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现状、探
索与展望
摘要: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海上风电迎来发展机遇期,融合海洋牧场和休闲
旅游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新方向。
本文在结合目前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发展现状,给出了融合方案建设的总体思路,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旨在
建设海上风电的同时,破除路径依赖,创新发展模式,融合海洋牧场建设,打造
现代渔旅休闲综合体,有助于拓展海上风电产业链、加快养殖业蓝色转变、推动
海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
引言: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较高、技术创新性强的特点。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海上风电是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领域,积极推动海上风
电项目的建设有助于调整和优化地区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
海上风电进入发展的机遇期,通过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在项目建设的同时,能有
效带动其他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养殖业蓝色转变,助力打造海洋旅游精品,推
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现状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是集约用海的重要新型产业模式,同时也是未
来发展的方向。
针对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国内外已开展多项示范项目的
建设和研究。
目前欧洲仍是海上风电发展较为领先的区域,对于海上风电与海洋
牧场的融合早在2000年就已开展了相关试点项目的研究,德国、挪威及荷兰等
国家经过多个试点项目的实践证明,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在达到集约用海
的目的时,也为评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养殖融合的可行性提供了典型成功案例。
韩国于2016年将海水养殖融入海上风电项目中,研究海上风电建设对于生物多
样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双壳贝类和海藻等重要经济生物资源量在海上
风电场址区域种类就数量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海上风电场的透水构筑物有助于藻类附着于表面,可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国内,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四大海域共建设86个海洋牧场示范区。
针对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山东省已率先开展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的示范项目,在昌邑海上风电项目投放集鱼礁、海珍品礁,以达到保护和增值当地渔业资源、提高场址区域附近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在广东阳江,明阳集团在沙扒深海渔业养殖实验区完成首次收渔,该项目标志着海水风电与海洋养殖融合的成功创新实践。
可见,针对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展开研究探讨意义显著,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2海洋牧场的创建类型
海洋牧场有三种创建类型。
增殖型的海洋养殖牧场面积占比57%,养护型养殖海洋养殖牧场总面积占到27%,休闲型的海洋养牧场总面积占到16%,分布情况由图1所示。
2.1增殖型海洋牧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海产品急需补充,增殖型海洋牧场可以快速养殖一些海产品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
图1海洋牧场创建类型占比图
2.2养护型海洋牧场
近年来,由于人们大力捕捞鱼类,导致部分生物品种减少,海洋生态系统有些失衡,建造养护型海洋牧场可以养一些由于过度捕捞而减少的生物,从而平衡海洋生态环境。
2.3休闲型海洋牧场
随着目前中国现代化社会生活质量的快速持续健康进步发展,人们从现在起对国民健康的生活水平及提高生活的品位要求就自然地也要随之而越来越高。
现在经常也可以观赏到人们在这些休闲型的海洋牧场水面上乘船欣赏各种奇特海洋景色、体验到水中钓鱼与戏水垂钓的一些独特生活乐趣等等,休闲型海洋牧场项目建设可以帮助在工作实践生活中进一步充分挖掘探索并开发出这些小型海洋牧场中潜在巨大的休闲海上娱乐观光休闲度假的体验性旅游产品功能,引导着人们大众游客要更加地多去关注对这些特殊海洋资源环境产品的保护综合开发的研究探索和保护。
3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探索
3.1先行先试、推进海洋养殖技术进步
充分发挥海上风电项目的优势,为海洋养殖装备直供绿电,实现零碳养殖,满足远离陆岸的深远海以及海洋牧场生产、管理及科研试验等对可靠、持续、廉价电力的需求,同时也为海上风电拓展新的消费群体和供应模式。
选择近海规划场址进行先行先试,攻克主要技术瓶颈,总结试点项目经验,不断往深远海区域进行推进。
3.2陆海统筹、建设零碳绿色生态旅游区
坚持陆海统筹、湾港联动。
以海带陆、以陆促海,统筹陆地、海岸、近海、远海空间布局和资源开发,利用海上风电项目产生的清洁绿色能源直接为周边旅游岛及景区供电,实现旅游区的零碳目标。
3.3多领域融合、打造海上旅游精品
按照居民与游客共享和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旅游的理念,打破封闭式景
点景区建设和经营模式,加快构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通过建设海上风电
矩阵园(网红打卡拍摄点)、近海海上游乐园、人工垂钓园、海上旅游专线、海上
综合渔旅休闲基地,开发串联陆上、离岛景点的海上旅游线路,形成一批独具风
格的海上休闲旅游精品。
4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未来展望
4.1因海制宜,科学建设海洋牧场
各个地方的地形、气候、政策不同,所以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因素以及政策,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相应的适合当地发展的海洋牧场。
4.2加强基础设施支撑
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是融合项目的核心,是提供绿色电力能源的源头。
在进行
总体方案设计时,需统筹考虑后期海洋牧场及海上旅游方案建设的兼容性。
在进
行整体送出方案设计时需把向海洋养殖装备、旅游区域直供电考虑在内。
4.3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
建立海洋养殖科研队伍,加大科研投入,开展海洋养殖的海洋碳汇效益评估
与可持续利用管理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鼓励大型多功能海洋养殖装备的推广
应用,攻克现有的海洋养殖技术难题,积极发挥行业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科技成
果的转化应用,为海洋牧场走向深远海提供支持。
4.4明确发展思路、科学合理规划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融合发展模式兼具社会、环境、经济及产业带动效益。
项目的顺利推进需科学及合理的统筹规划,需要正确的思路引导及稳步推进。
以
建设目标和总体思路为导向,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形式,定期进行优
化和调整。
4.5注重相互沟通交流、重视宣传推介
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运用新媒体开展宣传工作,把融合示范项
目相关的科研成果,以及海上风电、海上旅游和海洋牧场整体融合效果形象化地
展现给社会和大众,提升公众对融合示范项目的关注度。
4.6做好后期监测和调整措施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时代不断变化,没有哪一种运营模式是可以一成不变的,海洋牧场相关部门要做好后期监测工作,并根据实际变化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应
对方案。
4.7加强海洋牧场区域管理
海洋牧场需要科学地管理,应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并培养相应的管理人员,
将责任落实到位,并不断加强人们保护并发展海洋牧场的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牧场。
“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发
展是为了探究海上光伏牧场如何解决海洋生态的问题以及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海洋牧场系统是在未来全球生物渔业过程中出现的一项最新基本海洋生产利
用技术体系,是一个指人们可以持续的从多种海洋生物资源环境系统中获得海洋
生产能量和海洋食物营养资源的生产技术系统。
所以,“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
的融合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不仅可以带动水产品养殖业和水产品冷冻加工业的发展,还能保障人民生活和经济来源,增加地方财政税收,使渔民、企业、社会和
国家受益,与我国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需求相契合,更有利于我国“碳达
峰”“碳中和”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恒,岳奇,丁宁,等.我国海洋牧场用海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国土资
源经济,2021,34(6):52-57.
[2]丁金强,王熙杰,孙利元,等.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
水产,2020(1):40-43.
[3]张丽娟,张振安.基于立法管理视角的海洋牧场管理制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2):176-177.
[4]陈勇.中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研究与建设[J].大连海洋大学学
报,2020,35(2):8.
[5]袁华荣.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历程与现状[J].海洋与渔业,2022(4):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