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教案(校级一等奖)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教案(校级一等奖)

《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案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第20到21页例1、想象做做1-5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通过测量、实验、推想、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千米、感知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教学难点:正确估计路程的长度,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彩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千米1.回忆旧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我们学已经学过厘米,米,分米(师贴,乱)师:还有谁补充的?生:毫米师:你能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整理一下吗?请写在你自己的本子上。

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它们排排队?生:排。

师:跟你们一样吗生:一样师:那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吗?生:mm,cm……(师板书)师:1毫米有多长吗?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师:1厘米呢?1分米呢?1米呢?(师拿出米尺)师: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1厘米=10毫米……(师画弧线)2.引入千米师:我们已经学过了4个长度单位了,如果请你给同学们再介绍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想介绍什么呢?生:……(其中有千米)师:大家知道的长度单位还真不少。

其中一个单位,是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见到的,它就是……,千米。

师:它应该排在这一排的哪个位置上呢?请哪位小朋友来给它排排队。

(生贴)师:同意吗生:同意师:千米排在米的后面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师:米和千米有什么关系呢?(1千米等于多少个1米呢)生:1千米=1000米。

(师画弧线)师:你们能确定吗?(生:能)师:前面相邻两个单位之间都是10倍的关系。

为什么这里突然就是1000倍的关系呢?中间好像少了些什么单位吧?生:十米、百米。

(师贴出来,十米,百米的纸片略小点)师:你真聪明,我们掌声送给他师:它们该排在这一排的哪个位置上呢?请哪位小朋友来给它们排排队。

(生贴)师:同意吗?生:同意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米和十米是什么关系生:10个1米是10米。

师:十米和百米是什么关系呢师:10个10米是100米师:百米和千米有什么关系呢?10个100米是1千米。

(师画弧线)师:现在你们知道1000从哪儿来了吗?(出示课件)生:……师:10个是10是100,10个100是1000所以1千米=1000米。

(板书:1千米=1000米)4.指导读法师:你们能读一读吗?(生读)师: 1千米,1000米怎么听起来感觉差不多昵?谁能读出它们的不同(学生回答)我听出来了,你听出来了吗?咱们也来用停顿的方法读出它们的不一样?设计说明:教师以抛出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介绍千米,打开了学生的一个思维,学生可以往比毫米小的单位介绍,也可以往比米大的单位介绍,通过学生的介绍,这样千米就自己出来了,而不是以老师告知的形式出现。

这个环节的好处还有就是以后学生还可以创造更大的长度单位。

十米和百米的纸片比其它单位的纸片略小点,与其它长度单位区分一下,因为这两个长度单位不是生活长用的长度单位。

(二)、感知1千米有多长1.体验10米的长度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要体验它的长度,我们先来看看十米的长度。

10米有多长昵?生:10个1米老师带了一些彩带,先来量量它的长度。

请两个小朋友帮帮忙。

量出10米。

问:10米,长吗?(生:长)(学生回位,师收彩带)2.体验100米的长度师:100米有多长呢?生:10个十米,10个这样的彩带的长度。

师:或者是100个1米连起来这么长师:长吗?(生:长)3.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师:课前老师带你们到操场上走了一走,还记得走了多少米吗?(100米)其实课前我们就已经体验过100米的长度了,还记得你100米走了多少步吗?生:……师:每个小朋友的步数都不一样,但都差不多一百多步。

我们班的一位小朋友也走了一百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多长时间。

(看视频)这位同学1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花了多长时间了?如果这个小女孩要走1千米的话要走多少个100米呢生:10个100米师:那走1000米要走多少步呢?(出示课件)生:1600步师:10个100米是1000米,那10个160步就是1600步师:我们来看时间,100米走90秒,同样的道理,10个90s就是?生:900s可能大家对900s没有什么概念,老师告诉大家,900s大约就是我们走的15分钟,比课间10分钟还要多5分钟。

师:想像一下,1000米有10个100米的跑道连起来那么长,大约要走1600步要走15分钟才能走完1千米。

师:1千米长不长啊?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校园也隐藏了1千米,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学校操场课件)生:操场师:那你知道我们的操场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生:250米师:那么跑几圈就是1千米呢?生:4圈师:上体育课跑过1千米吗?什么感觉?生:很累4.体验生活中的1千米有多长师:看来,1千米是挺长的。

那生活中的1千米有多长呢?如果从我们海陵学校的西门,一直向南走,大约走到哪里是一千米呢?学生估一估。

(几个学生说)师:下面就请大家跟着摄像机走出校门去看一看,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请睁亮你的小眼睛(播放视频)(视频)师:到了吗?师: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昵,和你的猜想一样吗?师:虽然有些同学的估计和实际距离有些差距,不过没有关系,只要你们平时多体验,多观察,你的估算能力会提高的。

设计说明:认识千米是这节课的重点,核心是建立1千米的单位长度观念。

而1千米这样的长度对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较难把握,这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充分感知和感受,促进学生形成1千米的长度概念。

这里强化千米的活动,是在初步认识千米基础上,着重用学生周围比较熟悉的操场跑道、道路等多个情境,多角度地感知并获得深刻体验,意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空间知觉,比较准确地建构1千米的单位长度观念。

(三)、认识生活中的千米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了10米,100米,1000米的长度,那在我们生活中十米,百米和千米,哪个单位最常用昵?生:千米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贴出千米)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或听过千米呢?生:……师:评价师: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展示图片)师:在铁道旁会有这样的里程碑上面写着180?,师:换成米可以吗?生:太短了师: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评价:你的知识面可真广!师:铁路上的里程碑表示的是从出发地到这个立碑处是180千米.师:这幅图中有千米吗?生:没有,生,有,是km,千米用字母表示是km。

这个公路牌表示什么意思呢?师:这个你们见过吗?啥意思?(学生回答)评价:你的知识真丰富师:是的,像这个就是限速标志每小时最高不超过120?每小时最高不超过100?每小时最高不超过90?最低限速60?每小时不能低于60千米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千米在公路,铁路上的应用,那长长的河能不能用千米作单位呢?(生:能)师:我们来看看,这是黄河,黄河是中华名族的母亲河,它的长度是?生:5500千米师:我们在地图上看一看,它穿越了大半个中国,跨越了9个省,但是它仅仅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地图上有一条蓝色的,比紫色更长的这条河流是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跨越了11个省,它的长度是6300?生:6300千米师:现在你们知道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千米做单位呢吗?生:测量距离长的时候可以用千米做单位。

师:总结(出示课件)设计说明:先通过图片观察发现新的长度单位,思考“在什么时候用到这个单位的”,一方面是为了引入新的单位,另一方面可以体会这个新单位的适用时机和使用背景。

让学生进一步举例并思考“一般在什么地方需要采用”这个长度单位,可以进一步感受千米这个单位使用的普遍性,同时可以加深对千米应用背景的体会,感受千米是计量或测量较长距离的需要。

(四)、练习巩固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千米在我们日长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大家对千米的感觉如何?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评价:看来大家对千米的感觉不错师:刚才大家对千米的感觉很好,那这里没有单位,你能不能填一填呢。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课件提问电视塔为什么填218(米),我们学千米为什么不填千米呢?我们教室或者小区楼房每一层一般都大约是3米,218米大约有70层楼房那么高了,已经很高了。

师:218米看作是一段,那1000米大约有这样的几段啊生:大约有这样的5段师:1千米有5个电视塔这么高了,1千米长不长啊?设计说明:强化千米的长度概念师:看来这些有图形的都难不住大家,没有图形的呢?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这是一条铁路的示意图,532千米什么意思,393千米呢?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你能算算看吗,请把他写在空白处,开始算一算师:有答案了吗。

学生回答:532+393=925(km)师:OK,我们再来看下一题,和同桌一起估一估。

学生回答,说说自己想法。

注:南京到济南铁路长大约700千米,南京到北京铁路长大约1200千米。

(五)、全课总结师:看来大家对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掌握的不错嘛。

师:如果现在请你为别人介绍千米,你打算说些什么?师:上课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关于千米,你还有什么想研究的?生:……师:除了这些长度单位,有没有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呢?这个问题,留给我们以后继续来探索。

设计说明:这样的总结不仅回顾了本课学习的知识,及时回忆、防止遗忘。

而且,还向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做到新课虽结束,学习不停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不仅学好课内知识,还丰富课外知识,一举两得。

六.布置作业师:最后老师还有一个作业布置给同学们,请你估一估从你家出发走到哪大约是1千米呢?星期六星期天同学们跟爸爸妈妈实际的走一走,大概走15分钟的时间看看你走到哪啊了,看看你估计的对不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