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6.2共筑生命家园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6.2共筑生命家园
1.导入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图片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2.走进社会
小清家在一条小河旁。以前,河水清澈见底,人们常在河里捕鱼捉虾,洗衣洗菜。后来,河水渐渐变得浑浊起来,鱼虾不见了踪影,人们也不敢在河里洗衣洗菜了。原来,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家造纸厂,厂里的污水违规排放直接进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了。
5.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当今社会,人类为什么仍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师小结:人与自然和谐,不仅是中国古代诗人的追求,也是当今社会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需要人类共同承担责任,共筑生命家园。
探究(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2)向造纸厂厂长反映,要求安装排污设备,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向当地的环保部门反映。
(3)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0-81①②③④
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84①②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P84①P87②
4.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P85-87①②③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2共筑生命家园
(1)请同学们针对造纸厂的行为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2)作为当地居民,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3)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了什么?
(4)坚பைடு நூலகம்走绿色发展道路,还需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1)评价:造纸厂的行为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造纸厂的违规排污行为不仅污染河流,破坏生态平衡,还会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3.知识拓展
共筑生命家园,除了国家,谁还应有责任?
参考答案:企业:①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②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环保节能投入,节能减排等。
公民:教师小结:共筑生命家园,需要国家、企业、每个公民负有不同的责任。
课堂小结: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课时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
课题
6.2共筑生命家园
周次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选择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能力目标:提高对国家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做法的认识,掌握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方法。
知识目标:懂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理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做法。
方式一:古诗导入(见课件)
找学生朗读陶渊明的诗——《饮酒》,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蕴含着怎样的意境?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方式二:复习导入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是怎样的?教师总结: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共筑生命家园。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国家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做法。
难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选择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及双边活动
一、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