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I画赏筲谷2偃竹3记
宋•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6耳,而‘节叶具焉8。
自蜩腹"蛇蜗H)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M乃小节节而W为之,叶叶而累之,岂∣7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匕执笔熟.视,乃「°见其二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22,以备追其所见, 如兔起鹘落*少25纵则逝矣。
与可之26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28心识其所以然。
夫29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咒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O平居自视了然上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I?《墨竹赋》以纲遗35 与可日:“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38之。
今夫夫子39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 ”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1.文与可:即文同,北宋画家,字与可,与苏轼为中表兄弟。
善画山水,犹善画竹。
2.M (yun)筲谷:山谷名,在今陕西汉中洋县西北,以盛产黄筲(生在水边的大竹子)为名。
3.偃竹:倾斜的竹子。
4.之:<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之:<助>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
6.萌:嫩芽。
7.而:<连>表示转折关系。
8.焉:<语气>可对译为“口阿”。
9.蜩(ti do)腹:蝉的肚皮。
名词用作状语。
10.蛇蜡(fu):蛇腹下的横鳞。
名词用作状语。
11.者:与后面的“也”,组成.... 者...... 也典型判断句句式。
剑拔, 名词用作状语,像剑拔出鞘一样。
12.而:<连>顺承关系,前后两项在事理上相承。
13.之:<代>代指竹叶。
14.者:特别的指示代词,与前面的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的人。
15.乃:<副>竟然。
16.而:<连>连接状语与谓语。
17.岂: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18.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状语后置,必先得于胸中成竹。
19.熟:<形>仔细。
20.乃:<副>表示动作前后相继,就。
21.其:<代>用作主语,相当于“名词+之”。
22.遂:完成。
23.以:<连>表示顺承关系,前后两项在事理上相承。
24.兔起鹘(hu )落: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
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
比喻动作敏捷。
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25.少:通假字,通“稍”。
26.之:<连>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7.也: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
28.而:<连>表示转折关系。
29.夫:句首语气词,发表评论的标志。
30.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状语后置,故凡于中有见而操之不熟
者。
31.也:此句为判断句。
32.了然:清楚,明白。
33.为:<动>因时而译。
“作”。
34.以:<连>后项是前项的目的。
35.遗:<动>wel赠送,给予。
36.庖丁:厨师。
《庄子•养生》说:庖丁解牛的技艺高妙,因为他能洞悉牛的骨骼肌理,运刀自如,十九年解了数千只牛,其刀刃还同新磨的一样,毫无损伤。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介绍后,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a
37.轮扁(bidn):《庄子•天道》载: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斫轮,轮扁停下工具,说桓公所读的书都是古人的糟粕,桓公责问其由。
轮扁说: 臣斫轮“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却无法用口传授给别人。
斫(ZhU 6):雕斫。
38.与:赞成。
39.今夫夫子:今夫,现在,当今;夫子,对男子的敬称,此处指文与
可。
40.则非邪:难道不是么。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续素"2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43。
与可厌之,投诸的地而骂日:,,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47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48徐州。
与可以49书遗余日:“近语土大夫5°,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上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53。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 扫取寒梢55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力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日:”吾言妄57
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日:“世间亦有千寻59竹,月落庭空影许的长。
”与可笑日:“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U焉咒”因以所画《黄笛谷偃竹》遗予日:“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黄雪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赏雪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薛龙咒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6"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一
41.贵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 贵重,觉得....... 贵重。
42.缭素:ji an su细绢,可做书画。
此句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四方持续素而请之人”。
43.足相蹑于其门:此句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足于其门相蹑。
蹑,ni
e踩,踏。
44.诸: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词。
“之”作宾语。
“于”介
绍处所。
45.吾将以为林:省略句,吾将以(之)为袜!
46.以为口实:省略句,以(之)为口实。
47.及:<介>等,等到。
48.为:动词,到某地做官。
49.以:<介>用,拿。
50.近语士大夫:近来告诉士大夫。
语,y u告诉。
51.吾墨竹一派:善画墨竹的人,指苏轼。
52.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
53.林材当萃于子矣:谓求画的细绢当聚集到你处。
54.鹅溪绢:鹅溪在今四川盐亭县西北,是盛产作画用的名绢的地方。
55.寒梢:指竹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要用名绢为苏轼画一幅万尺长的墨竹。
56.匹:一匹等于四丈,一丈等于十尺,一匹等于四十尺。
一尺等于三十三厘米。
57.妄:不合事实。
58.实:形容词用作动词,解释。
59.寻:一寻等于七尺。
60.许:这样。
此两句的意思是,在意境中是存在万尺长气势的竹子的。
61.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老。
62.焉:兼词,语气词兼代词。
63.择龙:tuδ指竹笋。
这首诗的意思是,把竹笋砍伐了,又把竹笋都吃了,所以说“渭滨千亩在胸中“。
64.发:打开。
65.案:即矮小的方桌。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66于陈州:是'S岁69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7°书画,见此竹,废二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72, 有车过腹痛之语。
而余亦载与可畴昔,3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74o
66.没:通假字,通“殁”。
67.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
68.是:<代>这。
69.岁:年。
70.曝:PCl 晒。
71.废:停下,放下。
72.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曹操年少时不为人所器重,而桥玄却很赏识他。
桥玄死后,曹操有次经过桥玄的故乡睢阳,曾遣使致祭桥玄,并作《祀故太尉桥玄文》,文中说:“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腰疼勿怪。
虽临时嬉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文中引用此典来表现与与可的亲厚无间。
73.畴昔:ch 6 u X T从前,过去。
74.也:放在句末的一种用法,对所说事情的真实性,确信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