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扬州市小高考地理模拟卷(二)

江苏省扬州市小高考地理模拟卷(二)

P 5 P 4 P 3 P 2 ④⑤ ⑥地 理 试 卷 2012-12-26第I 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8日14时许,我国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中国首次载人交汇对接取得成功。

宇航员在天宫内生活了10天,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工作。

6月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返回舱成功着陆。

读图及材料,完成1-4题。

1.若远在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华人收看电视直播“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对接视频的当地时间是A .18日1时B .18日22点C .17日22点D .17日2点 2.“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对接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于上面右图中的A. A B .B C .C D .D 3. “神舟九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A.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 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C.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D. 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4.“神舟九号”升空时,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B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 .塔里木河处于丰水期 D .扬州日出时间早于6:00 读图1,地貌模式图,回答5-6题。

5.由图可知A .沉积物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B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 .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6.该地貌主要分布于A .河流入海口B .河流出山口处C .大江大河中下游D .盆地中心读图2,①②③所在的纬线为33°N ,若①所在的大陆为欧亚大陆,③所在的大陆为北美大陆,P 1、P 2、P 3、P 4、P 5代表等压面,完成7-8题。

7.比较图中各点气压的由高到低排列为A .①②③④图1B .②③⑤⑥C .②①④⑤D .⑤④③②8.此季节,①所在的大陆该纬度东、西沿岸的气候特征分别是A .东岸寒冷干燥,西岸温和多雨B .东岸炎热干燥,西岸温和多雨C .东岸高温多雨,西岸炎热干燥D .东岸寒冷多雨,西岸炎热干燥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

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a 、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图表示北半球冬季、高气压B.b 图表示北半球冬季、低气压C.a 图表示北半球夏季、低气压D.b 图表示北半球夏季、高气压 10. b 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飓风“桑迪”于2012年10月29日在新泽西州登陆,对新泽西、纽约、康涅狄格州造成严重损失,西弗吉尼亚等地则降下大雪,已在美国造成超过60人死亡,数百万人断电断水。

据此,完成第11题。

11.下列示意图中,与“桑迪”的成因一致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 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12-14题。

12.终年处于乙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B.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终年炎热干燥13.气压带和风带偏移到图中C 位置时,为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4.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是A.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B.夏季偏北,冬季偏南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D.夏季偏南,冬季偏北甲乙丙丁图2 图3图6读图4,完成15-16题。

15.“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诗歌中描述的现象A.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1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A .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B .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C .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 .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读图5“①(120°E ,26°N )、②(128°E ,42°N )、③(90°E ,43°N )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热带季雨林带18.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降水、热量 B.热量、降水 C.降水、降水D.热量、热量19.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某一要素变化,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都会变化 B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特征是不变的C .水文和气候可以相互影响D .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

读图6,回答20-21题。

20.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 .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C .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D .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循环水量21.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①大气中CO 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一定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图4图5本国人口外来人口年龄结构65岁以上50~65岁20~50岁20岁以下图中每个方块代表1万人图7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图7为上海市1950-199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曲线。

读图回答22-23题。

22.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3.上海市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期是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图8为“某国人口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 男女比例不平衡B. 外来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 老年人口超过青壮年人口D. 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25.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 环境因素B. 战争因素C. 政策因素D. 经济因素2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的正确叙述是A.环境人口容量不具有相对确定性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合理容量C.环境人口容量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D.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3亿人有些学者以每平方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采猎文明时期为0.02—0.03人/平方米,农业文明时期为40人/平方米,工业文明时期为160人/平方米。

27.该资料反映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 B.资源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读下列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回答28-29题.图828.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D.丁、乙、丙、甲 29.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教育压力大B.人口老龄化C.劳动力不足D.死亡率极高 30.读图9,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方向与图形一致的是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二、判断题: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A”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B”涂黑。

如将“A”和“B”都涂黑或涂“C”、“D”代号均不得分。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 地轴和晨昏线所成夹角的度数恰好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

3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仅能塑造地貌景观,还能够促进矿产资源的形成。

33. 在锋面系统中,冷锋的锋后和暖锋的锋前易形成降水,例如梅雨天气的形成。

34. 山地的纬度位置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其垂直地带性越明显。

35. 自然资源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例如,棉花、土地就是自然资源。

36.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7. 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用途的多样化使土地质量的含义和判别标准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38. 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爆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39. 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台风。

40. 全球气候变暖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间冰期中。

①②③④图9表一省级行政区1953~1975年暴雨数黑吉辽25~27次晋27次豫24次湘、鄂28次粤、桂51~64次图10高二( )班 考试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扬州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卷 第II 卷(综合题 共30分)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41.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此时是北半球的 季,亚欧 大陆上形成 气压,它切断了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半年后,A 处刮 季风,性质是 。

其成因是 。

(3)此时B 处盛行 季风,其具体形 成过程是。

42.读试卷第6页图10“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分布图”和表一,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洪涝灾害主要是由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造成的。

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填“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或“青藏高寒区”)。

(2)结合表一中的资料分析说明:①暴雨出现频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 ,其原因是雨季长,台风雨多。

②近些年来,我国多暴雨的地区经常发生特大洪灾,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试分析影响图示地区洪灾多发的人为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对暴雨的预防措施主要是 。

(4)防洪可以采取 措施和 措施相结合的办法。

43.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7分)(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特点。

各要素间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循环名称有: 、 、 、 。

(2)图中A 、B 、C 、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 。

(3)我国西北地区陆地环境的形成主要是由 要素决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