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第二讲、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西方城市发展回顾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0史前时期
史前人类聚居地的 形成和营造大多依从 自然环境的共同法则, 如古埃及许多城镇都 是沿着河道发展起来。
按照人们喜欢的方 向,依据所处的位置 环境海岸走向、河谷 或山坡地势修建城镇, 且建筑于自然高地或 人工高台上以抵御水 患。
A.要塞型
在封建主的城堡周围 发展起来的城市
B.城堡型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而 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城市
C.商业交通型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三)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2.城市设计思想
中世纪城市以自然经济为基础,规 模小,经历几个世纪建设逐步形成。
突出的建筑物是位于城市中心的教堂或修道院。 建筑物之间相互协调,尺度宜人。狭窄的街道、开阔的广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紫禁城的空间次序-北京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近代城市建设发展
这种十字正交的格网系统一方面使城市街道系统得以独立存在,另一方 面也通过宽度一致的街道、尺度相同的街坊与规则的广场构筑起一种强烈 的视觉有序的城市景观.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二)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思想:
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主 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c、礼制思想在汉代以后占据统治地位 3.都城实例(见图) 唐长安城 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考工记中叙述的周王城 唐代长安城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宫城 皇城
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轴对称 东西两市 规整的方格路网 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 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 坊门朝开夕闭。
(3)根据动态观赏条件布局,每一段路程都可看到优美的建筑景观。
希波战争前,希腊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市空间、街道系统都不规则。 公元前五世纪,希波丹姆所做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首次系统的采 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这种系统被 公认为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它不仅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 标准的诞生,且表明以往城市设计中运用的土地占卜巫术及神秘主义的思 想已经被一种新的理性标准所取代。
场,有收有放的空间构成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思想:
城市与建筑设计恢复发展了古典传统。在建筑外形上讲究 整齐、统一与条理性。城市广场和建筑群设计达到了新水 平。
阿尔伯蒂《论建筑》中设计的理想城市追求城市路网的几 何构图,街道由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在城市中心布置教堂、 王宫或城堡。
——古罗马中心区广场群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二)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特征
3)炫耀主义特征
热衷于炫耀其强大的 国力,其城市与建筑设计 没有沿用古希腊人本主 义原则,而是迫使空间体 系与人分离,使人产生一 种具有征服性的崇高感 和震撼力.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三)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中世纪封建思想严重禁锢了 思想文化的发展,使科学技术、 经济等一度处于严重的衰落状态, 但是由于中世纪的拜占庭继承了 古希腊、古罗马思想文化的精髓, 才保证了欧洲文化根脉体系得以 延续。这个时期也创造了一些城 市建设的成就
水上威尼斯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三)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1.欧洲中世纪的城市类型 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居民点, 以后发展成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 城镇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另一方面,为保护统治阶 级的私有财产与加强军事防御, 早期村落四周的土筑、木栅进 一步发展为坚固的城墙,以 “空中花园”著称的新巴比伦 城甚至修筑了里外两道城墙。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这一史前时期,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原始宗教曾一 度成为当时的主导文化形式,如“占卜”和“作邑”。
平圣 面马 图可
广 场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场威 鸟尼 瞰斯
圣 马 可 广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回 顾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古代中国城市的规格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1、夏朝国土的勘测,商代开始出现我国的城市雏形
2、西周《周礼·考工记》 a、背景: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 形成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 b、《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 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
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布局特点:
(1)布局方式自由活泼,顺应地势安排建筑物(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 下的观赏,贴近西、北、南);
(2)突出帕提农神庙这一中心(位置最高、体积最大、形制最庄严、雕 刻最丰富、色彩最华丽、风格最雄伟;其它建筑物陪衬烘托);
作邑:一种由僧侣抓沙撒地,并以落沙所呈现的图案 来决定未来城市平面规划的方法,操作城市建设。
希腊文明之前,欧洲缺乏完整的城市设计模式和系 统理论。城镇建设和城市设计多都出于实用目的。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一)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思想:
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设计 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
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与城市秩序的建立 ;(米利都城) ——提姆加德城
古罗马北非城市提姆加德城 平面图,公元一世纪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二)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思想:
在城市设计艺术上,罗马城市更强调以 直接实用为目的,而并非是为了纯粹审 美的艺术追求。
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元大都
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 轴线对称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北京第一代商业中心
什刹海
皇城 宫城
内城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
2.5KM 明清北京城 北部收缩2.5KM 南部扩展0.5KM 突出8KM中轴线 皇城南形成商肆
0.5KM
北京第二代商业中心
第二次课——城市设计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