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选择题精选精练附答案解析1.读下列句子,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超市大促销,生鲜.(xiǎn)区的水果很便.(pián)宜,大家都在抢购。
B.做核酸检测的人们不能挨.(āi)得太近,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感染。
C.学习是日积月累.(léi)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D.村长的一番讲话驱散了笼.(lóng)罩在人们心头的疑云,疫情期间,我们不信谣、不传谣,才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语句,我们要多读几遍,细细体会。
B.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C.“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那天,王安石独自一人在外,非常思念家人,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3.下面的手工过程概括正确的一项是()开始洗碗啦!我先把碗放在溶有洗洁精的水里,接着用洗碗布蘸水清洗碗盘,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把洗好的碗盘放入碗柜里。
A.溶→蘸→冲洗→清洗→放B.放→溶→清洗→冲洗→放C.放→蘸→清洗→冲洗→放D.溶→蘸→清洗→冲洗→放4.“见到好的就应该学习,有了错误就应该即使改正。
”下列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名句是()A.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B.过改不吝,从善如流。
C.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下列劝说不得体的一项是()(填序号)A.你这么健壮,给老人家让个座不成吗?(劝人让座)B.爸爸,香烟含有尼古丁,会危害身体,别抽烟了。
(劝人戒烟)C.花朵和我们一样,都需要关爱呀!(劝勿摘花)D.请不要横穿马路,这样太危险了!(劝遵守交通)6.下面对不倒翁的制作过程概括正确的一项是()先在鸡蛋下方轻轻地戳一个小洞,再用一个牙签捣破蛋黄,把蛋清和蛋黄倒在碗里,接着把鸡蛋壳清洗一下,用布轻轻擦干,然后把细沙倒进蛋壳里,最后给不倒翁画上鼻子、眼睛、嘴巴。
A.捣→戳→倒→洗→倒→擦→画B.戳→捣→倒→洗→倒→擦→画C.戳→倒→捣→洗→擦→画→倒D.戳→捣→倒→洗→擦→倒→画7.下面句子中,与“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的修辞手法不同的是()A.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飘落下来。
C.他手上的那本字典好像是我丢失的那一本。
D.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8.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
B.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C.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D.克雷洛夫寓言包含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
9.下列关于关键语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B.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
C.不是所有的自然段都有关键语句。
D.文章的关键语句都在一段话的开头。
10.同学们在讨论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时,我们不应该()A.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说的是否有道理。
B.尊重不同的想法。
C.发言的时候先表明你的观点,再说清楚理由。
D.当别人发言时,遇到不同意的观点,能立即打断别人的讲话。
11.我能把下面语序混乱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
()①于是,他请人在弓上雕刻了各种各样的花纹。
②将军高兴极了,想试一下弓。
③古时候,有位将军得到一张射得又远又准的弓。
④那些图案看上去非常精美。
⑤没想到他用力一拉,弓断了。
⑥他很珍爱这张弓,想把它修饰一下。
A.⑥②①③④⑤B.③⑥①④②⑤C.③⑥④①②⑤D.⑥②③①④⑤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不要像井底之蛙....-样目光短浅。
B.你真是杞人忧天....,这地区地势高,即便下大雨,也绝对不会被水淹的。
C.老师画完一幅画的轮廓后,要求学生画蛇添...足.地给这幅画涂上颜色。
D.他刚刚说上午去看电影了,现在又说今天一直待在家里,显然是自相矛盾....。
13.和“赗”的意思相近的是哪一项?()A.财物B.帽子C.食物D.动物14.下列词组搭配不恰当的是哪一项?()A.传播花粉B.雕刻图案C.发展经验D.满足需要15.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寓言故事?()A.狐假虎威B.乌鸦喝水C.揠苗助长D.守株待兔16.在我国古代科技领域中,发明者与其成就对应正确的是?()A.张衡:发明地动仪B.毕昇:发明造纸术C.蔡伦:改进火药D.祖冲之:发现圆周率17.在下列学过的古诗中,哪一项不是..描写春天的?()A.《绝句》杜甫B.《山行》杜牧C.《咏柳》贺知章D.《惠崇春江晚景》苏轼18.下面的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19.我会选。
下列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感情相同的一项是()(填序号)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0.下面词语中“触”与“兔走触株”的“触”意思相同的是()A.触摸B.触角C.触礁D.触目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一人是()A.哥哥B.兄弟C.杜牧D.王维22.下列短语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伟大的贡献便宜的价格B.雄伟的石桥宝贵的遗产C.热闹的街市亲切的关系D.娇嫩的花朵生动的语句23.“无忧无虑”的近义词是()A.愁眉苦脸B.无时无刻C.无牵无挂D.无法无天24.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释其耒而守株(因为)B.千门万户曈曈..日(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C.鲜.为人知(少见,少有)D.赵州桥非常雄伟..(雄壮而伟大)25.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他迟迟才回,迷路,被山林的风景吸引住了。
A.虽然……但是……B.不是……而是……C.不但……而且……D.因为……所以……2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腹.部(fù)钳.子(qián)水缸.(kāng)逆.反(nì)B.大概.(gài)阻.力(zhǔ)空隙.(xì)灼.热(zhuó)C.苏醒.(xǐng)稍.微(shāo)芬.芳(fēn)优雅.(yǎ)D.陌.生(mò)超.长(chāo)掀.开(xīn)吻.合(wěn)27.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我猜“篙”“搞”“缟”这三个字分别与()有关?A.手部动作竹子丝织品B.丝织品手部动作竹子C.竹子手部动作丝织品D.竹子丝织品手部动作28.下列句子中,“骄傲”一词的意思为“自豪”的是()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我们都为自己身为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
C.她抬起头,骄傲..地说:“哼,你们谁都比不上我。
”D.如果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起来,这是不行的。
2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迟日江山丽”描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B.“雅人四好”是梅兰竹菊。
C.西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出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D.《蜜蜂》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写的。
30.下列对寓言故事的道理揭示有误..的一项是()A.《南辕北辙》告诉我们:做事之前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B.《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也能过上好日子。
C.《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多看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
D.《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判断它的好坏。
31.下列属于“雅人四好”的是( )A.笔墨纸砚B.琴棋书画C.梅兰竹菊D.望闻问切32.下面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要多阅读,不断开拓眼界,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
B.这幅画已经很完美了,你就不要再画蛇添足....了。
C.你一会儿说作业丢了,一会儿说作业被弟弟撕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D.考试结束,小明有好几题不会,他杞人忧天....地担心自己考不好。
33.过节了,可因为疫情,爸爸远在外地不能回家,他非常想念爷爷、奶奶、妈妈和我,以下诗句最符合...他的心境的是()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参考答案及解析1.B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生鲜.(xiǎn)——xiān。
B.完全正确。
C.日积月累.(léi)——lěi。
D.笼罩.(lóng)——lǒng。
2.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的积累与巩固。
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唐王维。
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这首七言绝句。
因此,D选项不正确。
3.C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关键性信息的提取。
“我先把碗放在溶有洗洁精的水里”本句中涉及到过程的字词有:放;“接着用洗碗布蘸水清洗碗盘”本句中涉及到过程的字词有:蘸、清洗;“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本句中涉及到过程的字词有:冲洗;“最后把洗好的碗盘放入碗柜里”本句中涉及到过程的字词有:放;综上所述答案为:放→蘸→清洗→冲洗→放。
选C。
4.C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
A.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意思是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出处:鲁国•左丘明《左传》。
B.过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意思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改过不吝”最早见于《尚书》,“从善如流"出于《左传》,苏轼把这两条古训合二为一。
C.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意思是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出自《周易•益》。
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出自:孔子•春秋《论语•卫灵公》。
故选C。
5.A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A.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不够委婉,不易让人接受,所以劝说不得体。
故选A。
6.D详解:略7.C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A.结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知,句中把“黄河”比作了“民族的摇篮”,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B.结合“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飘落下来”可知,句中把“火红的枫叶”比作“火花”,故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结合“他手上的那本字典好像是我丢失的那一本”可知,此句没有采用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