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三-----五年级的双手胸前传接球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平三-----五年级的双手胸前传接球.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场地器材、预计效果等方面来说这次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五年级的双手胸前传接球.
2.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小学生非常喜爱又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经常从事篮球运动,可以使人体在灵敏、力量、柔韧、协调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教学,不仅促进了儿童身体动作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动作能力的发展;而且使学生从游戏中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从而对小篮球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普遍存在体质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但是一般具有依赖性强、模仿力强、好奇心强且自我约束能力差、精神不易集中的年龄特征,对于相对直观、易模仿的体育课兴趣较高.
4、说教学目标.我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三维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篮球双手胸前传球的基本知识、技能.
2技能目标:使学生身体在灵敏、力量、柔韧、协调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5、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手臂前伸送球,手腕外翻,指端拨球的正确传球方法.
6、教学难点:传球时双手持球由下至上再向前做绕弧转动,同时出球后手腕外翻,拇指下压,其余手指指尖内侧弹拨球.接球时,伸手迎球指端触球时,迅速后引护球.
二、说教法
本次教学结合了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师生互动为主,结合讲解示范教学、游戏比赛等多种教法进行教学,期间运用篮球、标杆等手段辅助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新课程理念强调会学和乐学,即老师要帮助学生思考性的学习、主动、愉快地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要有探究意识,并应加强相互交流、理解和评价,学生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示范法、游戏比赛法、练习法、纠错法;让学生在游戏,练习中学会,达到“用中学,学了用”的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各种活动,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真正获得学习的成功乐趣.
三、说学法
1.采用示范教学,配合师生互动演示,这样能能够体现内容的直观性,学生领会意图快,容易接受.
2、分组练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多次反复的联系,达到熟练程度.
3、组织小组间比赛.增强竞争性和娱乐性气氛.
学法指导:本课我认为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课的学法中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师生讨论,探究、观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运动中得到锻炼,获得快乐.
四、活动器材准备
教具准备:小篮球20个标志杆4根
五、教学过程
针对教材内容,我分为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情景导入,篮球热身,活跃情绪
1、同学们以“快、静、齐”集合成四列横队站立,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2、教师语言导入:篮球明星姚明、NBA篮球明星大家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同伴的相互配合,他们之间的传球、接球动作娴熟、准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
设计意图:借助姚明和队友合作的实例来导入课的主题,使学生入情入景,激发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实现课的目标.
3、各种熟悉球性的准备练习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球性,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力,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性.我做出如下安排:1双手体前拨动球2单双手抛接球3腰部环绕交接球.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球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的身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过渡到相对运动状态,让身体各个器官及机能起到预热作用,防止运动损伤.同时为主教材的传接球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尝试练习、小组合作、交流改进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所在.为了较好完成本课目标,我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兴趣入手.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通过“运西瓜”这个小游戏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1情景设计:现在我们的前面有一条小河,河对岸有一堆“西瓜”需要运过河.现在各组同学派一名同学趟过河,将“西瓜”一个个抛过河,由本队队员接住,看哪一组同学最先每人手里有一个“西瓜”.
2学生活动,调动情绪: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组,分别让各组派一名队员先渡河,其它同学一臂间隔成体操队形散开.游戏开始,各组第一个同学快速的将“西瓜”传给对岸的第二同学,第二传给第三同学依次类推,看哪一组同学最先把“西瓜”送到各同学手中的为胜.
教师及时小结:“刚才老师看见有的同学将“西瓜”掉地上了,多可惜啊,大家想不想在传接西瓜时又快又稳呢”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比赛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尝试来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尝试学习:学生进行自抛传接球练习——分组胸前传接球练习,教师讲解并示范双手胸前传球的动作,同时强调要领:前臂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转,肩、肘、腕关节放松,全身协调后脚登地,身体重心前倾,同时前臂向传球方向伸出、当球离手霎时用力下压手腕前屈、指、中指用力拨球.接球要领:两眼注视来球,两臂迎球伸出,双手自然张开,两手成一个半圆形.教师指导纠正——邀请学生示范
2合作探究:教师关注学生练习过程,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尝试练习时,你们觉得易犯哪些错误动作如:1传球不到位,没有球速和力量2肘关节外张3 接球时手形不正确,无缓冲动作4接球不稳易弹出5手和脚用力不协调等.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说说传接球的动作注意事项
因势利导,教师强调传接球动作要领,口诀是“蹬腿、伸臂、指拨球;迎球缓冲于胸前”.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归纳、小结.
3掌握技能: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指定一个小老师,在小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合作,进行胸前传接球的练习.师巡视纠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动作先有初步了解及留给学生体会和思考的空间,再加上分解演示.使学生掌握主动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方法,从而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培养学生的篮球活动兴趣,让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动作表象,明白正确的动作技术,为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3、技能展示、表现自我
1技能展示:三人三角传接球迎面传接球、三角传球,可传一球、两球,也可传三球,及三人间距离的远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选择,可选择的空间比较大,而且比较自由.每当较简单的练习成功完成,学生就会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想新的目标冲击的冲动,而且更有利于学生以更大的渴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个练习的任务.用成功体验来增强自信,当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打击时,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利用降低难度,加强交流与合作等来强化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2表现自我:邀请部分男、女学生上来进行各种方式、距离的传接球动作示范,给予鼓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激励性语言,不断鼓励学生,创设展示机会,使学生有成就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技能展示及表现自我,使学生产生对篮球浓厚兴趣.环节三:游戏调整,能力拓展,兴趣延续
过障碍传接球比赛
1、讲解游戏方法
游戏方法:在全场设置四个距离相等的立柱作为障碍,把学生分为男女各两队,各队又分为人数相等的四个组,成纵队分别面对面站立,每队的排头持球.听到信号后,由两人传接球推进过障碍,最后把球传给对面的队员,依此类推,直到全部做完.先完成并得分多的队为胜.
2、规则:
①传球方式不限制,但不能运球和持球跑,违者不得计分.
②传球通过障碍得1分,球触及障碍物不计分.
③在障碍物之间传球次数不受限制.
设计意图:在游戏活动中,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环节四:稳定情绪,恢复身心,课堂小结
1、学生一臂间隔围成圆形,双眼闭上,师生进行意念放松来调节身心,达到放松的目的.
设计意图:闭上眼睛,让学生的身心尽快恢复到安静状态
2、学生自评,教师用概括激励的语言进行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体现评价的教育与激励功能.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在体育委员的指导下,送还器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六说教学特色
本课练习密度约为40%—45% 运动生理负荷曲线为高山型.
1、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逻辑性不强,并且没有危险性,因此在本课我采取先练后教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开始学习技术阶段,就不拘泥于技术的细节,进行大胆地尝试性练习,练习中进行自我探究、归纳,经老师点拨进而总结传球动作要领.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本节课“技术+兴趣“始终贯穿在教学之中,通过练习形式的不断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技术的要求,自抛传接球练习、分组胸前传接球练习、聘请小老师一系列教学行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释放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是本人对这一节课的设计与构思,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