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工程计价定额及应用

道路工程计价定额及应用

第五章道路工程计价定额第一节道路工程基础知识道路,就广义而言,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专用道路等,它们之间在结构构造方面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在道路的功能、所处地域、管辖权限等方面有所不同。

公路是指联通全国各行政区划之间的汽车道路交通网络,一般由国家或各省管辖。

城市道路是市区内交通运输的通道、同时也是各种管线的走廊和城区区划的界线,具有城市规划骨架的作用。

它除满足各种车辆通行外,还必须为市民的出行提供安全便利。

专用道路是为某种特定需要开辟的道路交通,如矿山道路、军用道路等。

本章所讲的道路工程,除特别说明外均指城市道路工程,城市道路工程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道路工程结构(一)道路工程的组成城市道路在空间上是一条带状的实体构筑物。

一般有主体工程的车行道(快、慢车道)、非机动车道、分隔带(绿化带),附属工程有人行道、侧平石、排水系统及各种管线组成。

特殊路段可能会修筑挡土墙。

立交或平面交叉等。

道路工程各部分结构在横断面上的布置详见图5-1。

筑的部分称为路基,在路基之上采用工程材料由人工或机械铺筑的部分称为路面。

学习市政工程计价,需要了解道路工程的分级分类,这有助于理解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划分及综合定额的运用就道路工程而言,它是依据机动车道的宽度、路面结构的类型及路幅的形式综合划分的,概括地说就是根据道路的等级和类型划分的。

(二)道路工程分类1. 路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交通组成及交通量的大小,结合当地地形地物条件,道路横断面的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各部分有多种组合形式,按组合形式的不同,可将车行道横向布置分为一幅式、二幅式、三幅式及四幅式。

详见图5-2。

各种路幅形式及其特性见表5-1。

道路幅式及其特性表5-12. 道路分类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在合理的路网规划的基础上,根据道路功能、性质的不同, 将道路进行适当分类,以满足城市道路的交通组织管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交通拥挤,保障通行安全,为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

为此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详见表5-2。

城市道路分类表表5-2主干路为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路,4车道以上宜采用三幅路或四幅路,自行车多时应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形式两侧不宜设公共建筑物的进口次干路为城市交通干路,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

一般为4车道宜采用三幅路或四幅路,自行车多时宜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形式与主干路相交处以平交为主支路为次干路与街坊路,区间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为主多采用混行的单幅式与次干路平交图5-2城市道路横断路面幅形式a—机动车;b—非机动车;c—人行道;d —分隔带(绿化带);B—道路全宽(三)道路结构1. 结构层次-S_SL._2—I»!町------- —— -- M 匚丨「二勺P4] ----------- ------------------- —--------------耳一pl b_ 1 c L-----------------------------------< f f 丐a _ ,块械II.二块板nr.三士交板IV.四块阪为了更好地发挥材料的使用性能,提高道路的使用品质,降低道路工程造价。

道路工程通常都是分层铺筑的层状体系结构,从上向下依次为面层、基层、垫层、土基。

面层、基层、垫层合称为路面。

如图5-3所示。

(1)面层:面层是路面结构层的最上面一个层次,它直接同大气和车轮接触,受行车荷载的作用以及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最大。

因此,面层材料应具备较高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2)基层:基层是路面结构层中的承重部分,主要承受车轮荷载的竖向力,并把由面层传下来的应力扩散到垫层或土基。

因此,基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应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性能。

基层有时分两层铺筑,此时,上面一层仍称为基层,下面一层称为底基层。

(3)垫层: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次,起排水、隔水、防冻或防污等作用, 能够调节和改善土基的水温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具有必要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减小土层产生的变形。

因此,在一些路基水温状况不良或有冻胀的土基上,都应在基层之下加设垫层。

(4)土基:道路的基础,简称路基,是一种土工结构物,由填方或挖方修筑而成。

路基必须满足压实度的要求。

注:1、路槽:为铺筑路面,在路基上按照设计要求修筑的浅槽,以便把路面材料铺到槽里,经碾压使路面成形。

分挖槽、培槽、半挖半培槽三种形式。

2、路床:路槽底部一定深度的部分称路床。

土质路床又称土基。

3、路面结构层:构成路面的各铺砌层,按其所处的层位和作用,主要有面层、基层和垫层面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的路面结构层。

基层:设在面层以下的结构层。

主要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并将荷载分布到垫层或土基上。

当基层分为多层时,其最下面的一层称底基层。

2. 路面分类路面的分类方法较多,通常有:(1)按路面结构组成和力学特性分类见表5-3。

路面结构组成和力学特性分类表表5-3注:1、刚性路面:刚度较大、抗弯拉强度较高的路面。

一般指水泥混凝土路面2 、柔性路面:刚度较小、抗弯拉强度较低,主要靠抗压、抗剪强度来承受车辆荷载作用的路面。

(2)按路面的使用品质分级见表5-4。

路面等级及相关资料表表5-4(a )图5-6半刚性路面结构注:柔性路面一一通常也称为黑色路面。

这里的 路面”一词与专业术语里的 路面 的含义有区别,人们通常所说的路面是指道路表面与车轮接触的可见层,仅仅指路面的 面层。

专业术语中的 路面”是指面层、基层、垫层的组合结构层。

在实际的道路路面结 构中,根据行车要求、力学强度组合、结构稳定的需要,面层还可进一步设置磨耗层、 面层上层、面层下层;基层也可设计成上基层、下基层、底基层;当基层和面层需加强 联结时,还可设置联结层。

(3)常见路面结构层组合路面结构层的组合是根据道路等级、路线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设计确定,这里只列举 几种常见类型,见图5-4、图5-5和图5-6C30抗折水泥混凝土 h=24cm石灰土基层h=25cm土基C30抗折水泥混凝土 h=22cm水泥石屑基层h=24cm土基(a )(b )图5-4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 沥青碎石 天然砂砾 二灰粒料稳定层土基土基(a )(b )图5-5柔性路面结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天然砂砾 土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水泥石屑稳定层土基(b )二、道路工程施工道路工程施工的内容一般包括土(石)方工程、道路基层、道路面层、道路附属工程四大部分。

各部分的施工必须遵守的总体顺序应是先下后上,先主体后附属。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操作过程必须遵守规定的工艺顺序,这个工艺顺序即是各自的施工程序。

现行的《海南省市政工程综合定额》的各定额表头的工作内容”就是对该项目施工操作过程的简要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定额,合理地套用定额,正确地进行工程项目清单的编制或计价,必须清楚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程序。

(一)土(石)方工程施工道路土(石)方工程包括的施工内容为路基土方填筑、路堑开挖、土方挖运、压路机分层碾压等施工过程,特殊路段可能出现软土地基处理或防护加固工程。

这部分内容在本书第2章土石方工程”中已有叙述。

本节只就路床整形施工作一介绍。

路床整形施工是路基土方工程完成后,在进行路面基层铺筑前必须进行的工程内容。

施工的要求有两点,一是进行铲高垫低,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拱;二是进行有效碾压,达到设计规定的压实度要求。

一般的设计标准见5-5。

注:表中数字,分子为重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分母为轻型击实标准的压实度;2. 表列深度均由路床顶算起;3. 填方高度小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应不低于表列挖方的要求;4. 实测压实度(%)=现场土样最大干密度/试验室获得的该土质最大干密度。

(二)道路基层施工道路基层(垫层),一般有石灰土基层,石灰工业废渣基层、配碎(砾)石基层,天然砂砾基层,水泥稳定基层。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压实后较密实,孔隙率和透水性较小,强度比较稳定,受温度和水的影响不大,适应于机械化施工,并能就地取材。

1. 石灰土基层石灰土基层,在道路工程中应用较广泛,常用作高级、次高级路面的基层或作为改善水温状况的垫层,通常采用的石灰剂量为8%〜12% ;石灰剂量=石灰重:干土重。

将土粉碎,掺入适量石灰,按照一定技术要求,使混合料在最佳含水量下拌和、铺筑、压实,经养护成型的结构层,称为石灰土基层。

石灰土基层根据拌和的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路拌和厂拌。

路拌一般采用拖拉机带梨耙在路槽中翻拌,厂拌是采用拌和机拌和后再运往现场进行摊铺。

施工程序见图5-7:图5-7石灰土基层施工程序2. 石灰工业废渣基层随着工业的发展,对工业废渣的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国内外道路建设中利用工业废渣,已取得显著成绩,化废为宝,保护环境,应是今后筑路建设的方向。

常用的工业废渣有电石渣、冶炼炉渣、煤渣及粉煤灰等。

所谓石灰工业渣就是把石灰、某种废渣土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一般称为两渣土”或两灰土”基层。

如:石灰、粉煤灰、土基层;石灰、炉渣基层等。

若将石灰、工业废渣、碎(砾)石混合使用,即称为三渣基层”如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等。

以上各种石灰工业废渣基层,施工过程与石灰土基层大致相同,均是经过拌和——整型一一碾压一一养护而形成的半刚性路面结构层。

3. 天然砂砾石基层天然砂砾石基层所用材料为天然砂砾,虽不完全符合级配要求,但可就地取材,施工简易,造价低,稳定性好,故可作高级路面或次高级路面的基层或垫层。

施工基本过程:备料——摊铺——整型——碾压。

4. 级配碎石一般是由0.075〜50mm粒径的碎石通过密实原则级配而成,施工方法与天然砂砾基本相同。

5. 水泥石屑基层适用于潮湿多雨地区,是由粒径为5〜15mm的砂砾石,掺拌一定比例的水泥碾压成型。

实际上它是一种低强度等级的无砂小石子混凝土。

水泥常用剂量为5%〜8%,施工方法分为路拌和厂拌。

施工程序见图5-8。

图5-8水泥石屑施工(三)沥青类面层施工1.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沥青表面处治是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的沥青面层。

是用沥青包裹矿料,铺筑厚度不大于3cm的一种薄层处治面层。

主要作用是保护下层路面结构,避免直接遭受行车和自然因素的破坏,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改善行车条件。

可作为城市道路支路面层或在旧有沥青路面上加铺罩面或磨耗层。

沥青表面处治的施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层铺法,又可分为单层式、双层式、三层式。

另一种是拌和法,即沥青和矿料按比例拌和后,摊铺、碾压的方法,这里主要介绍层铺法施工工艺,详见图5-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