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院感应知应会

院感应知应会

院感知识应知应会一、医院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由(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专职人员, (3)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科室监控医生和护士) 组成的三级网络构成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是我院法定代表人黄黎峰院长。

院感科每季度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指导。

二、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三、以下情况属于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属于医院感染。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浮现在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者在原有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产后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四、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 .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惟独细菌的定植,而没有炎症表现。

2 .由创伤或者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等。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 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苞症病毒、弓形体、水痘病毒或者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

4.患者原有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五、医院感染发生的危(wei)险因素有哪些?1.滥用抗生素。

2.多次侵袭性操作。

3 .医院环境的污染,包括医疗用具、器械、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

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病人、危重病人、慢性基础性病病人、应用免疫制剂、放射或者化疗患者。

六、何谓医院感染爆发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者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期内发生 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者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期内浮现 3 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传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 3 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者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七、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1.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即将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和院感科,配合院感科进行流调、检测各项工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3 .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八、院感报告制度有哪些?1 .散发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后在24 小时内报告院感科,院感暴发即将报告院感科。

2.经调查证实发生3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者5 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 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及区疾控中心。

九、医院感染控制的指标是多少?二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7-8%,医院感染漏报率不得高于 10%,无菌手术切口( Ⅰ类)感染率不得高于 0.5%,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 100%。

感染病例病原菌送检率应≥50%十、手卫生是指什么?(院感科对员工已实施手卫生规范培训)指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十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一下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者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十二、洗手或者手消毒指征:直接接触每一个病人先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转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者伤口先后,穿脱隔离衣先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选择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液;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者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十三、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先洗手,后消毒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者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十四、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指征)1 .直接接触每一个患者先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挪移到清洁部位时。

2 .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者伤口先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 .穿脱隔离衣先后,摘手套后。

4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5 .处理药物或者配餐前。

十五、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1.接触传染病人或者感染性疾病病人时。

2 .接触病人的黏膜、血液、体液时。

3.接触病人手有可能被污染时。

十六、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带无菌手套?1.进行手术操作时。

2.进行各种穿刺、介入性操作时。

3.护理免疫低下病人时。

十七、六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1 .掌心相对,手指合拢,相互揉搓,至少5 个来回以洗净掌心与指腹。

——内;2.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至少5 个来回以洗净手指,换手进行重动作。

——外;3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相互合十搓揉指缝、指蹼,至少5 个来回。

——夹;4 .双手轻合空掌,相互合十搓揉,至少5 个来回以洗净指背。

——弓;5.一手握住另一手的大拇指旋转揉搓,至少5 次,换手进行重动作。

——大;6 .将一手五指尖并拢在另一手的掌心处旋转揉搓,至少5 圈以洗净指尖和掌心,换手进行重动作。

——立;十八、什么是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有否明显的血液污染或者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十九、标准预防的集体措施?1)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即将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 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和具有防渗透性功能的口罩、防护眼镜。

3) 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漏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使用后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二十、保护性隔离措施的概念?为了预防高度易感患者受到来自其他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各种条件致病菌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二十一、职业暴露处理程序?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粘膜用生理盐水冲洗。

捏住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酒精或者含碘消毒液进行消毒,如75%酒精、0.5%碘伏等,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局部处理后报告院感科处理。

二十二、口罩的分类?棉纱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 (分3 层,外层为蓝色阻水层,中层为过滤层、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为白层)、医用防护口罩 (N95 口罩)。

二十三、戴手套应注意:1)一副手套只用于一个病人的一个部位的操作,接触下一个病人之前必须更换手套;2)操作完成,脱去手套后必须洗手。

换上新手套操作前也要按规定洗手;3) 接触污染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后,应及时脱掉手套并洗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4) 戴手套操作中,如有发现手套被刺破或者破损,应及时更换。

二十四、消毒灭菌原则及用后器械和物品的处理程序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2)用后器械和物品的处理程序: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者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经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者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者灭菌处理。

二十五、灭菌物品有效期普通为多少天?我院使用棉布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 天。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 个月;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 3 个月。

二十六、治疗车清洁区与污染去如何划分?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二十七、医疗废物分类有哪些?如何交接?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共5 类。

医疗废物应做好院内交接、与枫林公司交接,并按要求登记(双本双签名)。

二十八、盛装的医疗废物不可超过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多少?3/4二十九、医务人员在在医院感染中应履行的职责?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如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

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三十、隔离标志有哪些?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三十一、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1 .医院有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2 .多重耐药菌包括:MRSA (耐甲氧西林葡菌) ,VRE (耐万古肠球菌) ,产超广β- 内酰胺酶 (ESBLs)的肠杆菌科菌,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菌。

3 .病房发现多重耐药菌后首先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和院感科,然后采取防控措施:(1)医生开具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2) 患者最好单间隔离,相同感染病原体者可同住一间,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3)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或者手消毒;如进行与病人或者其环境有大面积接触的操作时,要加穿隔离衣;(4) 加强环境消毒(增加每班消毒次数和消毒液浓度为1:50 含氯消毒液),消毒,卫生洁具、医疗护理物品单独使用;(5) 使用后锐器放置在锐器盒中,其余医疗废物及病人用品均放置在黄色垃圾袋中按医疗废物处理;(6)连续 2 个标本(每次间隔>24 小时)培养均阴性或者创面已愈合,方可解除隔离。

三十二、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详见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院感科每季度以季刊形式在院内网“院感控制专栏内”发布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向临床科室进行反馈。

2 .ICU 医护人员应知晓本病区每季度前5 名医院感染病原体名次及耐药情况,具体数据见季刊资料。

三十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详细内容见“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手术科室、手术室、ICU 需要重点学习)1.手术部位感染2.医院内肺炎(HAP)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三十三、如何预防手术切口感染?1 .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相关主题