周围只有你一个人,可是自己又不会游泳……
想一想:在上述情境中自己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人。
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尤其教育未成年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注意学会自我保护。
(讲故事这一环节一定要开发利用好“学生的生活体验”这一活的宝贵资源,如果能有学生讲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谦让”小故事就更难能可贵,这正符合“为学生的体验而教”的新教材编写基本理念,也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要求──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
根据反馈情况,教师归纳强调:① 谦让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或缺的道德规范。② 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突出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③ 谦让有“度”:在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敢于说“不”。区分“谦让”与无原则地妥协让步之间的不同。
3. 加强对超量用水的管理。
4. 少用洗涤用品,选用对水污染小的肥皂洗衣物。
5. 不往水中乱扔废弃物、油污和化学药品等。
6. 学会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过滤方法,以减少污水的排放。
珍惜水就是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命。珍惜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珍惜每一滴水。
结语: 让我们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积极献言献策,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人人献出一点爱,让我们的世界充满阳光,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2.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1.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2.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的关于谦让、分享、助人的小故事。
3.学生自制的关于河水污染的调查报告。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方案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关中学赵慧琴
课题名称
《养成亲社会行为》
科目
思想品德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作为八年级学生,性格趋于成稳,教学中需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该课程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具备良好的教学基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滴水的水龙头 生活用水污染
1. 淘米、洗菜后的水
A. 倒掉576人占72%
B. 浇花、洗碗、冲厕所 224人占28%
结论:一部分人比较节约用水,但也有一部分人没有重复利用水的习惯。
2. 洗餐具时是否用餐具洗洁精
A. 是688人占86%
B. 否112人占14%
结论:多数人为了方便、洗得干净而使用餐具洗洁精,而没有重视洗洁剂对水质造成的污染。
教学活动4
(四)课外研讨迁移创新
交流日常节水小经验、小窍门,以“珍惜水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主题,设计一期手抄报。
最后,教师可适当归纳指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如安慰、同情与关心行为,助人行为,合作行为,分享行为等。
教学活动3
(三)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展示课件:社会公益活动系列图片。
自己了解到的社会公益活动还有哪些?亲身参与的有哪些?活动中自己有什么感受?
展示学生自制《河水浪费污染调查报告》或收集图片。
2.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1.先提供了几种亲社会行为的典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做教学的引领活动。
2.然后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活动2
(二)启发体验 共同探讨
1. 学会谦让
让学生读教材上的“瘦羊博士”和“大树将军”两个小故事后,回答问题:
你认为甄宇和冯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这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
(学生回答略)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讲出来给大家听。
学生可以讲准备好的“孔融让梨”或“将相和”的小故事,也可讲别的有关体现“谦让”美德的小故事,如著名的“六尺巷”历史小故事等。
展示课件:榜样示范。
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其在安徽桐城的祖居与吴姓人家为邻。对方欲越界盖房,家人遂驰书京华禀告,张英写了一首诗作复:“一纸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让他三尺”,吴姓人家深感其义,也退让三尺,这样就诞生了“六尺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