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晶玉糖水黄桃罐头做法
1.原料选择挑选个大、核小、肉质厚的品种。
黄桃要求黄色或青黄
色。
成熟度达到八成左右。
全部选用基地专供黄桃。
2.原料处理首先剔去过生、腐烂、畸形、病虫及损伤果。
选果实横
径55毫米以上,按大小分成两级。
3.采用先进的进口设备,将对切之后的黄桃近一步细分成八等份,
这八分之一块的黄桃,从大小上,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方便一口搞定。
避免了对切黄桃块头太大,一口吃不完,容易吃到满嘴都是黄桃汁,或弄脏衣服的尴尬情况。
4.去皮漂洗生产上多以浸碱法去皮。
将桃块浸入90~95℃,浓度4~
6%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30~60秒钟。
然后用清水漂洗搓擦去皮,再将桃块倒入0.3%的盐酸溶液中,中和2~3分钟,再用1.5%的食盐水浸泡护色10分钟。
用流水冲洗干净。
5.预煮、冷却,待水煮沸后倒入桃块,在95~100℃的热水中煮4~
8分钟。
以煮透而不变色为度。
煮后立即用冷水冷透。
6.修整、装罐用小刀割去桃块表面斑点及残留桃皮,使切口无毛边,
核洼光滑,果块呈半圆形。
修整好的桃块按不同色泽、大小分别装入清洁、消毒过的罐内。
装罐量不低于净重的55%,装罐后立即注入热糖水。
糖水中加入0.02~0.03%的维生素C,以抑制桃块氧化变色。
真空密封的真空度不低于60KPa。
8.晶玉罐头的包装采用的是本身不易生锈,导热快,杀菌条件好,
密封性、阻隔性都比玻璃罐和普通铁罐优异的马口铁罐,在加工
过程中形成天然的无菌环境,能最大限度的保存水果的原味。
在
不靠添加剂的情况下,也能保存2年。
9.杀菌、冷却封罐后在沸水中煮10~20分钟,然后分段冷却。
冷
却至温度40℃为准。
10.做好的晶玉罐头每罐重量大概控制在300克至400克左右,这个
重量是参考了人体每日所需的营养元素。
(二)晶玉小黑罐枇杷罐头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摘柄→热烫→冷却→去核、剥皮→护色→分选→装罐→加热排气→封罐→杀菌→冷却→擦罐、入库、验收、贴标签
(二)晶玉小黑罐枇杷罐头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选用上等的黄岩大红袍,肉质致密而厚,甜酸适口,果核小、果形大、形态完整的果实,剔除严重机械伤及病虫伤的枇杷果实。
2.摘柄:扭转摘除枇杷果柄,防止果皮破损。
3.热烫:按枇杷果实大小和成熟度高低,分批在85℃~90℃热水中热烫5~15秒钟,以皮易剥落为度。
4.冷却:取出枇杷果实,立即用冷水冷却。
5.去核、剥皮:用孔径为13~15毫米的打孔器在枇杷果实顶端打孔,再用6~9毫米打孔器打蒂柄部,使果核从顶部排出,并剥去外皮。
要尽量避免伤及果肉。
6.护色:剥皮后的枇杷果肉立即浸入1%的盐水中护色,再经流动清水淘洗几次,沥干水分。
7.分选:挑选枇杷果肉色泽黄至橙黄,形态完整、洞口整齐、无严重机械伤的果肉,按色泽、大小分开,同一罐中果实大小、色泽应大致均一。
8.装罐:称取枇杷果肉,装入经清洗消毒的马口铁罐中,加注浓度为24%~28%的热糖
水。
9.加热排气:枇杷果实装罐后立即送入100℃排气箱中,待罐中心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即可取出。
l0.封罐:趁热在封罐机上封罐,不能漏气。
11.杀菌:将枇杷罐头放在沸水中煮15分钟。
12.冷却:分段冷却。
13.擦罐、入库、验收、贴标签:擦干水分,在常温库里放5天后敲罐检验,合格者贴标签出库。
(三)注意事项
选择成熟度适宜的枇杷果实作为原料,过熟组织易软烂。
(三)晶玉小黑罐桔子罐头的制作工艺
1.工艺流程:原料→选果分级→去皮、分瓣→去囊衣→整理→分选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检验→成品
2.操作要点
(1)原料要求:以温州蜜桔作为原料,果实扁圆,直径46~60毫米;果肉橙红色,囊瓣大小均一,呈肾脏形,不要呈弯月形,无种子或少核,囊衣薄;果肉组织紧密、细嫩、香味浓、风味好,糖含量高,不苦,易去皮。
(2)选果分级:从原料采摘到进厂后加工应在6小时内投产,若不能及时加工,可按短期或长期贮藏所要求的条件进行贮存。
加工时应首先除去畸形、干瘪、霉烂、重伤、裂口的果子,再按大、中、小分为三级。
(3)去皮分瓣:将分级后的果子分批投入沸水中热烫1~2分钟,取出趁热进行人工去皮、去络、分瓣处理,处理时再进一步选出畸形、疆瓣、干瘪及破伤的果瓣,最后再按大、中、小分级。
(4)去囊衣:去囊衣是桔子罐头生产中的一个关键工序,它与产品汤汁的清晰程度、白色沉淀产生情况及桔瓣背部砂囊柄处白点形成直接相关。
目前常用酸碱处理法去囊衣,即先用酸处理,再用碱处理脱去囊衣。
桔瓣应淹没在处理液中。
脱囊衣的程度一般由肉眼观察;全脱囊衣要求能观察到大部分囊衣脱落,不包角,桔瓣不起毛,砂囊不松散,软硬适度。
半脱囊衣以背部外层囊衣基本除去,桔瓣软硬适度、不软烂、不破裂、不粗糙为度。
酸碱处理后要及时用清水浸泡桔瓣,碱处理后需在流动水中漂洗1~2小时后才能装罐。
(5)整理:全脱囊衣桔瓣整理是用镊子逐瓣去除囊瓣中心部残留的囊衣、桔络和桔核等,用清水漂洗后再放在盘中进行透视检查。
半脱囊衣桔瓣的整理是用弧形剪剪去果心、挑出桔核后,装入盘中再进行透视检查。
(6)分选装罐:透视后,桔瓣按瓣形完整程度、色泽、大小等分级别装罐,力求使同一罐内的桔瓣大致相同。
装罐量按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进行计算。
(7)配糖水:桔瓣分选装罐后加人所配糖水。
糖水浓度为质量百分比,糖水的浓度及用量应根据原料的糖分含量及成品的一般要求(14%~18%的糖度标准)来确定,一般浓度为40%。
(8)排气密封:中心温度65~70℃。
(9)杀菌冷却:净重为500克的罐头的杀菌式为:8'--10'--(14'~15')/100℃分段冷却。
(10)检验:杀菌后的罐头应迅速冷却到38~40℃,然后送入25~28℃的保温库中保温检验5~7天,保温期间定期进行观察检查,并抽样做细菌和理化指标的检验。
3.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①外观:桔肉表面具有与原果肉近似之光泽,色泽较一致,糖水较透明,允许有轻微的白色沉淀及少量桔肉与囊衣碎屑存在。
②滋味气味:具有本品种糖水桔子罐头应有的风味,甜酸适口,无异味。
③组织形态:全脱囊衣桔片的桔络、种子、囊衣去净,组织软硬适度,桔片形态完整,大小大致均匀,半脱囊衣桔片囊衣去得适度,食之无硬渣感,剪口整齐,形态饱满完整。
④杂质:不允许存在。
(2)理化指标
①净重:每罐允许公差为±5%,但每批平均不低于净重。
②固形物含量及糖度:果肉含量不低于净重的50%,开罐时糖水浓度(按折光计)为12%~16%。
(3)微生物指标:无致病菌及微生物作用所引起腐败特征
(四)晶玉小黑罐葡萄罐头做法
1.工艺流程
原料分选→洗涤摘粒→浸碱脱皮→保色热烫→分级→装罐→加糖液→排气、密封→杀菌、冷却→保温打检→成品
2.操作要点
(1)原料的选取
选用上虞巨峰葡萄作为原料。
要求八九成熟,无霉烂和机械伤。
(2)洗涤摘粒
将大果穗剪成小穗,用水淋洗去表面泥沙和污物后,浸于浓度为0.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消毒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至果面上无高锰酸钾残液,轻轻摘下果粒。
(3)浸碱脱皮
用含氢氧化钠(烧碱)7%~8%、温度为80~90度的水溶
液浸泡果粒20~30秒。
去皮后立即用清水洗净碱液,放在流动水中漂洗。
(4)保色热烫
将脱皮后的果粒放入60℃稀食盐溶液(或柠檬酸溶液)中,热烫1分钟,注意防止果肉破裂、软烂。
对抗氧化力强的品种,可不热烫,脱皮后直接分级、装罐。
(5)分级
按大小、色泽分选,并分别装罐。
(6)装罐
装入马口铁罐中,马口铁罐装净重312克
(7)排气、密封
抽气密封,真空度为60~67千帕;排气密封,罐中心温度在70℃以上。
(8)杀菌、冷却
杀菌水温达70℃时放入罐头。
杀菌升温不宜过快,温度不宜过高。
杀菌公式(10'-15')/90℃,或(10'-(25'~30'))/85℃, 杀菌后均分段冷却至37℃左右。
3.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①色泽
果粒色泽较一致,与本品种葡萄色泽相近似,糖水透明,允许含有不引起混浊的少量果肉碎屑。
②滋味及气味
具有糖水葡萄罐头应有的滋味及气味,酸甜适口,无异味。
③组织形态
果实整个不带果皮,大小均匀,无虫害、伤疤、黑斑点;果粒允许部分破裂、未煮熟或过度,糖水中允许有少量种子存在。
④杂质
不允许有外来杂质。
(2)理化指标
每罐净重312克,每罐允许公差±3%,但每批平均不得低于净重。
(3)微生物指标
无致病菌以及因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