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培育工作,实现搬迁对象稳定脱贫,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体部署,根据《X 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指导意见》和《X区易地扶贫搬迁“X”规划》有关要求,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X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先业后搬、以业定搬”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扶持,整合政策,精准落实搬迁后续产业就业措施,确保到X 年全区2524户搬迁群众都有一项稳定脱贫产业或有一人稳定就业,从根本上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增收问题,实现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的目标,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助力。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结合精准脱贫产业配套扶持政策,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快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培育区域性产业。
(二)坚持群众自主原则。
着眼长远,注重实效,以搬迁户自主为前提,以搬迁脱贫为目标,充分调动搬迁户自主创业积极性,发挥搬迁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引导搬迁群众根据自身条件和
能力自主选择发展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三)坚持分类扶持原则。
根据搬迁安置社区实际条件、资源状况和搬迁户自身能力,找准切入点,坚持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扶持措施,切实构建区镇村三级产业扶持工作机制。
(四)坚持市场引导原则。
立足市场需求,依托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山地苹果、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和乡村旅游等产业,保障搬迁户实现稳定增收。
(五)坚持政策整合原则。
用活、用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保障资金,整合做好产业扶持、劳动就业、医疗保障、教育扶持、低保兜底等资源,优先向搬迁集中安置对象倾斜,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发展后续产业资金不足问题。
三、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措施
按照“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就业是核心、产业是根本”的总体要求,通过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户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各类园区社区工厂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培训劳务输出,发展第三产业,社会兜底保障等办法,带动易地扶贫搬迁户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利用安置小区配建门面房发展社区工厂,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扩大搬迁贫困群众劳务输出,多渠道打造就业创业支撑平台,确保每户搬迁群众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一)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脱贫一批。
依托镇区安置点,以山地苹果、设施蔬菜、香菇、特色养殖为重点,通过土地租赁、流转等办法,
因地制宜建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
X、X、X镇3个集中安置点,X年每个安置点要建成一个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带动不少于50户搬迁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确保搬迁户收入稳定增长。
安置点产业园区建设达到要求的,每个园区通过扶贫产业专项资金和区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予以奖励,奖励资金和扶贫补助资金历年累计不得超过2万元。
大力扶持搬迁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继续享受精准脱贫产业补助政策,因户施策落实后续产业帮扶措施,保障稳定脱贫。
产业扶持政策不能重复享受。
(由区农业局牵头,X镇、X镇、X镇负责三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区扶贫局、区果业局、区蔬菜局、区畜牧局配合)
(二)园区用工就业安置一批。
以X工业园区、新动能产业园区、黄土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为依托,采取“企业用工、政府补贴”的办法,积极对接各类园区企业用工需求,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到园区企业务工就业。
根据企业工种需求,由区就业局牵头、移民办配合,有针对性的开展免费专项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到园区就业,拓宽搬迁户就业渠道。
对搬迁户家庭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到园区内企业就业的,签订不少于1年的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的,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岗位补贴。
(由区人社局、区扶贫局、移民办牵头,工业园区管委会、新动能产业园区办、区就业局及各镇街配合)
(三)社区工厂及自主创业安置一批。
学习借鉴陕南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工厂就业模式,充分利用安置点配建的商业用房,配套水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