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大2020年9月课程考试《公文写作》离线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吉大2020年9月课程考试《公文写作》离线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1.意见的拟写要点。

答案:公文拟办,就是对本公文提出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因此应当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按照官场的潜规则,你的意见不能太离谱,距离领导的看法太远。

同时,在提出系统的意见的同时,要留下明显的缺陷——比方错别字(你可以用打错了字来解释),好让领导有给你指正的机会。

另外,最重要的是,提出建议以后,就忘记这件事,至少要装作忘记了。

因为领导如果接受你的建议的话,他会考虑的更加系统,然后再在某次会议上提出来,这时,你千万别以为这是领导采用了你的意见,一定要“发现”领导的建议和意见是多么的完善和系统。

2.函的拟写要点。

答案:1、标题跟一般的信函不同,公函的标题通常要包括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类别(函)。

有时可省写发文机关,但事由和文种类别不能省略。

另外,标题的右上方要有编号。

编号先大写,然后小写,或加括号。

2、正文。

正文的开头顶格写受文单位,然后另起一段写发函的原因、联系的事项,最后一般要用“请研复”、“请协助”等字样提出具体要求,结束正文。

3、落款法定作者、日期,并加盖公章。

公函的写作要求是:一事一函,语言规范、明了,语气合乎内容要求。

3.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行文的规则。

答案:(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4.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的行文规则。

答案:(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5.报告与请示的比较。

答案:1、行文时间不同报告:是为了让上级机关了解和掌握情况,它所涉及的工作或事项,可能尚未进行或办理,可能正在进行或办理,也可能已经完成或办毕。

因此,报告可以在事前、事中、事后行文。

请示:请示中的工作或事项,必须经过上级机关审核、批准后方能实施、办理。

因此,请示必须事前行文,切不可“先斩后奏”。

毛泽东说过:“事前请示、事后报告”。

2、行文内容不同报告:可以是一文一事,作专题性报告﹔也可以一文数事,作综合性报告。

请示:必须一文一事,便于上级机关及时审批。

如果在一份请示中写了几件事项,上级机关在审核时可能会因为有些事项尚需研究而不能立即批复,从而延误本可立即批复事项的办理。

3、行文目的不同报告:目的只是为了让上级机关了解掌握情况,或者提出意见、建议,一般无需上级机关批准。

请示: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上级机关的审核、批准,必须要求上级机关及时给予批复。

4、行文重心不同报告:陈述性公文,以叙事为主。

请示:请示性公文,以说理为主。

6.公报的拟写要点。

答案:一、公文写作的特点。

公文写作的对象5261是公务活动,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4102理1653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的工具。

其特点:(1)由法定作者制发,具有法定的权威性:(2)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3)具有规范的体式﹔(4)必须履行法定的生效程序。

二、(a)行政公文的种类及类型。

公文的种类,共13种。

主要是:(1)命令(令)﹔(2)决定:(3)公告:(4)通告﹔(5)通知﹔(6)通报﹔(7)议案:(8)报告﹔(9)请示﹔(10)批复﹔(11)意见﹔(12)函﹔(13)会议纪要。

(b)文种适用范围:(1)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3)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4)通告适用于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5)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6)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三、行政公文体式公文的一般体式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发文日期、印章、抄送机关、发文字号、机密级、缓急程序、阅读范围等。

文头部分、行文部分、文尾部分公文的规范体式:一指撰写公文所采用的语体(现代汉语语体)﹔二指格式,即公文结构与公文各组成部分的文字符号在载体排列上的规定形式。

公文的拟制必须遵循规范化的体式,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文的法定效力和机关的权威性,也是为了实现公文工作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7.公文眉首(名词解释)答案:眉首部分又称文头部分在行政机关公文首页,置于红色反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

眉首部分通常由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要素构成。

8.公文拟制(名词解释)答案:公文的拟制包括:起草、审核、签发。

“公文写作”属于拟制程序中的起草部分。

正式下文属于印制,正式下文之前就叫做拟制,准备制作的意思。

9.密级和保密期限(名词解释)答案: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不能确定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10.命令(令)(名词解释)答案:命令(令)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指挥性和强制性的公文。

它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命令必须严肃审慎,不能滥用,错用。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可以发布命令。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可以发布命令。

11.公文撤销和废止(名词解释)答案: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

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12.会议纪要(名词解释)答案:会议纪要是在会议记录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出来的一种记叙性和介绍性的文件。

包括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精神及中心内容,便于向上级汇报或向有关人员传达及分发。

整理加工时或按会议程序记叙,或按会议内容概括出来的几个问题逐一叙述。

纪要要求会议程序清楚,目的明确,中心突出,概括准确,层次分明,语言简练。

13.议案(名词解释)答案:议案。

向国家议事机关(立法机关或国家权力机关)提出的议事原案。

如法律议案(简称法案)、预算案、决算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案、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弹劾案、质询案,以及有关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重大事项的议案等。

通常由具有提案权的机关或议员(代表)提出,但其内容必须是属于议事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才能成为议案。

议案提出后,一般先交由某个专门机构进行审议,然后再提交议事委员会讨论,最后通过会议表决以决定其是否成立。

在英国有“公议案”和“私议案”之分。

前者指涉及全国性的与政府政策有关的议案,一般由内阁提出﹔后者指涉及地方性的或某些团体、个人权益的议案,大多由社会团体通过请愿方式提出﹔兼有以上两种议案特点的称为“混合议案”,通常由特设的委员会处理,然后提交议院审议。

14.公文传阅(名词解释)答案:公文传阅就是机关文秘部门或专职人员按照领导签署的传阅意见,及时将来文送有关领导和处科室人员阅知。

15.抄送机关(名词解释)答案:抄送机关是公文格式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文的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上级、平级、下级)之外的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平级和下级机关。

抄送机关的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同时也要避免漏送现象发生。

16.主送机关(名词解释)答案:主送机关与抄送机关是公务文书格式的重要内容。

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即对公文负主办或答复责任的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7.通报的特点。

答案:通报的主要特点是:教育袭性。

通报的目的是表彰通报行文的目的是告晓有关单位和人员,有谁因何事受到了表彰,以表扬激励先进,号召学习先进。

批评通报的目的则是让人们知道错误,认识错误,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引以为戒﹔情况通报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通报的事项。

它是让人们了解有关重要情况及正反方面的典型材料,使人们受到教育,提高认识以先进典型做榜样,以反面典型做警戒,从而知道应该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18.公告的写作要求。

答案:1)符合权限,一事一告。

公告和通告使用前应该先明确是否有必要使用这一文种,发布该文种是否在自己权利范围之内。

2)内容明确,语气庄重。

公告、通告是公开发布较重要的事情,要有关部门知道或遵守,所以内容一定要明确,以免执法时出现差错。

3)注意格式。

公告、通告标题一共有四种形式,发文单位加事由加文种,发文单位加文种,事由加文种,只有文种。

19.报告的分类。

答案:报告的种类很多,有综合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科学研究报告、设计报告和读书报告等。

①教育调查报告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题目、引言、正文、结论、讨论或建议、列出资料。

②经验总结的基本结构大体分为题目、引言、正文和结尾四部分。

上述结构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简化。

20.公报使用的要求。

答案: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

1、首部。

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两个内容。

(1)标题,公报的标题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只有文种,比如《新闻公报》等﹔第二种是会议名称+文种,比如《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X次全体会议公报》等﹔第三种是联合公报,包括发表公报的双方或多方国家的简称+事由+文种三项内容,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会晤联合公报》等。

(2)成文时间。

成文时间用括号在标题之下正中位置注明公报的年、月、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