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天之本为:()A.心B.肺C.脾D.肝E.肾2下列各项,称为“水之上源”的是:()A.心B.肺C.脾D.肝E.肾“3肾所藏之精是指()。
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D、生殖之精。
4、中医学第一部经典的医学著作是()A《难经》B《内经》C《伤寒论》D《类经》2、根据阴阳学说,5下列属阳的是()A寒凉B闭合C凝聚D兴奋3、下列事物属于木行的是()A肝B膀胱C喜D肉4、肾病累及于肝,应属于()A水能生木B子病犯母C水不涵木D肾病乘肝5、具有主统血作用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6、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是 ( A )A、以五脏为中心B、以六腑为中心C、以五官为中心D、以五体为中心7、五味中入肝的是(A )A、酸B、苦C、甘 ?D、辛 ?E、咸8、五味中入肺的是(D )A、酸B、苦 ?C、甘D、辛 ?E、咸9、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酸则伤( C )A、心B、肺 ?C、肝 ?D、脾 ?E、肾10、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的( A )A、阴消阳长过程B、阳消阴长过程C、寒极生热过程D、相互对立斗争E、以上均是11、从日中到黄昏是属于(B )A、阳长阴消B、阴长阳消C、阳随阴长D、阴随阳长E、阴阳转化12、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苦则伤( A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3、五脏中不包括(D )A、心B、肝C、肺D、女子胞E、肾14、心主神志指的是(C )A、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B、人的眼神C、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D、人的精神及眼神E、人的生命活动和情志活动15、人体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 )A、血液B、津液C、水谷精微D、营气E、宗气16、肺“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D )A、肺主气B、肺朝百脉C、肺合皮毛D、肺主宣发、肃降E、肺与大肠相表里17、下列哪项不是肺的功能(B )A、主气B、主纳气C、主宣发D、主肃降 D、主治节18、脾主运化是指(D )A、运化水液B、运化水谷C、运化气血D、运化水谷和水液E、运化水谷和血液19、脾主统血的作用实际上是(A )A、气的固摄作用B、气的温煦作用C、气的气化作用D、气的外卫作用E、气的推动作用20、具有发散作用的药味是(D )A、咸B、酸C、苦D、辛E、甘21、被称为“水谷之海”的是(B )A、脾B、胃C、大肠D、小肠E、六腑22、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的是(C )A、心B、肝C、脾D、肺E、肾23、与维持正常呼吸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B )A、心与肺B、肺与肾C、肺与肝D、肺与脾E、肝与肾24、四气的确定是(D )A、从人体的器官感觉出来B、从疾病的性质中总结出来的C、从季节的不同变化总结出来的D、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获得的不同疗效中概括出来的25、人体阳气的根本是(C )A、心阳B、卫阳C、肾阳D、胃阳25、元气主要来源于(C )A、水谷精气B、脏腑之气C、肾中精气D、胃气E、肺气26、陈皮、木香属(B )A、补气药B、理气药C、和解药D、清热药E、泻药27、心之华在(A )A、面B、唇C、发D、爪E、皮28、肾之华在(C )A、面B、唇C、发D、爪E、皮29、肝之窍在(C )A、舌B、耳C、目D、鼻E、口30、肺之窍在(D )A、舌B、耳C、目D、鼻E、口31、推动血液运行的脏腑是(A )A、心B、肝C、脾D、肺E、肾32、骨之余为(A )A、齿B、爪C、发D、筋E、脉33、筋之余为 ( B )A、齿B、爪C、发D、筋E、脉34、血之余为 ( C )A、齿B、爪C、发D、筋E、脉35、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 ( E )A、心B、肝C、脾D、肺E、肾36、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 ( C )A、心B、肝C、脾D、肺E、肾37、致病具有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特点的邪气是( A )A、风B、寒C、湿D、火E、暑38、发病迅速、临床症状变幻无常的致病因素是 ( C )A、暑邪B、火邪C、风邪D、燥邪E、热邪39、寒邪的致病特点是 ( E )A、其性开泄B、易伤津血C、易于动血D、其性重浊E、其性凝滞40、寒主收引是指 ( D )A、寒性重浊黏滞B、寒邪损伤阳气C、寒邪阻滞气机D、使气机收敛,经络筋脉挛急E、寒为阴邪,易伤下部41、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A )A、寒邪B、火邪C、风邪D、燥邪E、湿邪42、六淫中最易阻滞气机的病邪是 ( B )A、寒邪B、湿邪C、暑邪D、燥邪E、火热之邪43、症见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多为外感 ( C )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E、火邪44、具有燔灼、升腾、上炎特性的邪气是(D )A、风B、寒C、燥D、火E、暑45、下列哪项不是火邪的致病特点 ( C )A、易耗气伤津B、易于动血C、易于挟湿D、易于生风E、易致肿疡46、最易损伤人体阳气的病邪是 ( C )A、风寒B、风寒湿C、寒湿D、湿热E、暑湿47、七情致病可直接伤及内脏,最易伤及哪几脏 ( E )A、心脾肺B、心肺肝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肝脾48、肉桂与赤石脂同用,属药物配伍的 ( A )A、相畏B、相杀C、相反D、相恶E、相使188、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A )A、酸味B、咸味C、辛味D、苦味E、淡味49、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疗效,这种配伍关系是( A )A、相须B、相恶C、相畏D、相杀E、相使50、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哪味药物外均与乌头相反( A )A、玄参B、白芨C、贝母D、瓜蒌E、半夏51、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E )A、脏腑学说B、经络学说C、阴阳学说D、五行学说E、脏腑经络学说52、五味中具有能泻下、软坚作用的是 ( E )A、辛B、甘C、酸D、苦E、咸53、甘味药的作用是 ( B )A、发散行气行血B、补益缓急止痛C、收敛固涩D、软坚散结和泻下E、渗水利湿54、辛味药的作用是 ( A )A、发散行气活血B、补益缓急止痛C、收敛固涩D、软坚散结和泻下E、泻热燥湿55、咸味药的作用是 ( D )A、发散行气活血B、补益缓急止痛C、收敛固涩D、软坚散结和泻下E、泻热燥湿56、苦味药的作用是 ( E )A、发散行气活血B、补益缓急止痛C、收敛固涩D、软坚散结和泻下 E、泻热燥湿57、能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 ( C )A、四气B、五味C、归经D、升降浮沉E、毒性58、能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作用的是( A )A、四气B、五味C、归经D、升降浮沉E、毒性59、反映药物作用趋向的是 ( D )A、四气B、五味C、归经D、升降浮沉E、毒性60、煎煮中药最好选用下列哪种容器 ( A )A、沙锅B、搪瓷缸C、铁锅D、铜锅E、铝锅61中药汤剂的煎煮一剂药一般可煎几次(B)A、l次B、2次C、3次D、4次E、无数次62、下列药应后下的是 (B)A、磁石B、番泻叶C、芒硝D、蒲黄E、阿胶63、下列药应冲服的是 ( C)A、磁石B、番泻叶C、芒硝D、蒲黄E、阿胶64、安神药宜何时服 ( C)A、饭前服B、饭后服C、睡前服D、清晨服E、以上都是68.古代一市两中药约等于公制A.50克B.60克C.40克D.30克69.宜先煎的药是A.贝壳类B.花粉类C.茎叶类D.胶汁类70.宜烊化的药是一。
A.胶类B.汁类C.易溶水类D.细粉类71.煎药的最佳器具有。
A.沙锅B.搪瓷锅C.不锈钢锅D.铝锅72.宜睡前服的药是。
A.安眠药B.补虚药C.固精药D.健胃药73、麻黄最善治疗的病症是:A、表虚有汗证B、风寒挟湿表证C、风热表证D、表实无汗证74.中药的性能是:A.中药治病的原理 B.中药的偏性 C.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D.每味药的功效特点75.五味中属于阳的是哪一组:A.辛、甘、酸 B.辛、甘、淡C.甘、淡、苦D.辛、苦、酸76.需先煎的药是:A.薄荷、大黄、番泻叶B.蒲黄、海金沙 C.人参、阿胶D.川乌、附子77..胶类药应当A.先煎B.后下C.包煎D.烊化78.解表药主要用于:A.风寒或风热表证B.水肿初起兼有表证C. 肺气不宣咳嗽 D.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79.桂枝的功效是: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B.发汗解表,温经通阳C.发汗解表,温经止血D.发汗解表,温补脾肾80. 既可疏散风热又能疏肝解郁还可利咽的药物是:A 牛蒡子B 柴胡C 蝉蜕D 薄荷83.石膏不具有的功效是:()A清热泻火B除烦止呕C除烦止渴D收敛生肌84.具有滋阴润燥的清热泻火药是:()A芦根B天花粉C栀子D知母85.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86.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是A.《本经》B.《本草纲目》C.《开宝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品汇精要》87.《唐本草》的载药数是A.1746种B.1892种C.730种D.844种E.365种88.宋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A.《证类本草》B.《政和本草》C.《开宝本草》D.《本草别说》E.《本草图经》、89.产于广东的道地药材是A.附子B.砂仁C.苍术D.黄连E.细辛90.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是A.砂仁B.薄荷C.白术D.茯苓E.阿胶91.产于河南的道地药材是A.砂仁B.薄荷C.地黄D.黄连E.阿胶92.产于山东的道地药材是A.砂仁B.黄连C.茯苓D.阿胶E.细辛93.要求采摘含苞欲放花蕾入药的药是A.金银花B.旋覆花C.月季花D.草红花E.白菊花94.下列哪项不是寒凉药性所表示的作用?A.清热B.泻火C.凉血D.醒神E.解热毒95.下列哪项不是寒凉药性所表示的作用?A.清热B.泻火C.凉血D.醒神E.解热毒96.寒凉药性对人体的不良效应是A.伤阳B.耗气C.伤阴D.敛邪E.以上皆非97.辛味的作用是A.活血、行气B.补虚、和中C.收敛、固涩D.燥湿、降逆E.软坚、泻下98.甘味的作用是A.收敛、固涩B.发表、活血C.燥湿、通泄D.补虚、缓急E.软坚、泻下99.酸味的作用是A.行气、活血B.补虚、和中C.固涩、收敛D.泻下、软坚E.燥湿、清泄100.苦味的作用是。
A.软坚、泻下B.燥湿、降泄C.补虚、解毒D.发表、行气E.生津、安蛔101.咸味的作用是A.坚阴、燥湿B.软坚、泻下C.补虚、润燥D.开窍、燥湿E.渗湿、利水102.淡味的作用是A.发散表邪B.缓急止痛C.燥湿散寒D.生津止渴E.渗湿利水103.涩味的作用是。
A.收敛固涩B.补虚和中C.清热生津D.渗湿利水E.化湿辟秽103.下列哪项不是甘味的作用?A. 和中B.缓急C.解毒D.利湿E.调和药性104.能发表散邪的药大多味_。
A.苦B.辛C.咸D.甘E.涩105.能补虚的药大多味_。
A.甘B.淡C.酸D.咸E.芳香106.能燥湿的药大多味。
A.辛B.淡C.苦D.涩E.咸1071.性能类似的两药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