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课后习题整理(全)
7.鹿角和鹿腿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3.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1.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大家来讨论一下吧。 2.发言的时候先表明你的观点,再说清楚理由。
18.童年的水墨画
1.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2.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9.剃头大师 20.肥皂泡
1.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先猜猜它们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2.一边读一边想,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3.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13.花钟
1.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2.展示活动成果。 1.识字加油站:通过出示标牌,引领学生认识“税”“档”“咖”“啡
”“阅”“废”“贸”七个生字。
2.词句段运
用:①对照流程图读读下面这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
程。
②观察中心句
在开头的排比句,在照样子写一段话。 1.朗读课文。 背诵第1自然段。
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 楚的。
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 楚的。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 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 易接受。
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4.昆虫备忘录 用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口语交际
春游去哪儿
习作 语文园地
我的植物朋友 1.交流平台:感受句子的优美生动(动词、修辞、细致描写) 2.识字加油站:读一读,记一记(形旁表意:提手旁、绞丝旁、贝字 旁) 3.词句段运用:读一读,说说括号中的那个词语在句子里更合适。(区 别近义词)读一读,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量词+形容词+
5.守株待兔 6.陶罐和铁罐
1.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未而守株”。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3.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1.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 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读读“阅读链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
1.借助表格,提取信息。 2.依据阅读材料,形成观点。 3.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不 同的传统节日。
1.通过抓中心句,理解“围绕一个意思 ”由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方法。 2.借助关键词,围绕一个意思清楚介绍 一件事物。
1.依据阅读材料,形成观点。 2.借助图文工具,介绍一件事物。
1.整合信息,输出表达。 2.借助活动,进一步了解不同的传统节 日。
2.默读第1-2自然段。分别说说这两段话的大意。
3.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填一填,体会一下。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睡莲
14.蜜蜂 习作
语文园地
1.默读课文。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从课文中找 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你做过什么小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 写之前,可以先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词句段运用 1.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两段话,照样 子写一写你的观察和思考。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 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
24.火烧云 口语交际
习作
1.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2.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的。 3.读读下面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
有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高年级同学看到了,劝 他别这么做。 你觉得那个同学更有可能接受谁的劝告?为什么? 如果遇到下面的这些情况,你会怎样劝他们? 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们的国宝。许多小朋友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可 能有些疑问需要解答: 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 宝? 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看还需不需要补充新内容。如果有不准确的内
1.理解、梳理课文内容。 2.发挥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发挥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发挥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1.知识积累。 2.联系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1.理解、梳理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发挥想象。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 楚的。 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年级课后习题整理
课文
课后内容
1古诗三首 2.燕子 3.荷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结合 诗意想画面)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1~3自 然段。(边读边想画面) 2.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形容词+名词) 3.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优美句子积 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下面的词语。背诵2~4自然段。(儿化 音、两个二声词、轻声) 2.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读文想画面) 3.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关注优美语句) 4.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 花。(用优美语句写事物的不同形态)
16.小真的长头发
1.小真说他的长头发能做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想象一下: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用来做什么?和同学交流, 看谁的想法更奇妙、更有趣。
1.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习作:奇妙的想象 1.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肥皂泡的过程。 2.在文中找找不容易读懂的句子,说说它们的意思。 3.读句子,体会丰富的想象,再想一想,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 些美丽的去处呢?
1.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2.读一读,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语文园地六
3.日积月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
1.抓情节反转处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2.借助关键词语讲述故事。
1.一边听一遍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 有道理。2.尊重不同想法。
1.观察图片,说图画。2.明晰重点,写 图画。
1.能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 同结构的词语。2.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
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1.积累古诗文。 2.借助关键字词,理解诗句内容,并能 展开想象。 3.借助表格,梳理信息,了解不同传统 节日的时间和习俗。
1.请你写一段话,把上面这幅图画的内容介绍给大家。 2.写之前,先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 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3.写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词句段运用 1.说说下面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几个。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1.积累字词。 2.借助图文工具,口头描述活动过程。 3.掌握围绕一个意思写排比句的方法。
1.借助关键语句概括自然段大意。2.通 过比较,体会课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1.借助关键词句,学会概括。2.运用多 种方式,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
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1.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 符号,并尝试运用。
11《赵州桥》
1.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
写清楚的。
2.选择词语,化
身导游介绍赵州桥。
3.交流自己知道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2《一幅名扬中外 1.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的画》
2.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奇妙的世界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
。
3.小练笔: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感受这些普通而又美得事物。你也来写
一写吧。
23.海底世界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2.在课文中找找下面的句子再哪个自然段,说说那段话是怎样把这个意 思写清楚的。 3.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9.《古诗三首》 3.用表格记录不同传统节日地时间和习俗。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表格。 2.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地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10.《纸的发明》 3.小组内交流了解传统节日活动的收获。
整理
语文要素
学习记录方法:特点、外形、习性、活 动等
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
1.调动五种感官写观察记录表。 2.写观察和感受。
1.正确朗读,感受文言文韵味。2.借助 注释,疏通文意。3.抓住人物行为,读
懂故事。
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2.读 好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